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逻辑思维的实践

作者

林茜 李静

云阳县南溪镇水市小学

前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但是,很多小学生在阅读中都存在思维不清晰、理解不深入等方面的问题,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具有系统性以及直观性的特点,能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文章就具体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实践策略。

1 紧扣文本结构,绘制思维导图梳理脉络

思维导图是一种能通过图形化的方式清晰地呈现文本结构的可视化工具,是辅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通过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能进一步降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的难度[1]。教师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就可以带领学生结合文本结构尝试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在持续不断地训练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观潮》这篇文章的时候,课文的描写主要遵循大潮来临之前、大潮来临之时以及大潮退去之后的顺序,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带领学生通读课文,初步梳理文章写作的结构层次。之后,教师为学生示范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按照文本的写作顺序梳理其主干分支,并且在阅读中进一步细化每一个分支部分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尝试结合文本绘制思维导图。

2 设计主题问题,引导思维导图探究思考

思维导图不仅是辅助学生梳理文本结构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也是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文本内容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为学生设计主题问题,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尝试绘制思维导图,发展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能力以及分析能力[3]。教师通过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贴近其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语文本互动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探索文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维能力以及思维水平[4]。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落花生》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提前为学生设计阅读的主题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描写落花生是想呈现给我们哪些人生哲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以主题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并且结合自己的思考尝试绘制思维导图。很多学生在课文阅读中都发现,文章主要是按照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顺序展开写作的,并且引出“人要做有用的人”的道理。

3 分层搭建支架,辅助思维导图绘制实践

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需要合理地为学生构建阅读支架,辅助学生准确地把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教师可以分层次地为学生构建阅读支架,带领学生从绘制基础的思维导图开始,逐步提高思维导图设计的难度,促使学生能逐步形成以托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活动的能力[5]。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穷人》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分层为学生搭建支架,带领学生按照层次结构设计并且绘制思维导图。在第一层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设计并且绘制基础的思维导图,学生需要在阅读中梳理文本中涉及的主要事件以及主要人物。第二层次,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一步细化绘制的思维导图,深入分析文本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心理活动情况,包括渔夫的勤劳以及桑娜的善良等人物的美好品质。第三层次教师需要带领学生结合课文的主题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分析作者在人物描写中蕴藏的思想情感。教师通过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支架,不断完善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得到系统的发展。

4 开展小组共创,通过思维导图交流思辨

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不仅是个体重要的学习活动,同时也是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教师通过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共创活动,引导学生在交流以及思辨中绘制思维导图,通过观点的不断碰撞,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以及深度。教师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以及互动,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景阳冈》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共创活动,带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绘制思维导图。活动中,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围绕文本中“武松打虎”的主要情节展开讨论,并且尝试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文本的情节,鼓励小组内部成员分工协作。有小组成员需要负责梳理故事发展的过程,有小组成员需要负责分析故事中人物的特点,也有小组成员负责总结故事的主题。

5 拓展应用场景,利用思维导图迁移创新

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应进一步拓展思维导图的应用场景,鼓励学生在其他的学习场景中融合绘制思维导图的技能,创新知识的应用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实际之中,并且在不断地实践中发展综合素养。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匆匆》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绘制思维导图,尝试梳理文本的主题以及结构。课后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拓展任务,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创作一篇与文本主题有关的作文,学生在创作的时候就可以在作文构思中应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写作。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合思维导图不仅能帮助学生梳理文本结构,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培育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思维导图,发展学生在阅读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田珍梅. 思维导图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J]. 读写算, 2025, (11): 61-63.

[2]赵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分析[J].小学生(上旬刊), 2025, (03): 151-153.

[3]靳红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实践[J]. 华夏教师,2025, (07): 105-107.

[4]周莉蓉.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甘肃教育, 2025,(03): 169-172.

[5]郑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效果分析[J].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4, (47): 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