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于电流互感器角比差分析的探讨

作者

范维伦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头供电分公司 内蒙古包头市 014030

电流互感器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测量设备,其测量精度直接影响着电能计量和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角比差作为表征电流互感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一直是研究的重点。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和用电负荷的日益复杂化,对电流互感器测量精度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角比差补偿方法已难以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的需求。

1 电流互感器角比差的理论基础

1.1 角比差的定义与特性

电流互感器的角比差包含比值差和相位差两个关键指标。比值差指的是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与一次电流按额定变比折算后的数值之差,以百分比形式呈现,反映了电流变换的比例准确性;相位差则是一次电流相量与二次电流相量的相位差值,通常用分(′)来度量,体现了电流相位传输的精确程度。角比差的特性与电流互感器的运行状态紧密相关,在额定电流附近,角比差相对较小且较为稳定;当电流偏离额定值,无论是过负荷还是轻负荷运行,角比差都会发生变化,可能增大甚至超出允许范围。了解角比差的定义和特性,是评估电流互感器测量精度和可靠运行的基础,对于保障电力系统计量、保护和控制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1.2 角比差产生的物理机理

电流互感器角比差的产生源于其内部的电磁转换过程和物理结构特性。在电流互感器工作时,一次绕组通过电流会在铁心中产生交变磁通,该磁通不仅与二次绕组交链产生感应电动势,还会在铁心中产生励磁电流。励磁电流用于维持铁心的磁化状态,但其存在导致一次电流不能全部传递到二次侧,从而产生比值差;同时,励磁电流的相位与一次电流存在差异,使得一次电流和二次电流之间出现相位差。此外,绕组的电阻、漏抗等参数也会影响电流的传输,进一步加剧角比差的产生。铁心的磁滞和涡流损耗,使得磁通的变化滞后于电流变化,也是导致相位差的重要因素。这些物理过程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电流互感器角比差的大小和特性。

1.3 角比差与测量误差的关系

角比差直接影响着电流互感器的测量准确性,是产生测量误差的关键因素。比值差会导致测量电流值与实际电流值存在偏差,若比值差过大,会使电力计量出现显著误差,影响电费结算的公平性;在继电保护装置中,不准确的电流测量可能导致保护误动作或拒动作,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相位差同样不容忽视,在一些对电流相位敏感的测量和控制场景中,如功率测量、同期并列等,相位差会造成功率因数计算错误、相位不匹配等问题,降低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效率。因此,深入研究角比差与测量误差的关系,对优化电流互感器设计、提高电力系统测量和控制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必要前提。

2 影响角比差的主要因素分析

2.1 铁心材料特性的影响

铁心材料的特性对电流互感器角比差有着决定性作用。不同材质的铁心,其磁导率、饱和磁密、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等参数存在显著差异。高磁导率的铁心材料能够在较小的励磁电流下建立所需磁通,从而减小比值差和相位差;饱和磁密高的材料可使电流互感器在更大的电流范围内保持线性运行,降低因铁心饱和导致的角比差恶化。例如,采用非晶合金材料制作的铁心,因其具有高磁导率和低损耗特性,相比硅钢片铁心,能大幅降低励磁电流,有效减小角比差。

2.2 绕组结构参数的影响

绕组结构参数是影响电流互感器角比差的重要因素。绕组的匝数、线径、绕制方式以及绕组间的相对位置等参数,都会改变绕组的电阻、漏抗等电气参数,进而影响角比差。匝数比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电流变换的比例精度,匝数误差会导致比值差产生;线径大小影响绕组电阻,电阻过大将引起较大的电压降,改变电流相位,增大相位差。绕组的绕制方式和布局影响漏磁通分布,不合理的绕制可能导致漏抗增大,增加角比差。例如,采用同心式绕制的绕组与交叠式绕制相比,漏抗特性不同,对角比差的影响也有所差异。优化绕组结构参数,合理设计绕组匝数、线径和绕制工艺,能够有效降低电流互感器的角比差,提高其测量精度和运行性能。

2.3 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电流互感器角比差的影响不可忽视。温度变化是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之一,温度升高会使铁心磁导率下降、绕组电阻增大,导致励磁电流增加,从而使角比差变大;反之,温度降低可能使材料性能发生变化,同样影响角比差。湿度环境会影响绝缘材料性能,若绝缘受潮,可能引起绕组参数变化和局部放电等问题,间接影响角比差。电磁干扰环境也会对角比差产生影响,外部强电磁场可能在电流互感器绕组中感应出干扰信号,改变电流相位和大小,导致测量误差增大。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稀薄、气压降低,会影响绝缘性能和散热条件,进而对角比差产生一定影响。

3 角比差的补偿技术研究

3.1 传统补偿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的电流互感器角比差补偿方法主要包括匝数补偿、磁分路补偿和电容补偿等。匝数补偿通过微调二次绕组匝数来校正比值差,但这种方法只能对特定工况下的误差进行补偿,当运行条件发生变化时,补偿效果会减弱;而且匝数调整范围有限,难以应对较大的误差。磁分路补偿利用磁分路元件改变铁心磁路的磁阻,调节励磁电流,然而磁分路元件的参数受温度和电流变化影响较大,稳定性较差,补偿精度难以保证。电容补偿通过在二次回路中串联或并联电容来调整相位差,但电容参数的选择需要精确计算,且电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发生变化,导致补偿效果不稳定。

3.2 数字补偿技术的创新应用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数字补偿技术为电流互感器角比差补偿带来了新的突破。数字补偿技术通过采集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电流和二次电流信号,利用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对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实时计算出角比差,并根据计算结果生成相应的补偿信号,对二次电流进行修正。例如,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数字补偿技术,能够学习电流互感器在不同工况下的角比差特性,实现高精度的自适应补偿;采用数字滤波技术,可以有效滤除干扰信号,提高测量信号的准确性。

4 结语:

通过本研究,明确了电流互感器角比差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有效的补偿方法,为提高电流互感器的测量精度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研究成果对电力系统测量设备的改进和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明远,李大伟,王建华.电流互感器角差误差分析与补偿方法研究[J].电测与仪表,2023,60(5):45-51.

[2]陈志强,刘海峰,孙文博.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电流互感器误差补偿技术[J].高压电器,2024,59(3):78-84.

[3]黄凤娟,马立新,周晓明.电流互感器铁心材料特性对测量精度影响的研究[J].变压器,2023,58(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