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机电控制系统的能耗分析与节能优化研究

作者

张南杰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辽宁大连 116100

前言: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伴随着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张、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电力系统的能量消耗问题也日渐突出,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与环境压力。对机电控制系统进行能量效率优化,对于减少生产成本、推进绿色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此问题,本文拟从能量消耗特征入手,研究能量消耗特征,并提出节能优化策略,为产业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能源效率提升方法。

一、机电控制系统的能耗

(一)电机能耗

电机是机电控制系统的关键动力源,其能耗直接关系到全系统的工作效能。电机的能耗是由电机运转时产生的,而这一转换又伴随着大量的能耗。其中,机械摩擦损耗、电机损耗(定子与转子电阻损耗)、磁场损耗、散热损耗等都是其重要特征。电机的工作性能取决于电机的载荷状况及工作状况,若电机负荷过重,则会使电机的运转效能下降,从而造成更大的电力消耗。电机的能耗不仅与电机自身的结构、品质有关,还与电机的控制方法有关。在当今的机电控制中,为了降低能源的消耗,通常采用变频器、软启动器等多种方法对电机进行调速及启停模式进行调节。例如,采用一种能够随负荷改变而动态调节电机速度的变频控制系统,解决了常规恒速电机在小负荷运行过程中所需的大量电能问题。

(二)自动化控制与调节

在现代化工业中,对机电控制系统的能耗进行有效管理是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1]。在机电控制系统中,自动控制和调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利用先进的控制算法与调控方法,对机电控制系统的工作状况进行监测与优化,以达到能源效率的最大化。自动控制是指对设备启动、停机、负荷调整等重要环节进行精密的控制,可有效地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不稳定及效率低下。其中,变频调速(VFD)能够实现对电机的调速控制、降低能耗。同时,通过对实际工况的分析,实现对机组参数的自动调节,保证机组一直处于最优工况,降低了机组的能源浪费。另外,还可以对机电控制系统进行预知维修,降低由于失效或过载所造成的能量损耗。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可以预先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节,从而使机电控制系统不至于长期处在能源密集型的工作环境中。

二、机电控制系统的能耗节能优化

(一)采用高性能电机与变频器

高效电机和变频调速设备相结合,能够大幅度地提升能源效率,实现能源效率的最佳化。高性能电机一般会使用更高级的设计及材质,例如使用较低之铜导线及有效的磁芯,以降低电机的运转损失。与传统电机相比,该类电机在同等负荷下具有更高的能量效率,可有效地减少能耗。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实现了对电机的调速控制,克服了传统调速的弊端。在低负荷情况下,采用变频调速可以减少电机的转速,减少能耗;当负荷增大时,由变频器供给充足的电能,以保证设备的平稳运转。对电机的工作状况进行准确的调控,可以有效地降低不必要的电能损耗,提高整个工作效率[2]。总之,使用高性能的电机和变频器,不但可以在设计阶段降低能量消耗,而且可以在工作中进行实时调整,从而达到提升能量效率、延长装置使用年限、降低维护次数。此项制度的最优选择,对实现长远的能源节约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优化控制算法与智能调度

该方法通过对设备操作条件的准确调整,保证了整个设备的最佳工作模式,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传统的控制策略无法有效地反映电力市场的变化,而基于最优的控制策略则可以对负荷波动和设备特点进行及时响应,从而对系统进行准确的调节,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的新方法。而智能化的计划更是提高了能量的使用效率。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智能调度系统,可以依据实时运行状态、负荷需求以及电价等信息,对各设备的运行时长与负荷分布进行实时调节,实现对能源的最优利用。通过多设备协作调度,实现设备闲置、过载或低效运转,保证设备在峰谷间的有效转换,实现能源消耗的最优化。

(三)节能型负载管理与自动调节

通过对负荷进行智能化管理与动态调整,使其在各种工况下均能有效地工作,并可大幅度地降低能源消耗。负荷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根据负荷的实际情况,对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适当的调节,以防止过载或无效率的运行。比如,在工业生产中,机械设备的负荷往往是不稳定的,如果一直按最大负荷工作,会造成巨大的能量浪费。该系统能够对负荷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并对操作方式进行自动调节,保证了设备总是处于最佳的工作范围。自动调整技术就是利用自动控制系统,依据实时的数据,调整电动机的转速,调整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等,来满足不断变化的负荷要求。这样既能保证高效的生产,又不会造成过多的能源消耗。比如,采用变频调速(VFD)控制系统,能够针对实际的负荷状况,对电动机的速度进行自动调节,使其在小负荷下不会过载,达到节能的目的。另外,将负荷管理与自动调整相结合,可以对负荷进行预测和预判,并对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预先的调整。比如,在负荷高峰前预先调整装置,以保证系统在负荷增长时能顺利过渡,防止突然的能量浪费[3]。

结语:

总之,提高机电控制系统的能量效率对于促进产业的节能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文的分析和优化可以发现,在节能降耗方面,采用合适的设计和控制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机电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将是高效绿色的。为满足新能源管理要求,企业需要加大对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这既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又顺应了世界范围内的“绿色”发展潮流。

参考文献:

[1]邓玲黎,沈侃,曹嘉佳.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自动化应用,2023,64(6):93-95.

[2]赫佳.机电控制系统中电子信息科技应用对策[J].软件,2022,43(3):84-86,102.

[3]夏春龙.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与一体化设计探究[J].科技视界,2022(22):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