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满意度调查的研究生导学关系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陈强 李凤梅 张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 西安 710126
摘要:研究生导学关系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对于研究生的学习和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研究生导学关系存在一些问题,如导师权力过大、导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信任等。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广泛收集研究生群体关于导学关系的满意度数据,综合分析现有状况,挖掘潜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和谐研究生导学关系的路径,以期为解决当前研究生导学关系中的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满意度;研究生导学关系;和谐;路径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导师和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两个重要主体,其“导”与“学”的关系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与研究生培养质量息息相关。良好的导学关系能够激发师生内在潜力,提高指导与学习效果,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反之,则会造成师生的矛盾与对立,阻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构建和谐的研究生导学关系势在必行。
一、调查设计与方法论
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发放电子问卷的形式,面向西北某高校某网络安全学院的研究生群体进行了广泛的样本采集。问卷内容涵盖了导师指导风格、沟通频率、学术支持度、情感连接等多个维度,力图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研究生对导学关系的实际感知。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深入剖析导学关系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团队还选取了一定数量的受访者进行了半结构化深度访谈,获取更为丰富、细腻的第一手资料,为后期的策略制定提供详实依据。
二、数据分析与主要发现
经过对大量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本研究得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
(一)指导与沟通的匹配度
大多数研究生对导师的专业指导表示满意,但在个性化需求满足和深度学术对话层面存在明显差距。不少学生渴望获得更多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在论文发表、课题申报、求职就业等方面更加具体的指导。
(二)学术支持的广度与深度
调研结果显示,导师在基础知识传授、实验技能培训方面普遍表现较好,而在前沿领域引导、跨学科视野拓展方面则显得相对薄弱。这反映了当前研究生教育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知识边界固化现象。
(三)心理健康的关注与支持
虽然绝大多数研究生表示导师在其学习过程中给予了积极正面的影响,但仍有部分学生反映,在面对科研压力、就业焦虑等问题时,缺乏来自导师的有效心理疏导与情感慰藉。这表明导师作为研究生精神支柱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导师角色的多元化期待
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希望导师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指导者,更能在职业规划、人际交往乃至生活哲学等领域扮演多重角色。这种转变既体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个性诉求,也对传统意义上的导师权威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改进策略
(一)明确导学权责
导师要严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树立“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主动对研究生进行学术指导和评价,帮助研究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研究生应全面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专长,并与导师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明确研究方向和目标。并应按导师要求及时提交学术进展报告和研究成果,接受导师的指导和评价,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和研究团队的活动。同时,研究生也有权要求导师提供必要的学术指导和支持,协调解决研究中的问题和困难,并提供职业发展的指导和帮助。
(二)重视沟通机制
在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建立平等沟通的关系,可以促进导学关系的发展,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职业发展水平。
导师应该倾听研究生的想法和建议,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研究生也应该积极表达自己的学术兴趣和研究方向,与导师共同讨论问题和解决难题。平等沟通可以促使导师更加关注研究生的个人需求和发展目标,帮助研究生规划职业发展路径。通过平等沟通,导师和研究生可以共同促进个人发展和成长,实现双方的共赢。
(三)提升导师能力
要重视导师队伍的能力提升,引导导师清醒认识到自身在专业素养之外的不足,通过定期举办专题讲座、研讨班等导师培训活动,提高导师和研究生的沟通和交流技巧。鼓励导师不仅在学术领域深耕细作,更要关心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助力导师成长为兼具深厚学术造诣与卓越人格魅力的教学专家,促进导学关系的良性发展。
(四)完善奖惩机制
通过设立奖励机制和完善惩罚机制,可以激励研究生的学习和发展,同时对导师和研究生的不当行为进行制约和惩罚。
学校可以设立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和科研项目,鼓励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制定并完善研究生导学关系的评价指标,将研究生的学术成果、科研能力、学术交流等作为导师评价的重要依据。
还应该加强对研究生导学关系的监督和评估。学校可以建立研究生导学关系的定期评估机制,定期听取导师和研究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导学关系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三、结论
构建和谐的研究生导学关系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导师能力升级、学生需求响应、院校政策支持等多个环节。只有各方协同发力,形成良性互动,方能构建起真正意义上互利共赢的导学生态。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技术进步的加持,研究生导学关系必将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为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陈武元,阮慷.导学关系的和谐建构研究——基于互惠利他理论的导学匹配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73(1):109-117.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学位[2020]19号)[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 000(011):23-28.
[3]刘志.导生关系的内在规定,对象范围及基本特征[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0(12):6.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3年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基于满意度调查的研究生导学关系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GLZX24052)
作者简介:陈强(1990- ),男,汉族,讲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