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问题链驱动下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模式研究

作者

刘斯琴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一中学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面临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思维发展”转型的迫切需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其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与综合运用,成为广大一线教师关注的核心议题。在此背景下,问题链教学法因其强调“问题引领—探究推进—思维提升”的特征,逐渐受到教学实践者的重视。该教学策略通过设计有逻辑性、递进性的问题链条,打破传统教学中“碎片化、浅表化”的知识传授模式,推动学生在不断思考与建构中实现深度学习。本文将围绕问题链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深入探讨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路径与优化策略,为提升教学实效与学生学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一、问题链教学法的定义

问题链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学习目标与核心知识,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不断思考与探究逐步深入理解知识本质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核心在于通过科学组织的问题链条,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在思维的推动下实现知识的构建与能力的提升。问题链的设计应遵循三大原则:一是逻辑性,各个问题之间具备内在的思维联系,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建构;二是启发性,问题设置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鼓励独立思维;三是关联性,问题链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关注知识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通过这一教学策略,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更在不断追问中发展出分析、归纳、推理等高阶思维能力。

二、问题链驱动下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实施路径

(一)问题链的设计策略

在问题链驱动下实施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过程中,科学设计问题链是关键环节,它不仅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有效推进,也直接影响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深度的提升。首先,教师需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围绕知识获取、能力培养与思维发展三大核心维度,统筹规划问题链的层级结构。每一个问题都应具有明确的教学指向性,服务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与综合素养的构建。

其次,问题链的内容设计应紧密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单元知识结构,确保问题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具体而言,教师应围绕“导入—探究—拓展”三个层级,依次安排问题任务。导入类问题以生活化或趣味性为主,激发学生兴趣,制造认知冲突,为新知铺垫认知基础;探究类问题以概念建构和方法掌握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推理、建模等方式自主建构知识;拓展类问题则强化对知识的迁移与整合,通过实际应用、跨学科联系、开放式情境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问题链的过程中,还应特别注重各个问题之间的逻辑衔接与递进性,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避免问题之间的断裂或重复。一个高质量的问题链应如一条“思维之链”,引导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发现新联系,最终形成对知识的整体理解与对问题本质的深入认知。同时,问题的形式也应多样化,如图形呈现、文字描述、操作体验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提升学习的参与度和有效性。

(二)课堂教学组织方式

在问题链驱动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组织方式应围绕问题展开,形成以问题为线索的教学流程。教师通过设计具有层次性、递进性和逻辑性的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知识的引入、理解到应用与拓展,逐步深入地掌握和内化所学内容。这种以问题驱动的教学路径打破了传统以讲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转而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生态,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成长。

在具体实践中,课堂可融合多种教学形式,如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同伴互评等,营造一个互动性强、开放性高的学习环境。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就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观点碰撞,不仅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沟通协作与逻辑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反思问题解决的合理性与多样性,并尝试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生成更具挑战性或创新性的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持续思考的动力。

这种教学组织方式有助于营造更具探究性和生成性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不断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整合与迁移,提升其自主学习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最终,课堂由知识的简单传递场所,转变为深度学习和思维培养的高效平台。

(三)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学评价方式

在问题链驱动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模式中,教师角色需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思维促进者”。教师不再是单纯讲授知识的中心,而应成为激发学生思维、引导探究过程的推动者,通过问题的设计和引导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教学评价方式也应随之转变,注重过程性与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发展、问题解决的路径以及合作探究的表现。教师可通过课堂观察、学习日志、小组汇报、阶段反馈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认知变化,从而动态调整教学策略。这种评价机制有助于学生明确自身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提升其反思能力与自主学习意识,真正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三、结语

问题链教学法作为推动深度学习的有效载体,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也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品质。通过科学设计问题链、构建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流程以及强化过程性评价,教师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问题中成长。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进一步挖掘问题链的内在价值,结合学生个体差异与学科特点持续优化教学策略,推动初中数学课堂向深度化、个性化与智慧化方向发展,真正实现“教有所思、学有所获、思有所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勇.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研究[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2(5):9-11.

[2]蒋良岳.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阅读与理解"教学研究[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4(3):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