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铺装施工技术

作者

吴斌铨

杭州晟安建设有限公司 311500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政道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关键部分,其建设质量和使用性能对城市交通顺畅及居民出行便利至关重要。沥青混凝土铺装凭借平整度佳、耐久性强、抗滑性好及低噪音等优势,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广泛应用。但因该技术复杂且专业,对施工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市城市主干道改造项目,道路全长 5km ,红线宽度 60m ,设计车速 60 公里/小时。该道路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动脉,承载着大量的车流与人流,对道路铺装质量提出了极高要求。根据设计要求,道路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装,以提升道路的平整度、耐久性及行车舒适性。

2 沥青混凝土铺装技术特点

材料选择环节沥青混凝土由沥青、集料、矿粉等多种成分构成,这些材料的质量与性能直接决定了铺装质量的基础。为确保铺装质量符合标准,需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筛选与检测,从源头把控质量关,确保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从而有效避免因材料问题引发的铺装缺陷。

配合比设计方面,需全面考虑道路等级、交通量、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通过科学的试验与分析,确定最优的配合比,以确保铺装层具备足够的强度、良好的稳定性以及持久的耐久性,能够适应不同道路使用环境和交通荷载的需求。施工工艺方面,沥青混凝土铺装施工涉及摊铺、压实、接缝处理等多个关键环节,各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对铺装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各项施工参数,确保施工质量达到标准,从而保证铺装层具有理想的平整度与密实度,为市政道路提供优质的行车条件,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3 沥青混凝土铺装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3.1 材料选择与配合比设计

针对本市政道路工程特性,原材料筛选与把控极为严格。沥青选用针入度介于 60-80( 0.1mm )、软化点不低于 45C 的优质产品,其温度稳定性与抗老化性能优异,可适应本地显著的四季温差。集料采用压碎值不大于26%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30% 的坚硬耐磨石灰岩,其颗粒形态良好,能有效强化沥青混凝土的骨架架构。矿粉则选取亲水系数小于 1、塑性指数小于 4 的优质品,以保障与沥青的良好黏附。在配合比确定方面,开展了大量室内试验。运用马歇尔试验,针对不同沥青用量和集料级配组合展开多次测试,精准测定稳定度、流值、空隙率等关键指标。同时,借助车辙试验评估高温稳定性,利用弯曲试验考量低温抗裂性。经对 10 余组试验数据的深度剖析与对比,初步筛选出几组较优配合比。并及时进行现场试铺,依据试铺路段的平整度、压实度、渗水系数等实际检测数据,最终精准确定最佳配合比,确保沥青混凝土具备卓越的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

3.2 摊铺与压实

在本次市政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铺装施工中,摊铺作业采用配备智能控制系统的先进摊铺机,其摊铺宽度设定为 12 米,契合本工程路面宽度需求。摊铺机搭载高精度激光找平仪,能精准控制摊铺层平整度,误差不超过 ±1.2mm ,厚度均匀性误差控制在 ±1.5mm 以内。摊铺时,严格将速度稳定在 2-3m/min ,并运用红外测温仪实时监测混合料温度,使其维持在160-170C 之间,防止因温度异常导致混合料离析与温度损失。

摊铺结束后,迅速开展压实作业。选用 13 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与 26吨轮胎压路机组合压实。振动压路机以 2⋅3km/h 的速度初压 2-3 遍,轮胎压路机以 3⋅5km/h 的速度复压 3-4 遍,最后用振动压路机静压 1-2 遍收光。此组合压实方式成效显著,可使铺装层压实度达到 98% 以上,空隙率处于3%-5% 之间,有力保障了铺装层的密实度与稳定性,为市政道路的高质量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图 1 市政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摊铺作业流程

3.3 接缝处理

本次市政道路工程中针对纵向接缝,采用热接缝技术。此技术借助摊铺机相邻两幅摊铺带的热混合料对接,通过精准调控摊铺机行驶轨迹与熨平板高度,让接缝处混合料在较高温度时充分融合。经严格把控,接缝处平整度误差被限制在 ±1mm 以内,密实度超 95% ,有效杜绝了纵向接缝处错台、松散等状况。对于横向接缝,依据施工实际,选用平接缝或斜接缝形式。运用切割机将已摊铺的沥青混凝土层精准切割,切割深度严格把控在 3-5cm ,以此保障接缝处垂直度。摊铺新混合料前,对接缝处实施预热,预热温度不低于 100C ,确保新旧混合料良好结合。摊铺时,新混合料与已压实路面紧密融合,之后采用振动压路机开展横向碾压,碾压速度稳定在 2⋅3km/h ,碾压遍数不少于 3 遍。通过这一系列严谨操作,横向接缝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空隙率控制在 4% 以内。

3.4 质量控制措施

在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铺装施工过程中,为保障施工质量,构建了全面且细致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于原材料质量把控,安排专业检测人员对每批次进场的沥青、集料、矿粉等开展严格抽检。以沥青为例,详细检测其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关键指标,每批次抽检比例不低于 10% ,以此确保各项性能指标与设计要求精准契合。

在配合比设计方面,组织专业技术团队进行反复验证。通过铺筑至少3 组不同配合比的试验路段,全面收集数据并深入分析对比,从而确定最佳配合比,为施工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在摊铺与压实环节,运用高精度监测设备实施实时监控。摊铺时,每 10 米设置一个监测点,精确检测摊铺层的平整度、厚度等指标,将平整度误差严格控制在 ±1.5mm 以内,厚度误差不超过 ±2mm 。压实作业中,采用核子密度仪检测压实度,每 200m2 检测 1点,保证压实度达到 98% 以上。此外,高度重视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与安全教育。定期组织技术培训课程,每月不少于 2 次,每次培训时长不少于3 小时,内容涵盖施工工艺、质量标准等。同时,每周开展 1 次安全例会,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性,确保施工过程规范且安全。

4.结语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铺装施工技术专业且复杂。经本文研究与实践,明确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摊铺压实及接缝处理等关键环节对铺装质量影响重大。后续将持续深耕沥青混凝土铺装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升市政道路建设质量与使用性能,助力城市交通顺畅、居民出行便利。

参考文献

[1]谢俊豪.市政道路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18):57-58.

[2]黄金科.市政道路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 技术的应用与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9(11):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