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技兴安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运用
龙刚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1.引言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科学技术运用于各个领域,本文从建筑工程领域所融入科学技术对安全管理进行讨论,通过科技手段做好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工程建设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
通过推广本项目采用的科技手段,助力安全生产工作,为工程建设领域提供参考价值,让更多的项目运用有关技术进行现场安全管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安全意识,保障安全生产目标。
2.科技兴安的概念和特点
2.1 科技兴安的概念
科技兴安是指利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手段,对潜在的安全风险或事故隐患进行预防和控制,以期将其消除在初始阶段。强调了科技进步在国家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旨在通过先进科学技术提升国家安全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具体实施方式包括采用远程监控摄像头、红外线报警系统、门禁系统、预警监测、环境监测等先进科技手段,用以增强对现场安全的实时监控和早期预警能力。
2.2 科技兴安的特点
实时监控与预警的特点,通过互联网技术,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如设备运行状态、环境指标等,并利用智能算法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数据驱动决策的特点:通过对生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挖掘,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数据的管理方式更具有说服力和客观性,提高了安全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智能化分析的特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挖掘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潜在风险点。通过对数据的深度学习和模式识别,自动生成分析报告和风险评估结果,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预防性维护的特点: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监测和分析,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提前采取维护措施。预防性维护能够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意外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高效化管理的特点: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整合和优化,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使管理人员能够快速了解安全生产状况,及时作出决策和调整,相对传统管理而言,更加高效快捷。
3.科技兴安对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科学发展是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国家明确指出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科学发展是实现安全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提出要安全发展,要进一步明确安全发展的地位、作用、奋斗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创新是建设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工作。把科学技术正确运用到安全生产当中去,才会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为更好的将科技运用到安全生产中去,各企业要注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要及时了解新技术的发展动态,注重安全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及应用,要加强对安全生产领域前沿技术的调研工作,缩短高新技术研发时间,降低研发费用,迎头赶上安全生产领域的国际先进水平。
二要花大力气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对一些长期制约的安全生产问题,要集中优秀人才进行攻关,消除一切影响安全生产的障碍,不断把安全生产推向新的水平、新的高度、新的台阶。
三要认真做好安全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根据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需要,将目前相关领域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成熟的安全生产技术进行必要的整理总结,进行技术示范推广及应用是解决当前安全生产问题既经济又有效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让企业认可、让员工认识安全技术研究工作,让主要领导重视研究工作。
四要加强企业的技术改造,力争用高科技改造传统工艺系统。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必须加强技术更新换代的步伐,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强化企业进一步改进生产技术,增强企业安全技术能力。
五要加强技术引进工作,赶超世界一流水平。这一点是快速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力引进高端科学技术,同时做到掌握先进技术后积极创新,逐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科技,将科学技术推广运用到各个领域,融入安全生产管理全过程。
六要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科学管理水平。安全管理是一门独立系统的科学,是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一门管理,用科技发展推动安全发展更是一门科学。再好的队伍,再好的设备,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体系,也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法达到管理的成效。
3.科技兴安在本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本项目属于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工程建设主要是自来水厂及配套管网施工和污水处理厂施工,按照伤害类型划分,主要存在坍塌伤害、中毒/窒息、高处坠落、起重伤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等安全风险,超危大工程主要有深基坑开挖与支护、高边坡管网铺设开挖与支护、顶管施工有限空间作业,整个工程点多面广,涉及施工管线长,安全管理难度大。
4.1 建设智慧工地
本项目结合科技兴安要求,建造一座智慧科技馆集宏观认知、安全体验、实操教学、考核培训为一体,运用先进的信息交互技术、VR 仿真技术,同时融合绿色环保理念引入太阳能和雨水收集系统,做到节约能源和雨污水处置各项工作。同时结合全方位的培训项目、互联网、云数据技术,实现施工安全预演、深度教学和实时管控的目的,提升整个项目安全管理科技创新能力。
4.2 建立环境污染及噪声监测系统
本项目结合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管理要求,建立检测系统实时监测 PM2.5 及噪声污染,将数据传递到智慧管理平台,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做好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管理,保障环保目标。
4.3 建立全维度的监控系统
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建立全维度的监控系统,实时监督管理现场施工情况,及时发现安全问题,通过互联网数据传达到办公室和智慧中心,落实现场问题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相对传统安全监督管理,减少了人员安全人员投入,更能全维度监控施工过程,满足安全监督管理要求。
4.4 建立门禁系统
本项目为直观地展现施工现场人员的信息以及加强对工人的管理,设置信息采集及一卡通门禁系统。人员进出场区采用实名制通道,根据人员数量智能闸机采用一出两进或一出一进。人脸识别系统录入人员身份证信息以及工种所属劳务公司等信息,进入施工现场采用人脸识别进入,统计记录现场人员投入,并将信息显示在门禁旁的 LED 屏幕上,线上显示人员投入,实时掌握施工人员设备情况。达到安全监督管理的目的。
5.结论
通过将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与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过程相结合,采集现场的生产数据进行集成,并进行加工分析,直观的图表形式呈现安全生产,以可视化的形式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实时展现,满足各单位实时的监管需求,管理人员可直观本项目实时人数、进度、质量、安全等信息,实时监测环境污染及边坡稳定数据,帮助管理人员做好项目整体管控,使施工现场实现数字化、系统化,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达到安全管理的目标。
通过 VR 体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机械伤害、车辆伤害等多种常见伤害,使体验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危害发生时给人的正面冲击,直观的感受危害发生时的恐惧,从而增强安全意识,保障人员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曹廷.江苏省科技兴安公路建设探索与思考[J].现代交通技术,2022,19(02):74-78.
[2]赵挺生,丁义轩,陈晨,等.基于物联网的建筑施工安全监控系统研究与应用[J].施工技术,2020,49(15):125-129.
[3]李函逾.数字化赋能的电力企业科技管理系统构建和方法研究[J].云南水力发电,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