缩略图

实验室氨氮检测结果准确性提升的实践研究

作者

张虎博

210411198603142910

引言

氨氮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实验室检测过程中,由于检测方法、操作流程、设备精度以及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氨氮检测结果可能出现偏差。因此,如何提高实验室氨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当前环境监测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实践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提升氨氮检测准确性的措施,旨在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 检测方法优化

1.1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在实验室氨氮检测中,检测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水杨酸 - 次氯酸盐分光光度法和离子色谱法等。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但易受水样中钙、镁等离子的干扰;水杨酸 - 次氯酸盐分光光度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但反应速度较慢;离子色谱法虽然能够同时检测多种离子,但设备成本高、操作复杂。实验室应根据自身的设备条件、检测需求以及水样的特性,选择最适合的检测方法。例如,对于水质较为复杂、干扰物质较多的水样,可优先考虑水杨酸 - 次氯酸盐分光光度法;而对于检测精度要求高、资金充足的实验室,离子色谱法则是更好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是确保氨氮检测结果准确性的第一步。

1.2 优化检测流程

检测流程的规范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氨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首先,在样品采集环节,应严格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操作,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样品采集后,应及时进行保存和运输,避免因保存不当导致氨氮浓度发生变化。例如,对于含有挥发性氨氮的水样,应在低温下保存,并尽快送至实验室检测。其次,在样品预处理过程中,要根据水样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法。对于含有悬浮物或有机物的水样,可采用过滤、离心或蒸馏等方法进行预处理,以消除干扰物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在检测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每一步骤的准确性。例如,在使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时,要准确控制显色反应的时间和温度,确保显色反应完全。最后,在结果计算和报告环节,要仔细核对数据,确保计算过程无误,并按照标准格式报告检测结果。通过优化检测流程,可以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和操作误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提高氨氮检测的准确性。

2 质量控制强化

2.1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是确保氨氮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实验室应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质量控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质量控制体系应涵盖样品采集、保存、预处理、检测过程、结果报告等各个环节,确保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例如,在样品采集环节,应制定严格的采样计划和采样记录制度,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追溯性;在检测过程中,应建立仪器设备的校准和维护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在结果报告环节,应建立数据审核和报告审批制度,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有效规范检测过程,减少质量风险,提高氨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2 加强内部质量控制

内部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内部质量控制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检测过程中的偏差和问题。实验室应采用多种内部质量控制手段,如标准样品、加标回收、平行样等,对氨氮检测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例如,在每次检测时,应同时检测标准样品和加标回收样品,通过比较标准样品的检测结果和加标回收率,评估检测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果标准样品的检测结果超出允许误差范围或加标回收率不在 90%-110% 之间,则说明检测过程中可能存在偏差,需要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此外,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平行样检测,评估检测结果的重复性。通过加强内部质量控制,可以有效减少检测过程中的误差,提高氨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人员培训与管理

3.1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影响氨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实验室应定期组织检测人员参加氨氮检测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应涵盖检测方法、仪器设备操作、质量控制等方面,确保检测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氨氮检测的各项技能。例如,在检测方法培训中,应详细讲解不同检测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和操作步骤,使检测人员能够根据水样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在仪器设备操作培训中,应重点讲解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在质量控制培训中,应强调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讲解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和要求,提高检测人员的质量意识。

3.2 开展质量意识教育

检测人员的质量意识是确保氨氮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室应定期开展质量意识教育活动,通过组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形式,使检测人员充分认识到氨氮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性,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质量意识教育中,应强调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使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要求,杜绝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

3.3 建立人员考核机制

建立检测人员的考核机制是提高检测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检测质量的有效手段。实验室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质量控制情况、工作效率等纳入考核内容,对检测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价。考核结果应与检测人员的绩效奖金、职称评定、晋升等挂钩,激励检测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质量。例如,在考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时,可将检测结果与标准样品的真值或比对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偏差率;在考核质量控制情况时,可检查检测人员是否按照质量控制要求进行操作,是否及时发现并纠正检测过程中的偏差;在考核工作效率时,可统计检测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检测任务数量和质量。

4 结语

本研究通过实践探索,从检测方法优化、质量控制强化和人员培训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实验室氨氮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优化流程,能够有效减少误差;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可确保检测过程的规范性;加强人员培训,能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这些措施的实施,为环境监测提供了更可靠的数据支持,对提升实验室检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实验室应继续探索和应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氨氮检测水平,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孙瑞 . 氨氮在线监测与实验室国家标准方法比对实验 [J]. 山西化工 ,2023,43(02):46-47+50.

[2] 张弓. 便携式水质氨氮微流控检测系统研究 [D]. 大连理工大学,2023.

[3] 彭新福 , 陈莉 , 曾明星 , 等 . 湖北省疾控机构实验室生活饮用水氨氮检测能力验证结果分析 [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0,31(05):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