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英语阅读能力提升策略探究

作者

袁丽丽

双鸭山市铁西小学 黑龙江 双鸭山 155100

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阅读教学在小学英语课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阅读不仅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其语言能力综合发展的关键环节。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有限,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多以教师讲解和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往往忽视了学生在理解、分析和整合信息方面的主体作用。长期以来,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足,阅读理解停留在表层,缺乏深层的思维建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直观的思维工具,通过图形、线条、关键词的有机结合,将复杂的语言信息转化为清晰的结构关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对文本整体的认知框架。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也为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提供了有效手段。因此,探讨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英语阅读能力提升策略,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实践价值。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仍存在诸多不足。首先,阅读教学内容较为碎片化,学生多停留在单词认读和句型模仿,缺乏对整体语篇的把握。其次,教师教学方法偏向于机械操练,课堂活动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次,阅读评价往往局限于正确率的考查,忽视了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思维建构和策略应用。此外,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出现词汇障碍和理解断层,进一步影响整体阅读水平的提升。这些问题说明当前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亟需改革,需要引入新的工具和方法,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品质。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理论价值

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图式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图式理论认为,学习者在理解文本时会依靠已有的知识框架对新信息进行整合,而思维导图能够以可视化的形式帮助学生建构和扩展语篇图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效率和深度。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建构与意义生成,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整理和呈现信息的平台,使其能够在参与和实践中实现意义建构。对于小学生而言,思维导图通过图像与文字结合的方式,契合其形象思维占主导的认知特征,有助于降低阅读理解的认知负荷。此外,思维导图还能促进学生语言知识与思维能力的融合,帮助他们在理解文章结构、提取关键信息、归纳总结内容等方面形成系统化的能力,从而为英语阅读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英语阅读能力提升路径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需要遵循循序渐进和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首先,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图像或主题词绘制初步导图,以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和阅读兴趣。其次,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文章的体裁特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构建导图,理清文章的层次与逻辑关系。例如,对于叙事类文本,导图可以呈现人物、事件和时间线;对于说明类文本,导图可以突显主题、分论点和支撑细节。再次,在阅读后的整理与总结中,学生可以通过完善导图实现对文本的复述与内化,提升整体理解与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绘制导图,发挥协作优势,促进信息交流与思维碰撞,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

四、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为了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需要在教学策略上进行合理设计。首先,应注重导图与教学目标的契合,避免流于形式。教师在教学前应明确导图的应用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识别文章主旨,还是为了提炼细节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导图结构。其次,应加强导图与阅读任务的融合,使导图成为学生完成阅读理解的支撑工具。例如,在完成阅读理解题目或复述文章时,导图可以作为学生思维的导航工具,帮助其理清逻辑、组织语言。再次,应将思维导图引入阅读评价体系中,不仅关注学生对答案的正确性,还关注其导图的结构合理性与信息完整性,以此全面反映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最后,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绘制导图的技能,使其逐渐从依赖教师示范过渡到自主应用,从而真正发挥思维导图在自主学习中的价值。

五、教学保障与可持续发展机制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还需要多方面的保障机制支持。首先,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使教师具备思维导图的设计与应用能力,能够在不同阅读任务中灵活使用。其次,应丰富教学资源,开发适合小学英语阅读特点的导图模板与实例,便于教师借鉴与推广。再次,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拓展思维导图的形式,借助电子导图软件实现交互性和动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此外,还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与反馈机制,通过对学生导图成果的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推动教学的良性循环。长期来看,应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总结,逐步形成符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际的思维导图应用体系,推动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

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依赖于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的积累,更需要借助科学的思维工具与学习策略来提升理解与分析能力。思维导图以其直观、结构化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整理文本信息,理清逻辑关系,从而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研究表明,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在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阅读环节促进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在总结阶段帮助学生提炼重点,在评价过程中支持自主反思。通过这一系列应用,学生不仅能够增强阅读理解力,还能逐步提升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思维导图的使用使阅读活动由单纯的知识输入转变为知识的内化与再创造。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思维导图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融合路径,使其在电子化平台中实现可视化与交互化,并在不同学段和不同体裁的阅读教学中进行实践检验,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更具实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红 .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基础教育研究 , 2020(12): 72-77.

[2] 王丽娜 .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J]. 当代教育论坛 , 2021(5): 41-46.

[3] 赵静 .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英语教学创新路径探析 [J]. 中国教育研究 , 2019(8): 58-63.

作者简介:袁丽丽 1983 年 9 月 女,汉族,省人,教导主任。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教育教学管理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