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进行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指引的价值与对策
符小娜
儋州市八一英岛第二小学 571727
一、引言
农村留守学生指父母双方长期外出务工,被留在农村生活、学习的适龄儿童,心理健康指引则是经过情感疏导、认知调整等方法使个体形成积极心理状态的过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此类指引策略,教师可将语言文字学习与心灵成长相融合,让留守学生在文本体验中获得情感共鸣以及心理支撑,这是教育公平在心理层面的体现,亦是学科教学承担育人使命的必然要求。
二、小学语文课堂进行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指引的价值
(一)有助于构建情感共鸣空间
农村留守学生常因亲情疏离陷入情感封闭,而小学语文承载着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如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珍贵、成长的困惑等,教师在课堂上对文本情感的细腻解读能让留守学生在文字间触摸到熟悉的情感轮廓,当教师指引学生们将文本情感和自身经历相联结时,文字便成为情感桥梁使留守学生愿意敞开心扉。留守学生还会在集体解读中发现自己的情感并非孤例,因此逐渐放下戒备,在与课文、教师、同学的互动中创建情感上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会迁移到日常交往中,协助他们更主动地表达内心感受。
(二)有助于培育积极自我认同感
许多留守学生因缺乏父母即时肯定而易引发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小学语文课本中大量关于成长、勇气、坚持的课文为学生带来多元价值参照,经过品读文本中人物的优秀特质,留守学生能在文字描绘的形象中看到各种特质价值。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文本里的成长力量,从而指引留守学生从文字中发现自身闪光点和潜在能力,让他们意识到即便身处留守环境,自身的努力与特质依然值得肯定,这种认知创建会逐步消解学生自卑心理,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感。
三、小学语文课堂进行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指引的对策
(一)挖掘文本情感内涵,触发内心体验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情感载体,其中蕴含着特定的情感基调和价值取向,教师需深入剖析文本背后的情感脉络并将文字转化为可感知的情感体验,指引留守学生将自身情感和文本情感相连接,从而让文本变成映照内心的镜子,让其在情感互动中获得心理慰藉 [1]。例如,教授小学语文(部编版)《传统节日》一课时,教师同时呈现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多个传统节日习俗,这些节日场景往往与家团聚紧密相关,而留守学生在节日里可能因父母不在身边而感到失落,教师先指引学生朗读课文并感受文字中洋溢的喜庆感觉,接着提问:“课文里的春节有贴窗花、放鞭炮,还有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你们的春节是怎么样的呢?”当学生共享时,教师专注倾听并给予回应:“虽说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但他们的祝福一直陪着你,爷爷奶奶的陪伴也很温暖。”在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留守学生的情感得到认可和接纳,他们逐渐明白思念也能变成一种温暖的情感,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二)利用故事情境演绎,增强心理韧性
小学语文教师可利用故事情境组织表演、讨论等活动,进而让留守学生在代入角色过程中体会主人公心理变动,以及学习应对困难的方法,将故事中的勇气和智慧内化为自身的心理力量,强化自己面对生活困难的心理韧性 [2]。例如,教授小学语文(部编版)《小马过河》一课时,文中讲述小马在妈妈鼓舞下经过自己尝试成功蹚过小河的故事,这篇课文对于在生活中常因缺乏父母直接指导而感到迷茫的留守学生具有特殊意义,教师指引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并分析小马从犹豫到勇敢尝试心理转变,之后组织学生实行角色扮演,让留守学生分别扮演小马、老牛、松鼠、马妈妈。教师在表演过程中提醒扮演小马的学生注意表现出面对小河时的纠结以及最后下定决心尝试时的坚定,表演结束后指引学生思考,在没有父母时刻陪伴情况下让学生勇敢面对并化解问题,因此强化其心理上的独立性。
(三)运用想象创作活动,释放心理能量
儿童想象力是丰富而自由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想象创作活动能为留守学生带来表达内心世界的渠道,经过对文本内容延伸想象、自主创作,他们将压抑的情绪、未达成愿望转化为具体地文字或画面,在创作中释放心理压力,让内心情感能量得以积极流动[3]。例如,教授小学语文(部编版)《彩色的梦》一课时,对于内心也许存在孤独与失落的留守学生来说,这种文本为他们带来释放情感、憧憬美好的空间,由教师带领学生感受诗歌中绚丽地色彩、奇妙地想象,而后提问:“倘若你有一支彩色的铅笔,你会画出什么样的梦呢?”给学生充足时间思索并鼓舞他们把自己的梦用几句话写下来或者画出现。在学生完成创作后,教师举办小型的“彩色梦想展”让他们介绍自己的作品,留守学生在这一个过程中不只锻炼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更关键的是将对父母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创作中,释放自身内心情感,在被认可与欣赏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需要得到教育的滋养,小学语文教师将情感、认知、韧性等内容有意渗透在语言学习中,使留守学生在文本与生活的对话中既获得知识的滋养又获得心灵的滋养。这种渗透性的、带着明显教育痕迹的方式,却可以在日积月累中为留守学生塑造内心世界,当文字的力量变成内心的能量,他们将从容面对挑战、勇敢拥抱生活,这也是学科育人在心理健康育人中的精彩呈现。
参考文献
[1] 潘波 .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J]. 智慧少年,2024(16):19- 21.
[2] 马涛 .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 [J]. 问答与导学,2024(36):5- 8.
[3] 唐璐璐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J]. 文渊(小学版),2023(6):431- 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