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赛—评”一体化在小学体育课程中的应用
王林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德岭山学校015313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其中,“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将学习、练习、比赛和评价有机结合,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学—练—赛—评”;小学体育;应用
引言
在小学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作为基础环节,重点主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逐渐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教师在进行“学”的设计环节时,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情来制定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练”是提高环节,是对运动技能的巩固与提高过程。在学会相关运动技能上,教师要思考如何进行练习方式让学生进行练习,从而实现对运动技能的巩固。
1小学体育“学练赛”一体化面临的困境
1.1活动主体、形式单一
小学体育教学多以教师为主体,通过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上,教师示范、讲解动作、学生模仿练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很少能得到充分发挥。比如在教学广播操,教师通常只是反复重复动作让学生跟着一起做,很少引导学生去进行独立思考,而且教学过程大多是集体教学,很难因材施教,缺乏小组合作、个性化教学等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体育课厌倦、乏味,无法参与到活动中来。
1.2理论知识教育欠缺
目前小学体育“学练赛”一体化教学中,开展理论教学相对较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众多的教师注重学生的实践练习,而忽视学生的理论知识传授,导致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欠缺。同时,理论知识的欠缺,使学生无法理解运动的基本规律,影响对运动的练习与探索,一级体能水平和技术能力无法得到提升,一定程度限制体育能力的有效发展。
1.3课后作业设计枯燥
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缺乏创新与多样性,过于注重作业完成的情况,忽视作业的质量。在课后作业内容上,往往只是填空、选择题等,缺乏启发与创新思维,难以吸引学生兴趣。其次,教师在教师的时间与资源匹配不均衡的情况下,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导致形式化现象出现。还有课后作业缺乏开放性评价内容,未能及时得到学生的评价和反馈,以至于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2“学—练—赛—评”一体化在小学体育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2.1学习体育知识
在“学、练、赛、评”模式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知识至关重要。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可以借助提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体育知识来实现。例如,教师可以讲解“日常运动的好处”“基本的健康知识”和“简单的运动技巧”,让学生意识到体育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一项活动,还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自主学习体育知识,如阅读体育书籍、观看体育比赛和相关教学视频、参与体育论坛等。这不仅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教师可以定期布置一些自主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2.2创设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通过创设逼真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和体验体育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实践能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教授足球传球技巧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模拟的比赛场景,让学生分组进行传球练习,借助模拟真实的比赛环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球的目的和技巧,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体育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型的情境活动,如组织一次模拟篮球比赛或接力赛跑,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和巩固所学的运动技能和战术策略。同时,此类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例如,在教授足球传球技巧的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名为“模拟足球比赛”的项目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开始时,教师先进行简单的讲解和示范,介绍足球传球的基本要领和注意事项。随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8人,并设置一个“模拟比赛场地”,包括球门和指定的传球区域。每组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如传球者、接球者和防守者,以模拟真实的比赛场景。活动开始后,每组学生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传球练习。教师在场地周围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动作和姿势,并提供技术支持和鼓励。通过此类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练习,还能更好地理解传球的目的和技巧。如,当学生在传球过程中遇到防守者时,学生需要快速判断并传球给空位队友,此类实际的应变能力在情境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为了增加趣味性和竞争性,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挑战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成功传球,或者进行小组对抗赛,看哪个小组的传球成功率最高。在每轮练习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讨论,分享练习中的经验和感受,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3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与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自主学习和训练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这种自主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增强他们对体育课程的投入度。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会更多地关注运动技能的细节,通过多次尝试和自我调整,逐步掌握动作要领。小学生的主观偏好性特别强烈,兴趣是持之以恒训练的关键动力,只有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某项运动,他们才会主动参与和持续训练。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时,他们会更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学习强度和方式。这种内化的学习目标使得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更有方向感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在自主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合作训练探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学生可在小组合作和团队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在体育学习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合作的集体荣誉感。
结语
总之,学校与教师需要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开展创新教学模式,加强课后作业设计,开展多样竞赛工作,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促使“学练赛”一体化深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去,推动小学体育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君赫.学练赛评一体化视域下高职篮球教学改革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4,26(6):53-57.
[2]尚明正.篮球“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体育学院,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