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
杨艳
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
引言
体育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是学生汲取体育知识、培养体育技能的主要途径。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发展,以及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体育学科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作为“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在促进学生智力发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强化学生审美素养等方面均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小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有限,在体育课堂中常常表现不佳。这就要求教师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在对学科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形成自我学习的意识与习惯,在提高体育教学质效的同时,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开展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若想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首先需使其对学科产生兴趣。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重要以知识传输、动作示范、技巧传授等方式,课堂氛围相对枯燥。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育阶段,尚未形成良好的认知与理解能力,面对刻板、乏味的体育课堂,很难产生学习兴趣,自然也无法实现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认知规律,以游戏教学的形式开启体育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跳远”课程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模仿小青蛙”游戏,并引导学生观察小青蛙的动作与跳远之间的关系。在游戏的驱动下,学生会对“跳远”产生强烈的兴趣,并自主对“跳远”的知识与技巧进行探究,最终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引进信息技术,促进自主学习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信息技术以其生动、灵活、有趣等特征受到了小学生的高度青睐。因此,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采取信息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例如,在教学“跳高”项目时,其动作难度相对较大,以教师的语言讲解很难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此时,教师便可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1]。课堂上,教师可以将预先准备好的跳高动画视频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鼓励学生自主操作信息设备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便可以对动作进行暂停观看和模仿,从而标准地完成动作。此时,学生便可以在学习当中收获满足感、获得感,并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三、优化学习环境,增进师生情感
小学生年龄较小,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受周边环境影响相对较大。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发现,当学生处于轻松、舒适的环境中时,往往会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反之,若学习环境较为枯燥、无趣,学生将很难完成学习活动。因此,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为学生营造精彩、灵活的学习环境 [2]。例如,在教学“健美操”项目时,教师需为学生布置运动场地,保证其环境优美、气氛和谐,并为学生准备各类健美操运动器材、工具,使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设备、器材进行体育训练。同时,教师需要以辅助者、引导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便会有自主学习的动力。
四、采取激励评价,提升学习自信
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为学生指引正确的学习方向,并使其及时地调整自身存在的问题,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摒弃以成绩、结果评价学生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同时,以激励式评价给予学生肯定和认可,使其建立自信心,这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小学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 [3]。例如,当学生独立完成某一项目时,教师需给予学生鼓励:“老师觉得你做得特别好,如果能在某些地方做出一点调整,可以做到更好”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将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当自主学习成果被肯定时,学生便会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高效掌握体育知识,还可以使其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养成强健的体魄,并促进小学生的心智发育。鉴于此,教师需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分析小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规律,同时以合理的方式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提升其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成长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琛 .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 文体用品与科技 , 2020(15):0032- 0033.
[2] 苏建波 . 体育课堂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J]. 当代体育科技 , 2021(32):261- 262.
[3] 王建成 .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 新课程学习:中 , 2019(6):165-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