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多元评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作者

黎智权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陶河镇中心小学

一、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法治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着德育核心任务。传统评价多以成绩为主,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品德和能力。多元评价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校评价等多种方式,更科学地关注学生发展,引导其主动学习,实现“知行合一”。本文从价值、问题与优化策略三个方面探讨多元评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为实践提供参考。

二、多元评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传统评价方式往往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学生学习的动力多来源于外部压力,缺乏主动性。而多元评价注重过程性和参与性,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自我肯定。比如通过自评与同伴互评,学生不仅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还能够在比较中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从而逐渐形成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内在驱动力。

(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多元评价强调小组评价、同伴互评等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之间通过共同讨论、互相评价,不仅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促进了人际交往与团队意识的养成。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注重社会性和群体性,合作评价的方式与课程目标高度契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增强学生自我反思与责任意识。

多元评价强调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进而树立改进目标。这种自我反思的习惯不仅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也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与责任意识形成具有长远意义。当学生能够主动反思自身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行为时,才能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三、当前多元评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困境

(一)评价标准缺乏统一与可操作性。

在具体实践中,不同教师对评价标准的理解和把握存在差异。部分评价体系缺乏明确的指标和层级,导致操作过程中随意性较大。一些教师在小组互评环节中,未能给学生提供清晰的参考标准,结果导致评价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导向作用。

(二)评价过程耗时且教师负担较重。

相比于单一的成绩评价,多元评价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设计指标、组织活动和记录过程。在课程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往往难以平衡教学进度与评价实施。特别是面对大班额教学,逐一实施多元评价对教师而言是一种不小的负担。

(三)教师专业素养与评价能力有待提升。

多元评价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学科知识,还要有教育评价学的相关素养。然而在实际中,部分教师缺乏系统培训,对多元评价的理念和方法理解不足,导致操作层面简单化、片面化。例如,有的教师把多元评价等同于简单的口头表扬,未能真正体现其过程性和发展性价值。

(四)部分学生存在消极或抵触心理。

多元评价强调学生的广泛参与,但部分学生可能因性格内向或学习成绩不理想而对自评或互评产生排斥情绪。若评价环节处理不当,甚至可能加剧学生的焦虑感或挫败感,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因此,如何在多元评价中兼顾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四、多元评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优化路径

(一)构建科学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要实现多元评价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在设计过程中,应当结合课程目标与学生发展规律,将知识掌握、情感态度、行为表现等维度纳入评价内容,并细化为具体的操作指标。例如,可以设置“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情况”“生活中遵守规则的表现”等方面,使教师和学生在评价时有明确的参照。

(二)合理安排时间,平衡教学与评价关系。

多元评价不可避免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科学规划时间。教师可以通过分阶段评价、随机抽样评价等方式来提高效率。例如在一学期内,不必对所有学生的所有环节都进行完整记录,而是采取重点抽查与代表性案例分析的方式,从而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保障评价的有效性。

(三)建立家校协同机制,拓展多维评价渠道。

家庭和学校在学生的成长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家校沟通平台,邀请家长参与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与反馈,形成学校评价与家庭评价相结合的模式。这样不仅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表现,也有助于家校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四)通过小组互评与合作学习提升参与感。

小组互评不仅能够减轻教师负担,还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组织互评时,应当提供明确的评价表格或标准,避免随意性。同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共同探究和交流中实现互相促进。这样既提高了评价的参与度,也提升了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五)加强教师培训,提升评价的专业水平。

教师是多元评价的关键实施者,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评价效果。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内容既包括多元评价的理念与理论,也包括实践操作与案例研讨。通过培训,教师能够掌握更科学的工具与方法,提高评价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六)融入心理关怀,缓解学生的抵触情绪。

在实施多元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成绩一般或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避免因评价而产生挫败感。可以通过设置匿名互评、强调积极反馈等方式,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评价并从中获益。

五、结语

多元评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教学中具有显著价值,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自我反思。然而,实践中仍存在标准不统一、教师负担重、专业素养不足以及学生心理压力大等问题。通过构建科学指标体系、优化评价方式、强化家校协同、提升教师培训水平及注重心理关怀,多元评价可真正发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未来,随着理念更新和实践经验积累,多元评价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展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沈伟 . 多元评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中的运用策略 [J]. 文理导航 ( 下旬 ),2025,(05):76- 78.

[2] 多元评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J]. 丁金娥 .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4(03)

[3] 王 爱 玉 .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教 学 中 的 多 元 评 价 [J]. 教育 ,2024,(25):123- 125.

[4] 俞百芳. 多元评价,打造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价新模式[J].智力 ,2023,(04):139-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