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习得性无助对员工激励的负面影响及解决方法
焦红敏
北京市朝阳区 100024
一、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越发重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力,员工激励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议题之一。有效的激励措施能够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然而,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部分员工可能会陷入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 —— 习得性无助。这种状态使得员工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认为无论付出何种努力都无法改变不利的工作局面,从而导致工作积极性受挫,对激励措施反应冷淡。习得性无助不仅影响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也对企业的整体绩效和可持续发展构成挑战。因此,深入研究习得性无助对员工激励的负面影响及解决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习得性无助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习得性无助的概念
习得性无助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E.P.Seligman)在 20 世纪 60 年代通过动物实验提出。在实验中,将狗置于一个无法逃脱的电击环境中,多次遭受电击后,即使后来为其提供逃脱的机会,狗也不再尝试逃跑,而是被动地接受电击,表现出一种无助、绝望的行为状态。这种由于重复的失败或惩罚经历而导致个体在面临新的相似情境时,产生的一种认为无论做什么都无法改变结果的心理预期,被称为习得性无助。在企业情境中,员工若长期面临工作任务过重、资源匮乏、得不到认可等困境,且多次努力尝试仍无法取得理想成果,就可能逐渐形成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
2.2 理论基础
2.2.1 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其后续的行为动机和情绪状态。当员工将工作中的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如自身能力不足)时,更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
2.2.2 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和信念。习得性无助会降低员工的自我效能感,使其对自己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缺乏信心。当员工长期经历失败且无法获得有效的反馈和支持时,他们对自身能力的评价会逐渐降低,认为自己无法胜任工作,进而减少努力程度,甚至放弃尝试。低自我效能感又会进一步强化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绩效表现。
三、习得性无助对员工激励的负面影响
3.1 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降低
处于习得性无助状态的员工,由于对自身努力能否带来积极结果缺乏信心,往往会表现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显著下降。他们可能会对工作任务敷衍了事,仅仅满足于完成最低要求,而不再主动寻求改进和创新。
3.2 工作绩效下滑
习得性无助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直接后果就是工作绩效下滑。员工在工作中缺乏动力和投入,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潜力,工作质量和效率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3.3 员工流失风险增加
长期处于习得性无助状态的员工,对工作环境和自身职业发展感到失望和无助,容易产生离职的想法。他们认为在当前企业中无法实现自身价值,无法获得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因此更倾向于寻找新的工作环境。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存在较多习得性无助员工的企业中,员工流失率比正常企业高出 30% - 50%。
3.4 团队氛围受到破坏
习得性无助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当团队中部分员工表现出习得性无助的行为时,可能会影响其他成员的情绪和工作态度,进而破坏整个团队的积极氛围。消极的情绪和态度在团队中传播,会导致团队凝聚力下降,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受到阻碍。
四、解决习得性无助对员工激励负面影响的方法
4.1 优化工作设计与资源配置
4.1.1 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企业管理者应根据员工的能力和经验,合理分配工作任务,确保任务难度与员工的实际水平相匹配。避免给员工安排过于困难或超出其能力范围的任务,以免使其频繁遭受失败而产生习得性无助。同时,任务分配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1.2 提供充足的工作资源
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工作资源,如培训机会、技术支持、设备设施等,是帮助员工克服工作困难、提高工作绩效的重要保障。当员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获得所需的资源和支持,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工作的掌控感和自信心。
4.2 建立科学的反馈与激励机制
4.2.1 及时、准确的反馈
管理者应建立及时、准确的反馈机制,让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和成果。对于员工的工作成绩,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以建设性的方式提出反馈和改进建议,帮助员工认识到问题所在并明确改进方向。
4.2.2 多样化的激励措施
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措施,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除了物质激励(如薪酬、奖金、福利等)外,还应注重精神激励,如认可、表扬、晋升机会、职业发展规划等。针对不同员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激励方案。
4.3 加强员工培训与职业发展规划
4.3.1 提升员工能力的培训
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活动,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帮助员工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培训内容应包括业务知识、工作技能、沟通技巧、团队协作等方面。通过培训,员工能够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强对工作的信心,减少因能力不足导致的习得性无助。
4.3.2 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
为员工制定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明确员工在企业中的职业发展路径和目标。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和个人兴趣,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计划。当员工看到自己在企业中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晋升空间时,会更有动力投入工作,积极克服困难,避免陷入习得性无助。
4.4 营造积极的团队文化与工作氛围
4.4.1 鼓励合作与支持的团队文化
营造一种鼓励合作与支持的团队文化,让员工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和温暖。在团队中,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共同应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当员工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团队成员的支持和建议,有助于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4.4.2 倡导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
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倡导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传递正能量。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以积极的心态引导员工,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勇于创新。同时,及时关注员工的情绪变化,发现员工出现消极情绪时,及时进行沟通和疏导,帮助员工调整心态,走出习得性无助的困境。
五、结论
习得性无助对员工激励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它严重阻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绩效表现,增加了员工流失风险,破坏了团队氛围。然而,通过优化工作设计与资源配置、建立科学的反馈与激励机制、加强员工培训与职业发展规划以及营造积极的团队文化与工作氛围等一系列措施,企业管理者可以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员工的习得性无助问题,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提升员工激励的效果。在未来的企业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应持续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和工作状态,不断完善管理策略,为员工创造一个积极、健康、富有激励性的工作环境,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文 柳 . 关 于 “ 躺 平 ” , 习 得 性 无 助 有 话 说 [J]. 大 众 心 理学,2023,(05):43-44.
[2]郭正浩.习得性无助对青年员工“躺平”心态影响的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