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媒体时代直播对地方戏曲的传承传播研究

作者

董文雅

一.引言

(-) )研究背景

戏曲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里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信息化时代浪潮的冲击下,地方戏曲面临着空前未有的风险与挑战。受众群体萎缩、传承人才缺乏、传播路径单一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地方戏曲的发展。起源于山东省胶东市的茂腔文化,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戏剧剧种。茂腔最初被称为“肘鼓子”,剧目丰富,包括“四大京”、“八大记”等经典剧目。其表演形式质朴自然,唱腔委婉幽怨,通俗易懂,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2006 年,茂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山东省高密市、胶州市的地方传统戏剧。

在现代化发展中,新媒体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为地方戏曲的传承传播带来新的契机。直播作为一种新型传播路径,具有传播迅速、场景多样、互动及时等特点,打破时空界限。直播突破了地域的限制,让传统文化内容收获新舞台、新观众、新收入、新传承,提供更多传统文化优质新内容。通过直播平台的创意展示与生动演绎,观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从单纯的文化符号认同逐渐演变为文化身份认同与情感认同。而传统文化在这样的价值重构中也找到了自身在现代生活、现代文化、现代人的精神与情感世界中扎根的形态与可能性。在此背景下,研究直播对地方戏曲的传承传播,对于探索新媒体时代地方戏曲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动机与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新媒体时代直播对茂腔文化传承传播的作用机制,探索直播在拓宽受众群体、创新传播路径、推动茂腔本体发展等方面的表现。通过对茂腔文化的深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为其它地方戏曲的传承传播提供可借鉴的传播路径及方法。具体研究目的如下:

一是深入了解茂腔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及传承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二是研究直播平台对茂腔传承的影响,分析直播在戏曲传播中的可行性;三是探索直播在茂腔传承中的创新机制。四是探究直播形式对茂腔传承的影响。

二.研究过程

(一)茂腔传承状况研究

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梳理茂腔自身发展的特色以及近年来的发展状况。茂腔是山东省高密市、胶州市地方传统戏剧,流行于潍坊、青岛、日照等地。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本肘鼓、冒肘鼓、茂腔三个阶段,距今已有 200 多年历史。它具有朴实大方、婉转哀怨的艺术特点,在唱词中大量使用了胶东地区的方言俚语、口语。剧目内容多取自传统民间故事,反映家庭伦理。据《茂腔剧目百种(提要)》统计,现存茂腔剧目超 140 种,比较完整的剧目有 108 种,其中最著名的属“四大京”—《东京》《西京》《南京》《北京》,“八大记”—《罗衫记》《五杯记》《风筝记》《钥匙记》《火龙记》《丝兰记》《绒线记》《蜜蜂记》。在了解茂腔近年来的发展状况时发现,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应的保护政策,但茂腔表演的专业剧团数量依旧在减少,演出的次数也在大幅度下降,观众群体也在骤减。这边明,传统的传承机制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现的需求,发展创新机制迫在眉睫。

研究团队与传承传播茂腔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等进行深入访谈。茂腔传承传播面临着资金不足、人才短缺、传播渠道有限等问题,传统的剧团传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手中的需求。因此,借助新媒体传承传播茂腔文化,对其突破面临的困境具有重要作用。

(二)茂腔已有事例研究

研究团队收集了多个直播推广茂腔的典型案例,涵盖了专业研究团队的直播演出。如 2022 年 4 月,抖音推出“DOU有好戏”计划,意在全方位助力戏曲行业,传承弘扬传统戏曲文化。据其《2022 戏曲直播数据报告》称,在其平台开通直播的戏曲剧种有 231 种,直播超 80 万场,累计观看达 25亿人次,场均达 3200 人次。其中大平调、二夹弦、宛梆等稀有剧种在抖音直播观看次数超过百万。再如 2023 年 7 月,第一届抖音戏曲文化艺术节在湖北襄阳举办,1600 万网友在直播间观看了“百戏倾城夜”。抖音还邀请了眉户剧等稀有剧种,让它们在直播间里找到了新舞台。还有胶州民间艺人通过快手直播的形式进行茂腔教学,以及艺术培训机构的直播教学等。

对直播平台的后台数据,如观看人数、平均数量、点赞数量等进行分析研究,数据显示,茂腔直播吸引了大量观众,直播过程中的互动也提升了观众的参与度。通过收集观众的反馈已经评论区的评论可以发现,直播让他们更加近快捷地接触到茂腔,部分观众因此对茂腔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要参与到下线的茂腔文化活动中去。这充分表明,直播对于传承传播茂腔文化有切实的可行性。

(三)茂腔受众群体研究

从茂腔受众群体研究的来看,在年龄等方面有所差异。研究团队设计了涵盖个人信息、兴趣爱好、认知程度等方面的问卷,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线上通过问卷星等方式发放推广,线下在潍坊等茂腔发源地进行走访调研,问卷共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32份,有效回收率 91.6%

运用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比较分析不同年龄、地域等群体在茂腔认知和兴趣等方面的差异。从调查分布上来看,茂腔在青岛、潍坊等发源地以及周边地区的认知和了解程度比较高,在除此之外的地区了解程度有限;从年龄结构上来看,中年群体是茂腔的主要受众群体,他们对茂腔有着较深的认同感。与之相比,青少年群体对茂腔的了解程度比较低,而且他们对茂腔的兴趣度也比较低,直播平台成为吸引年轻一代关注茂腔的主要渠道。通过直播讲解、互动等形式,部分青少年对茂腔产生了兴趣,并想进一步了解茂腔。受众群体从了解到感兴趣再到主动了解学习,离不开直播的引导作用。

(四)茂腔传播路径研究

从茂腔传播路径的研究来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团队选取了多个具有典型性的茂腔直播案例,对其进行分析。为全面深入了解茂腔直播的现状,研究团队对茂腔演员、直播平台运行人员等进行了走访交谈。通过面对面交流,获取了关于茂腔直播的资料,了解了他们在直播过程中的成效与不足。

线上直播是茂腔传播的主要路径,但这避免不了出现诸多不足,例如内容同质化,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以及观众体验感不强等。为优化传播路径,应加强线上线下的互动融合。通过线上直播预告线下演出的信息,可以吸引观众到现场观看,同时设置线上直播环节,让不能到场的观众也能参与到演出中来。

(五)茂腔本身研究

研究发现,直播使茂腔更加注重舞台呈现,表演时演员更加注重表情和动作的细节,而且为茂腔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提供了契机。与此同时,直播拉进了茂腔与观众的距离,从而让创作者可以根据观众的需求和反馈有针对性的进行创作,使茂腔更加贴近观众你的生活。

四.结论

直播作为新媒体时代的重要传播手段,为茂腔的传承传播带来了新的继续和挑战。通过对茂腔受众群体、传播路径和艺术本体的研究。发现直播能够拓宽受众群体、丰富传播路径以及推动艺术创新。与此同时,用直播传播传承茂腔也出现一些问题,如内容同质化、专业人才缺乏等,这就需要加上内容创作、培养专业人才等措施来解决当下问题。

通过直播传承传播茂腔,丰富了地方戏曲在新媒体时代中传承传播的理论研究,能够为地方戏曲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本研究揭示了直播对地方戏曲的传承传播机制,对构建地方戏曲传播理论体系做出了贡献。

同时,本研究提出的通过直播传承传播茂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地方戏曲剧院等开展直播活动提供了实践指导。而且,在新媒体时代下,研究成果也为其他地方戏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有助于推动地方戏曲的整体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