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家校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研究

作者

李芝平 刘林

云阳县南溪镇水市小学

前言

小学班主任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在德育工作中积极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模式,这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此展开深入探讨,希望通过家校协同育人模式,推动德育教育工作顺利实施,且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1 搭建沟通平台,畅通家校德育信息渠道

例如,在学习《这是我们的校园》时,班主任可搭建沟通平台,引导家长参与到学校德育教育活动中,帮助家长认识到德育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具体可通过建立微信群、qq 群,定期分享学生在校内认识校园设备,了解校园文化的照片或者是视频资料,帮助家长第一时间掌握孩子在学校的成长情况,以便与班主任共同商讨,促进孩子成长和进步的重要德育教育方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学校德育教育,学校还可以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并邀请学生家长走进校园,带领孩子共同参观学校,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历史以及特色。学生在参观中也能够通过校园的各个角落的事物,感受校园文化氛围。活动结束后,班主任要积极收集家长对校园德育教育工作的想法和建议,以便进一步优化德育教育策略。

2 共定德育目标,统一家校协同育人方向

例如,在学习《上课了,好好学》时,班主任可与家长建立联系,邀请家长参与到德育目标制定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课堂纪律。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可通过线上家长会、线下沟通等方式,共同制定可行的德育教育方案,具体应围绕学生在课堂和家庭中的学习表现展开深入交流,进一步确定 “专注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积极思考” 等具体目标。家长在平日里应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并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同时也要多鼓励、关心他们,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健。针对孩子遇到的问题可通过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在学校,班主任要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反馈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个别学生学习不足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对于学生的点滴和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奖励,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3 整合教育资源,丰富家校德育活动形式

例如,在学习《对人有礼貌》时,班主任应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应积极整合家校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样化的德育活动,以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学校可邀请礼仪专家来到学校开展知识讲座,主要向学生讲解礼貌用语、行为规范等德育知识,班主任可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如“讲文明,懂礼貌”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行业的工作人员在实践中做到礼貌待人,这期间还可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家长应以身作则,使用文明用语,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礼貌待人。学校可以通过家校联合开展“文明小使者”实践活动,组织家长带领孩子走出课堂,来到周边社区向居民宣传礼貌知识,为老人让座、帮助他人等,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积极践行德育知识。还可以组织“礼貌模范生”评选活动,邀请家长和班主任共同推荐礼貌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并给予奖励,学校还可邀请各类行业的家长来到学校分享工作中礼貌待人的必要性,让学生深刻理解礼貌意义,并将礼貌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 建立评价机制,量化家校德育协同成效

例如,在学习《人人爱护公物》时,班主任可设计“爱护公物评价表”,通过对学生展开多维度评价,以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习惯,如在日常德育教育中多观察学生是否在教室内爱护桌椅、书本等财物,同时也要记录学生是否有破坏公物的情况。在家庭环境中,家长要多观察孩子对家中物品、社区公共设施的爱护情况,如是否爱护家用电器。是否珍惜书籍、玩具等,并每周做一次评价,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可以是学生自评、同伴评价、班主任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评旨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旨在引导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家长评价主要对孩子在家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而班主任评价则需要在学生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的基础之上进行总结性评价,同时汇总评价结果,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可颁发“公物小卫士”奖状。并在校园展示栏进行展示,以增强学生成就感。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个别学生破坏公物的情况,可通过家校共同制定改进措施。

5 创新互动模式,增强家校德育合作黏性

例如,在学习《大家排好队》时,班主任应创新互动形式,以增强家校德育合作粘性,具体可模拟“排队进入景区”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中认识到秩序的重要性,倘若现场秩序混乱,势必会造成安全隐患,所以每一个人都应遵守秩序,井然有序进入园区,可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且保障了自身人身安全,进而在在校园中或家庭中也能够自觉遵守秩序。班主任还可鼓励学生之间在课堂上分享对遵守秩序的个人见解,通过相互交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班主任还可通过设计医院挂号、银行取钱等排队虚拟场景,强化与学生的互动,对于学生理解不透彻的地方,班主任也要强化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在生活中也能够积极践行良好行为习惯,进而通过创新互动模式,使家校德育合作更加紧密、持久。

结论

总之,德育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取得理想德育效果,应积极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模式,进一步为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陈琼.家校协同育人: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必修课[J].中小学班主任,2025,(03):71-73.

[2]王泽旭.构建基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德育课程体系[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4,(12):69-70.

[3]梁志杰.全员心育下的家校协同育人探索[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4,(12):66-67.

[4]张艳.家校协同,提升德育质量[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4,(10):92

[5]王秀玲.农村地区小学德育家校协同机制构建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