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地域文化视角下民族男高音经典作品艺术风格剖析

作者

泽仁达瓦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850000

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文化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貌。民族男高音声乐作品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艺术风格无不体现出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无论是西北高亢激昂的音调,还是西南婉转悠扬的旋律,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地域文化对声乐艺术的深远影响。本文从地域文化出发,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男高音经典作品,通过风格剖析探讨地域文化与声乐艺术的内在关系,旨在为民族声乐的教学与创作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

一、地域文化与民族声乐的互动关系

1.地域文化的内涵与音乐表现特征

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内人们长期生活积累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涵盖地理环境、历史沿革、民俗风情等要素。其音乐表现特征鲜明,如北方地域音乐常具雄浑大气之态,受辽阔平原、豪迈民风影响,旋律线条宽广,节奏有力,以展现出坚毅果敢的气质。南方地域音乐多显婉约细腻,在水乡泽国、温婉人文环境孕育下,旋律婉转,节奏灵动,传递出柔美雅致之感。不同地域的民间音乐,从音阶调式到演奏演唱方式,都烙印着地域文化特色。像蒙古族音乐中的长调,在广袤草原环境中发展,旋律悠长,音程跨度大,彰显出草原民族对天地的敬畏与对自由的向往,生动诠释了地域文化对音乐的深刻影响。

2.民族声乐与地域文化的互构机制

民族声乐与地域文化相互构建,紧密相连。地域文化为民族声乐提供丰富素材与独特风格基因。民间传说、劳动场景、节庆习俗等融入声乐作品,形成独特的民族声乐内容与风格。例如,云南少数民族声乐作品常围绕当地多彩的民族节日、独特的农耕生活创作,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同时,民族声乐也传播与传承地域文化。通过歌唱,将地域文化中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传递给更多人,增强文化认同感。一首首民族声乐作品如同文化使者,让人们了解不同地域的魅力。

3.男高音演唱在地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男高音演唱在地域文化中占据独特地位。其明亮、高亢的音色,能有力展现地域文化的精气神。在表现北方地域文化时,男高音以嘹亮歌声演绎豪迈壮阔的场景,如在歌颂草原英雄故事的声乐作品中,凭借强大的高音穿透力,彰显草原民族的英勇无畏。在展现南方地域文化时,男高音细腻的音色变化,可生动描绘温婉细腻的情感,如在表达江南水乡爱情故事的歌曲里,用柔和且具表现力的高音,传递出含蓄深情。男高音演唱还能将地域文化传播至更广阔空间,吸引更多人关注地域文化,成为地域文化对外展示的一张亮丽名片。

二、经典作品中的地域风格解读

1.《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草原文化的雄浑奔放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草原文化的雄浑奔放。旋律上,悠长宽广的线条,如开篇的长音起调,似草原地平线般一望无际,四度、五度的大跳音程,宛如骏马在草原上肆意驰骋,充满动感与活力。节奏方面,既有模仿马蹄节奏的明快段落,展现蒙古族人民骑马放牧的热闹场景,又有自由舒缓的散板部分,恰似草原上自由飘荡的云朵,体现出草原生活的随性洒脱。歌词生动描绘草原蓝天、白云、骏马的壮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传递出草原民族豪迈奔放的性格与对辽阔草原的深情眷恋,让听众仿若置身于广袤无垠的草原之中。

2.《在那遥远的地方》:青藏高原的抒情气质

《在那遥远的地方》蕴含着青藏高原独特的抒情气质。旋律婉转悠扬,音程的起伏犹如青藏高原的山川连绵,带着一种质朴而深情的韵味。歌曲中运用了一些具有藏族音乐特色的装饰音,如波音、滑音等,为旋律增添了灵动与柔美,仿佛是高原上飘动的经幡。歌词描绘了一段纯真美好的爱情故事,结合青藏高原纯净的自然环境,赋予歌曲空灵、深情的情感基调。演唱者通过细腻的嗓音,在高音区轻柔婉转的处理,恰似高原上的清风,传递出藏族人民对爱情的执着与对生活的热爱,展现出青藏高原神秘而浪

漫的抒情风格。

3.《黄河船夫曲》:黄河文化的力量与节奏

《黄河船夫曲》充分彰显了黄河文化的力量与节奏。旋律以其粗犷豪迈的风格,生动再现黄河的汹涌澎湃。歌曲中大量运用了四度、五度的跳进,如同黄河奔腾的波涛,极具冲击力。节奏上,采用了船夫划船时的号子节奏,一领众和,紧密有力,仿佛能看到黄河船夫们齐心协力与风浪搏斗的场景。歌词简洁质朴,却充满力量,“风里浪里它不回头,猛听得那黄河船夫唱,一唱一个浪山头”,展现出黄河流域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体现了黄河文化中蕴含的强大生命力与勇往直前的力量。

三、民族男高音风格塑造的路径探索

1.地方语言与演唱语言的融合处理

民族男高音塑造风格需巧妙融合地方语言与演唱语言。地方语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独特的发音、语调与韵律为演唱注入地域特色。在演唱时,男高音要深入研究地方语言特点,将其融入演唱语言中。例如,在演唱陕北民歌时,要掌握陕北方言独特的发音方式,如 “我” 发音为“额”,通过这种发音的运用,使歌曲更具陕北地域风味。同时,要在保持演唱语言科学性、规范性的基础上,让地方语言自然融入,使声音既清晰明亮,又不失地域特色,通过二者融合,精准传达歌曲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内涵。

2.情感表达与地域性审美的契合

情感表达与地域性审美契合是民族男高音风格塑造的关键。不同地域有独特的审美观念,男高音要深入理解并契合这种审美。在表现江南水乡文化时,情感表达需细腻委婉,通过声音的强弱、快慢变化,如在演唱关于江南爱情的歌曲时,以轻柔、舒缓的声音,表达出含蓄的情感,符合江南婉约的审美。而在展现西北地域文化时,情感表达要豪迈奔放,以高亢激昂的声音,展现出西北人民的豪爽性格,契合西北大气磅礴的审美。通过精准把握地域性审美,使情感表达与歌曲风格完美统一,增强演唱的感染力。

3.多元文化融合下的艺术创新

在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民族男高音要积极探索艺术创新。一方面,吸收其他民族声乐的优秀元素,如借鉴美声唱法科学的发声技巧,拓宽音域,增强声音的表现力。在保持民族声乐独特音色与韵味基础上,运用美声唱法打开喉咙、稳定喉头的方法,使声音更通畅。另一方面,结合现代音乐元素,如在编曲中加入电子音乐、现代打击乐等,为民族声乐作品增添时代感。同时,在表演形式上创新,与舞蹈、多媒体等艺术形式结合,从多维度展现民族声乐魅力,在传承地域文化基础上,推动民族男高音艺术不断发展。

四、结语

民族男高音经典作品的艺术风格,是地域文化与声乐艺术长期互动的结晶。通过地域文化的视角,不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语境,也能为演唱者提供更具实践指导意义的风格塑造路径。在全球化与多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民族声乐的发展既要坚守本土文化根基,也应勇于吸纳与融合,推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走向更加丰富与开放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晓红.《地域文化对中国民族声乐风格的影响研究》[J].艺术研究,2022(3):55-60.

[2]周建华.《民族男高音演唱中的地域语言与艺术表达》[J].音乐探索,2021(6):42-47.

[3]陈志远.《中国西部民族歌曲的演唱特征分析》[J].西部艺术,2020(4):33-38.

[4]胡玉兰.《从<在那遥远的地方>看民族声乐的地域风格》[J].音乐创作,2019(8):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