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意行理念下幼儿园开展德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葛莲
南京市栖霞区马群幼儿园
引言:从人的品德这一角度进行分析,主要由四大要素所构成,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而这也是“知情意行”理念的四大构成要素。一个人的良好道德品质形成,需要一个从认知到情感,再到意志,最终表现为行为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以“知情意行”理念为指导进行幼儿园德育活动开展,更有利于德育活动开展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一、“知情意行”的相关概述分析
(一)含义
1.“知”:道德认知
所谓的“知”,即是指道德认知,既是一个人对社会道德理论的一种认识和看法,也是对是非、善恶以及美丑的一种辨别和判断。从品德结构这一角度进行分析,道德认知占有重要基石地位,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如:一个人在成长这一过程中,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帮助和引导下,逐步对道德规范有了正确认识和了解。这种认知为其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奠定了良好基础,在今后碰到复杂的道德情境时,能够做出正确判断和抉择。
2.“情”:道德情感
所谓的“情”,即是指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社会道德行为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态度,包括高兴、悲伤、同情、愤怒和憎恨等。道德情感建立在道德认知基础上,是实现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的一种“催化剂”。如:当一个人看到他人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其内心自然而然便会产生一种同情和愤怒之情,然后在这种情感的推动下,为他人挺身而出,伸张正义。由此可以看出,道德情感既能够丰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还能够为道德行为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撑。
士气。
3.“意”:道德意志
所谓的“意”,即是指道德意志,是一个人为达到某种道德行为而为之付出的努力,是对道德行的一种精神支撑。从品德结构这一角度进行分析,道德意志发挥着承上启下作用,如同一座连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桥梁”。如: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若意志坚定,不怕困难艰辛,便能披荆斩棘,最终取得成功。道德意志是否坚定,对于道德行为是否坚定和持久能够起到一定直接决定性影响。
4.“行”:道德行为
所谓的“行”,即是指道德行为,是一个人对社会道德所做出的一种反应行动,也是道德品质一种外在体现。通过道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一个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直接体现出来。如:一个人经常参加义工活动,根据这一行动便可以看出其具备良好道德品质。道德行为是检验和提升一个人道德水平最有效的方法手段。
(二)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1.促进个体道德品质形成和健全人格树立
“知”、“情”、“意”、“行”这四大要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对于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树立能够起到重要积极推动影响。个体在道德认知积累、道德情感熏陶以及道德意志磨炼和道德行为实践的促进下,可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道德品质的形成,不但可以使个体在社会中有一个更好地立足和稳健发展,而且还可以获得心灵的安宁与满足。如:一个人如果具有诚实可靠、懂得尊重他人等良好道德品质,那么在与他人人际交往过程中自然而然会得到他人的信赖与尊重。
2.促进个体品德修养提升和社会责任意识增强
“知”、“情”、“意”、“行”这四大要素,对于个体品德素养的提升能够起到重要积极促进影响。个人在道德认知积累、道德情感熏陶以及道德意志磨练和道德行为实践的促进下,可使自身品德素养逐步提升,形成健全道德人格。在正确理解道德认知的同时,还能够主动践行道德行为。另外,“知”、“情”、“意”、“行”这四大要素,还可以促进个体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如:一个人如果有着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那么则会主动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这无论对于个人发展,还是对于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意义。
3.促进个体自我价值实现和人生幸福感提升
“知”、“情”、“意”、“行”这四大要素,对于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人生幸福感提升同样也具有重要意义。个体在道德行为实践过程中,不仅能够得到更多机会与资源,同时还可以对自己有一个更好地认识,找到自己身上所存在的优缺点,对于优点,继续扩大;对于缺点,不断完善。在完善的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还可以使个体的内心得到满足,提升个体幸福感。如:一个人经过刻苦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在诊疗疾病、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这一过程中,实现了自我价值,并获得了人生幸福感。
二、“知情意行”理念下幼儿园德育活动开展的实践策略分析
(一)“知”:培养幼儿道德观念
从德育这角度进行分析,“知”是指对道德行为的一种认识,是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而从“知情意行”理念这一角度进行分析,“知”是“情”、“意”、“行”的先决条件,只有正确认识,才能产生正确情感,并为之付出正确行动。就处在幼儿园这一阶段的幼儿来说,正是道德观念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但由于其年龄较小,无法准确认知和判断真假、是非以及善恶。正是因为如此,在以“知情意行”理念为指导下进行幼儿德育活动这一过程中,作为幼儿教师需主动承担起对幼儿的正确引导这一重要职责,将德育有效渗透到实际教学活动当中,通过有效的德育活动开展,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判断真假、是非以及善恶。例如: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幼儿身边所发生的具体事例来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如“在中午休息时,某位幼儿大声说话,打扰其他小朋友睡觉。”针对这一事例,教师便可以引导幼儿判断这位幼儿的行为是否正确,然后将其中的道理介绍给幼儿,通过这样一种“摆事实、讲道理”的正面教育,可提高幼儿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帮助和引导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德育活动的开展,既是新课程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所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实际需要。所以,作为新时代背景下幼儿教师应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提高对幼儿德育的重视,然后以“知情意行”理念为指导,从道德观念(知)、道德情感(情)以及道德意志(意)和道德行为(行)这四方面入手进行优化和培养,提高教育活动开展整体质量和效果,促进幼儿有一个更好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任静.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幼儿园开展德育活动的实践研究[J].人生与伴侣,2021(35): 68-71.
[2]刘娜.幼儿园开展德育活动的实践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4(15): 150-154.
[3]陈丰华.幼儿园开展德育活动实践路径[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4 (16): 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