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三年级语文单元大概念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赵萍

沈阳市法库县大孤家子小学 辽宁沈阳 110405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大概念教学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趋势,大概念教学强调以学科核心概念为教学主线,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科素养。本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分析了小学三年级语文单元大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明确概念内涵、整合单元文本、渗透思维方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三年级语文单元大概念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三年级;单元教学;大概念;教学策略

引言: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对学生的语言素养、思维能力、人文情怀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概念教学日益受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大概念教学以学科核心概念为主线,通过对教材的整合与拓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内涵,把握学科本质,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三年级是小学中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思维逐渐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对大概念的理解和接纳更具有可塑性,因此,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大概念教学,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单元大概念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单元大概念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学生通过对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不断建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大概念教学理念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高度契合,单元大概念犹如一座桥梁,将单元内容有机串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在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中,实现对单元知识的整合与升华,真正达到对语文学科本质的理解与把握。大概念教学还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三年级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思维逐渐由表象走向抽象,对事物内在联系的理解日益深入,大概念教学抓住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引导学生透过表层认识事物本质,加强对语文知识的纵向整合和横向联系,培养概括力、判断力等思维能力,满足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

二、 小学三年级语文单元大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概念教学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但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概念挖掘不够深入,一些教师对单元大概念理解不够透彻,难以准确把握单元主旨,概念内涵挖掘不够,与单元教学内容结合不紧密,导致大概念教学流于形式。教学设计碎片化,在教学设计中,一些教师未能围绕单元大概念进行整体规划,各课时教学缺乏内在联系,不能有效引导学生在不同语篇中迁移知识,难以形成对单元知识的系统认识。学法指导欠缺,有的教师重概念讲解,轻学法指导,学生掌握概念后不能很好地应用于语文实践,课堂读写训练针对性不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有限,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立足学情,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大概念教学的效能。

三、 小学三年级语文单元大概念教学策略

(一)“明”概念要义,把握单元主旨

明确单元核心概念的内涵,是大概念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准确把握单元主题,并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内涵,为单元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童话世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童话的基本特点:虚构性、想象性、寓教性等,理解“童话世界”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寄托美好愿望的想象世界。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童话中有哪些神奇的情节?童话世界有什么特点?我们能从童话中学到什么?通过问题探究,学生加深了对童话特征的认识,领悟到童话世界的独特魅力,阅读兴趣被激发,学生对“童话世界”概念内涵的把握,为后续单元学习打下良好基础。[1]

(二)“联”文本整合,构建知识体系

大概念教学不仅要重视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整合单元文本,在对不同作品的阅读理解中,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童话世界”,本单元选取了四篇富有代表性的童话作品,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整合文本信息,探究作品的共性特征,如通过提问:你最喜欢哪个童话人物?为什么?这几个故事的结局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童话的特点:故事多写儿童或动物,蕴含丰富想象,善恶分明,结局往往是美好的。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绘制童话阅读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童话的要素、类型等,加强知识的系统性,学生通过对单元文本的比较分析,逐步建构起童话阅读的认知图式,知识系统日臻完善。

(三)“通”思维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大概念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学科思维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童话创编实践中运用想象、联想等思维方式,提升语文素养。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童话世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尝试续编《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故事,学生要在原有情节基础上合理想象后续发展,如红头从牛肚子出来后又会有什么奇遇?他会悟出怎样的人生哲理?学生续编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发挥,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锻炼。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童话的创作方法,提出问题:童话中的小动物会说话、会思考,这有什么作用?植物、器物也像人一样,这有什么好处?学生经过思考会发现,拟人化、夸张等是童话常用的艺术手法,目的是使形象更生动传神,故事更吸引人,学生在领悟写作技巧的同时,发散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也得到启迪和提升,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内化了童话阅读策略,习得语文学习方法,为今后自主阅读打下良好基础。[2]

结语

大概念教学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推动学生有意义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情,把握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优化大概念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提升语文学科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大概念教学对教师的学科素养、教学智慧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研能力,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改进完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文扬.“大概念”导向下习作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 2022(30):19-21.

[2] 朱丽华.基于“大概念”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 202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