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实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困境分析与突破路径构建

作者

许紫墨 张雷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四小学

引言

2022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构建‘教- 学- 评一体化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将“教学评一体化”作为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小学低段是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阅读兴趣、表达习惯均在此阶段形成,其“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直接影响核心素养培育的根基。然而,低段学生存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抽象思维薄弱、表达能力有限等特点,导致“教学评一体化”在实践中面临诸多适配性问题。因此,分析低段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现实困境,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突破路径,成为新课标落地的重要课题。

一、新课标视域下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价值

(一)夯实核心素养培育的启蒙基础

小学低段语文核心素养聚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初步培育。“教学评一体化”通过将核心素养拆解为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与评价指标,让抽象的核心素养转化为低段学生可感知、可达成的学习任务,为后续高段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二)化解低段教学的“目标- 过程- 评价”脱节问题

低段语文教学常存在“教得多、学得散、评得乱”的现象:教师围绕教材知识点展开教学,学生被动接受,评价仅依赖单元测试或课堂提问,三者缺乏协同。“教学评一体化”以核心素养为纽带,让教学目标引导学习过程、评价内容反向校准教学方向,通过“倾听专注度”“表达完整性”等评价指标实时反馈,实现三者闭环统一。

(三)激发低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低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评价”易产生畏惧心理。“教学评一体化”将评价融入学习过程,采用“星级贴纸”“彩虹评价卡”等具象化方式,让学生直观看到自己的进步,既降低评价压力,又能以正向反馈激发学习主动性。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困境

(一)目标体系:核心素养与低段教学目标衔接断层

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具有宏观性、阶段性特点,但部分教师未能将其有效拆解为低段可操作的具体目标,导致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脱节,“教学评一体化”失去方向指引。

(二)评价方式:难以适配低段学生特点与核心素养维度

当前低段语文评价仍以“结果性评价”为主,难以覆盖核心素养的多元维度:其一,评价内容聚焦“知识掌握”;其二,评价方式缺乏趣味性与互动性,未发挥学生自评、互评的作用,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素养发展情况;其三,评价工具缺乏具象化设计,核心素养中的“审美鉴赏”“文化理解”等维度较为抽象,导致评价难以落地。

(三)反馈机制:评后改进缺乏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在于“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但低段语文教学中常存在“评而不用”的问题,教师仅针对学生个体反馈,未结合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反馈时机滞后,单元测试后的评价反馈常延迟1-2 周,此时学生已进入新内容学习,反馈对“改进学习”的作用大幅减弱。

三、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突破路径构建

(一)重构目标体系:搭建“核心素养 - 学段目标 - 课时目标”三级衔接框架

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结合低段学生认知规律,构建分层、可测的目标体系:

1. 学段目标:明确低段核心素养发展重点

依据新课标,将核心素养拆解为低段关键目标:“语言建构”聚焦“认读1600 字、规范书写800 字,能用简单字词表达想法”;“思维发展”聚焦“能区分课文中的人和事,提出简单疑问”;“审美鉴赏”聚焦“喜欢读儿歌、童话,感受语言的韵律美”;“文化传承”聚焦“了解传统节日的简单习俗,认读相关词语”。

2. 课时目标:实现“目标- 活动- 评价”一一对应每课时目标需明确“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评价指标”三要素。

(二)拓展评价维度:构建“趣味化、多元化、过程化”评价体系

针对低段学生特点,从评价内容、方式、主体三方面优化,覆盖核心素养全维度:

1. 评价内容:兼顾知识与素养

设计“基础+ 素养”双维度评价内容:“基础维度”关注识字、拼音、书写等知识,“素养维度”关注口语交际、思维、审美。

2. 评价方式:趣味化与具象化结合

开发低段专属评价工具:一是“彩虹评价卡”,不同颜色对应不同素养,学生完成任务后获得对应颜色卡片,积累一定数量可兑换“语文小明星”称号;二是“情境化评价任务”,如学习“购物”主题后,设置“超市购物”情境,让学生扮演顾客与收银员,评价其“用‘请问’‘谢谢’等礼貌用语”“清晰表达需求”的能力,将抽象素养转化为具象行为。

3. 评价主体:引入学生自评与互评

简化自评与互评标准,让低段学生可操作:自评采用“表情贴纸”学生完成任务后自主选择贴纸贴在学习单上;互评采用“同桌小搭档”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他人优点与可改进之处,培养评价能力与合作意识。

(三)优化反馈机制:建立“即时化、精准化、联动化”改进闭环

以“快速反馈、精准改进”为目标,完善评后反馈与应用机制:

1. 即时化反馈:抓住课堂关键时机低段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反馈需即时高效。

2. 精准化反馈:聚焦“问题 + 建议”

反馈需具体、可操作,避免笼统表述。设计“低段语文反馈表”,包含“优点”“可改进点”“小建议”三栏,让学生与家长明确改进方向。

3. 联动化反馈:连接“教师- 学生- 家长”

建立“家校协同反馈”机制:一是每周发放“语文成长周报”,附上“家庭小任务”;二是每月开展“语文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评价,让家长了解评价标准,形成家校共育合力,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向家庭延伸。

四、结语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其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学目标、学习过程、评价内容”的协同统一。当前实践中面临的目标衔接、评价适配、反馈低效等困境,需通过重构目标体系、拓展评价维度、优化反馈机制逐步突破。未来,还需结合低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持续探索更具趣味性、针对性的“教学评一体化”模式,让核心素养真正融入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乐静 . 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实践探索[J]. 语文建设 ,2022(2):58-61.

[2] 丛玉晶 .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二年级学习单研究[J]. 求知导刊,2020,14(26):38‐39.

本论文为廊坊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 - 学 - 评”融合式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42028)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