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利用学生数字画像诊断高中物理学习困难及干预策略研究

作者

朱教北

大冶一中 湖北大冶 435100

引言

本研究运用智能化数据分析方法并加以整合,构建出高中物理学习险阻学生的数字画像。重点收集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里多维度的动态数据,以此系统地揭示个体学习规律以及发展瓶颈,从知识基础、认知发展与行为特征这三个层面构建学业诊断指标体系,识别出概念理解险阻型、解题能力薄弱型、学习动力缺乏型这三种学习险阻类型。依据数字画像,提出个性化学习计划制定、针对性教学资源推送,以及学习策略指导与心理辅导等干预策略,为高中物理学习险阻学生提供精准的学习支持。

一、基于数字画像诊断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方法

(一)数据分析与画像构建技术

本研究整合智能化数据分析方法,重点采集高中生物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课堂问答、习题订正及阶段性测评等多维度动态数据。基于语义分析方法深度解读学生作答文本中隐含的认知路径,运用群体特征归类技术识别不同学习风格类型,同时借助图形化呈现手段将复杂学习数据转化为有解释力的特征图谱,系统揭示个体学习规律及发展瓶颈。

(二)学习困难诊断指标体系

从知识基础、认知发展和行为特征三个层面构建学业诊断指标体系。知识维度侧重核心概念内化程度与公式迁移应用能力分析,思维能力维度重点评估逻辑链建构质量与问题解决策略有效性,而学习习惯维度则借助周期性学习行为监测与课堂互动频次进行观察,基于上述结构建立多级量化评估标准,形成包含多个二级指标、观测点的层次化评估模型,为精准识别学业障碍成因奠定分析基础。

二、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常见类型及数字画像特征

(一)概念理解困难型

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存在一类特殊认知群体,他们在物理概念体系的建构中面临较大险阻。这类学生难以准确区分" 位移" 与" 路程"、" 速度 " 与 " 加速度 " 等核心概念的物理内涵,对抽象物理模型的理解也较为表浅,更缺乏将生活现象与理论概念进行关联的认知能力,典型表现为电场强度学习中,多数学生无法从矢量运算角度理解场强的叠加原理,导致在涉及方向判断和大小变化的具体问题中频繁出现逻辑错误。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多维度分析显示,此类学生在概念建构阶段呈现出特征性认知模式,课堂教学行为追踪说明其课堂参与度偏低,关键概念讲解时平均提问频次较普通学生低,实时反馈正确率不足,知识结构可视化分析揭示其认知图谱中存在关联性薄弱且存在较大认知缺口,概念体系呈现十分突出的碎片化特征,这种结构性缺陷直接制约了问题解决中的知识迁移效能[1]。

(二)解题能力薄弱型

物理学习困难的学生群体在处理高中物理试题时,普遍存在信息筛选障碍和思维结构化缺失的特征。这类学生在题干解读阶段容易陷入细节迷失,无法有效构建物理情境的思维导图,例如面对斜面连接体问题时,常混淆不同运动阶段的受力特征与能量转化关系,其解题过程表现出典型的逻辑断层现象,不能系统运用受力分析四步法进行推演,也难以正确匹配运动学公式与牛顿定律的适用条件,导致解题步骤呈现碎片化特征 [2]。从学习行为大数据可见,该类学生在复杂情境计算题中的错误密度达到普通样本的2 倍,特别在涉及多知识点融合的电磁学综合题中,错误重复率持续高于 75% ,时序数据分析显示其单位题量耗时指数突破年级警戒值,且思维过程可视化报告显示:其解题表述存在逻辑链条断裂点超过 4 处 / 千字,知识迁移效率低于平均水平 40% 。跨模块知识网络分析揭示,该群体在构建力学 - 电磁学综合模型时,存在十分突出的概念联结障碍,且解题策略库中有效方法储备量仅达教学要求的六成水平。

(三)学习动力缺乏型

学习动机薄弱型学生在高中物理学科中表现出较大的自主性学习缺失。课堂观察显示该类学生常出现目光游离、频繁打盹的现象,在合作剖析环节表现出被动参与倾向,课后学习环节存在作业完成质量低下、任务拖延及非原创性完成等问题,对知识预习与巩固环节缺乏系统性安排,面对学科难点时表现出较低的认知弹性与坚持性。其行为特征在智能监测系统中呈现典型数据表征:课堂交互数据中自主发言率较大偏低(均值 ⩽0.3 次 / 课时),随堂测评参与度不足 40% ,作业管理系统显示 72% 的物理作业在截止前 2 小时内提交,异常提交率达 15% ,学习时长分析说明物理学科日均投入时间仅为其他学科的 1/3,且存在超过48 小时的学习中断记录,情感追踪数据中抵触性情绪表达(如" 晦涩"、" 挫败感"、" 学习倦怠")占比达 63% ,同时随着学科价值认知模糊(均值2.1/5 分)及成就体验匮乏(自我效能感评分1.8/5 分)等心理特征。

三、基于数字画像的高中物理学习困难干预策略

(一)个性化学习计划制定

基于学生数字画像反映的认知障碍类型与行为特征,量身定制专属学习方案。针对理论建构险阻群体,在课程编排上优先配置基础理论强化单元,分设概念辨析工作坊与案例研讨实践课,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帮助消化抽象理论,对于问题解决能力不足者,重点搭建思维建模训练体系,采用经典题型解剖、定时解题竞赛及错题本深度解析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培养审题策略与解题技巧,面对学习动机缺失型对象,创新设计知识阶梯闯关模式,将宏观目标转化为每日打卡任务,每达成阶段目标即时触发积分奖励与可视化进度反馈,依靠正向激励循环激活学习内驱力。

(二)针对性教学资源推送

基于学生数字画像的个性化教学资源配置系统,可针对不同学习困境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对于物理概念理解障碍群体,系统依靠三维模拟动画、教具动态演示及科普纪录片等多元化媒介,促进抽象理论的可视化认知,面对逻辑推理能力不足的学生,采用阶梯式难度题库、解题思维拆解课程及典型错题精讲资源,系统化提升问题解决能力,针对学习动机低迷的群体,则整合趣味剖析实验、学科发展简史及前沿科技应用案例,有效唤醒内在学习驱动力。

(三)学习策略指导与心理辅导

基于学生学习行为与心理状态的数字画像分析,实施分层分类的个性化指导方案。对于学习方法不系统的学生群体,凭借制定学习计划表、构建思维导图、建立错题档案等实践性训练,逐步完善其学习策略体系,面对解题思路不清晰的学生,需要重点培养其问题拆解能力与物理建模思维,借助典型例题开展分步推演训练。值得关注的是学习动力不足群体,采用认知重构干预技术,凭借生涯规划工作坊和学科价值探讨等形式,帮助他们重新认识物理学科与个人发展的内在关联,建立阶梯式成长目标,针对普遍存在的学习焦虑现象,心理咨询团队运用正念训练与归因训练相结合的手段,有效缓解认知压力,培育正向的学习心理,为突破物理学习瓶颈构建坚实的心理支持系统。

结语:

本研究借助构建高中物理学习险阻学生的数字画像,剖析出不同类型学习险阻学生的特征以及成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数字画像的个性化学习支持体系可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动力,未来会持续优化数字画像构建技术以及干预策略,为更多学生提供精准的学习支持,推动高中物理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江吉超 .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创新分析 [J]. 数理天地 ( 高中版 ), 2025, (08): 63-65.

[2] 吴承虎 .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J].学 周 刊 , 2025, (12): 98-10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5.12.033.

[3] 张在涛 , 刘敬伟 . 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启发式教学法的有效策略研究 [J]. 高考 , 2025, (09): 143-145.

[4] 农维勇 . 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与培养 [J]. 求 知 导 刊 , 2025, (08): 35-37. DOI:10.14161/j.cnki.qzdk.2025.08.006.

[5] 江明哲 , 白银 , 黄露 . 大数据视域下基于数字画像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 [J]. 大学 , 2024, (25): 13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