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探讨
刘冬磊 蔡勇智
内蒙古伊泰置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10
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材料,在工程质量和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本文旨在探讨房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常见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1 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分析
1.1 混凝土强度不达标问题
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是常见且严重的质量通病。在实际工程中,可能因水泥强度等级选用不当,使用了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导致水泥活性降低,影响混凝土强度形成。骨料的质量也至关重要,若骨料含泥量过高、级配不合理,会削弱水泥浆与骨料间的粘结力,降低混凝土强度。水灰比控制不准确同样是关键因素,水灰比过大,混凝土硬化后孔隙率增加,强度降低;水灰比过小,则混凝土和易性差,难以振捣密实,也会影响强度。此外,外加剂使用不当,如掺量不准确,可能干扰水泥水化反应,致使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强度不达标的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不足,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与稳定性。
1.2 混凝土裂缝和空鼓现象
混凝土裂缝和空鼓现象较为普遍。裂缝产生原因多样,温度变化是重要因素,混凝土浇筑后,内部水泥水化放热,与表面温差过大,产生温度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便会开裂。干缩裂缝则因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分逐渐蒸发,体积收缩,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而形成。此外,地基不均匀沉降会使混凝土结构承受额外应力,导致裂缝出现。空鼓现象通常是由于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密实,空气未充分排出,在混凝土内部形成空隙。或者基层处理不当,如基层表面有油污、浮尘等,影响了混凝土与基层的粘结,在后期使用中受外力作用产生空鼓。裂缝和空鼓不仅影响混凝土外观,还会降低结构防水性能,加速钢筋锈蚀,威胁结构安全。
1.3 混凝土表面平整度不符合要求
混凝土表面平整度不符合要求在施工中屡见不鲜。模板安装质量是首要影响因素,若模板拼接不严密、表面不平整、刚度不足,在混凝土浇筑压力下易变形,导致混凝土表面不平整。振捣过程中,振捣棒操作不当,如振捣不均匀、过振或漏振,会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影响平整度。另外,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表面抹压工序未做好,未能及时对表面进行找平、压实,或者在混凝土未终凝前受到扰动,都会造成表面平整度偏差。表面平整度不符合要求不仅影响建筑物外观美观,还可能影响后续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如瓷砖铺贴不牢固、墙面涂料涂抹不均匀等。
2 通病成因分析
2.1 材料选用不当导致的质量问题
材料选用不当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影响显著。水泥作为混凝土的关键胶凝材料,其品种和强度等级选择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与施工环境确定。选用低强度等级水泥或质量不合格水泥,无法提供足够的胶结力,必然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骨料的品质同样重要,细骨料中含泥量过高,会吸附水泥浆中的水分,降低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粗骨料粒径过大或级配不良,会使混凝土内部产生空隙,影响密实度与强度。外加剂的选择与使用也不容忽视,若外加剂与水泥不相容,或掺量不准确,可能引发混凝土凝结时间异常、强度波动等问题。因此,严格把控材料选用关,是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基础。
2.2 搅拌、浇筑、养护等施工工艺不当引发的质量隐患
施工工艺不当是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重要成因。搅拌过程中,搅拌时间不足,混凝土各组分混合不均匀,水泥不能充分水化,影响强度;搅拌时间过长,又会导致混凝土离析。浇筑时,若浇筑高度过大未采取缓降措施,混凝土易产生离析;振捣不密实,内部存在空洞、蜂窝等缺陷。养护环节至关重要,早期养护不及时,混凝土水分散失过快,会产生干缩裂缝;养护温度和湿度控制不当,影响水泥水化反应正常进行,降低混凝土强度增长速率。此外,过早拆除模板,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会使其承受过大荷载,导致裂缝或变形。所以,规范搅拌、浇筑、养护等施工工艺,是预防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关键。
2.3 施工中管理不到位导致的质量问题
施工管理不到位为混凝土质量埋下诸多隐患。在人员管理方面,施工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不熟悉,如振捣棒操作不熟练,易造成振捣不密实。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严格的质量检验流程与标准,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质量问题。施工计划安排不合理,可能导致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过长,形成冷缝。现场材料管理混乱,材料随意堆放,水泥受潮、骨料混入杂物等,影响材料质量。同时,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各施工班组间配合不默契,也会对混凝土施工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加强施工管理,是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必要保障。
3 混凝土施工质量防治措施探讨
3.1 加强材料质量管理
加强材料质量管理是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对于水泥,应严格检验其出厂合格证、强度等级、安定性等指标,优先选用信誉良好厂家的产品,按规定存储,防止受潮变质。骨料采购时,要对其颗粒级配、含泥量、压碎指标等进行检测,选择级配良好、含泥量低的骨料。外加剂应根据工程需求和水泥特性,选择适配产品,准确控制掺量。建立严格的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对每批进场材料进行抽样检验,不合格材料坚决退场。同时,合理规划材料堆放场地,做好防潮、防雨、防污染措施,确保材料在使用前质量稳定。通过加强材料质量管理,从源头上保障混凝土质量。
3.2 优化施工工艺流程
优化施工工艺流程能有效防治混凝土质量通病。在搅拌环节,根据混凝土配合比和搅拌机性能,合理设定搅拌时间与搅拌速度,确保各组分充分混合均匀。浇筑时,控制浇筑高度,采用串筒、溜槽等辅助工具防止混凝土离析;分层浇筑,每层厚度符合规范要求,振捣要密实且避免过振与漏振。养护阶段,制定科学的养护方案,根据气温和湿度条件,及时进行洒水保湿养护或采用覆盖保湿养护材料,确保混凝土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中硬化。严格按照混凝土强度增长规律确定模板拆除时间,避免过早拆模。通过对施工工艺流程的精细化控制,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3.3 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与监督
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与监督是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岗位质量职责,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与操作技能。制定详细的施工质量检验计划,对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施工过程及成品质量进行全过程检验,及时发现并整改质量问题。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因赶工而忽视质量。加强现场材料管理,确保材料分类存放、标识清晰、取用规范。设立专门的质量监督小组,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巡查与不定期抽查,对违规操作和质量问题严肃处理。通过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与监督,形成良好的施工质量管控氛围,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4 结语:
混凝土施工质量关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通过深入分析常见质量问题及其成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保障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明,李红.(2023).房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问题研究.建筑科技,10(2),45-56.
[2]张涛,王强.(2022).混凝土表面裂缝防治技术探讨.混凝土技术,18(3),112-125.
[3]刘华,杨军.(2021).混凝土强度不达标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结构工程,25(4),78-89.
[4]李明,王芳.(2020).房建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防治探讨.建筑与设计,14(1),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