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党建“三化”实践提升企业管理效能的路径探索

作者

吴婷婷 周欢

中国化学赛鼎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315040

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1]。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落地生根。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是国有企业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二、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党建工作对于推动企业发展、提升竞争力意义重大。然而在融合过程中,以国有企业工程公司为例,受思想认知局限、机制创新不足、业务压力等因素制约,党建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工作创新困境

部分工程公司党建工作形式传统单一,党内教育与生产设计工作互不融通、 互不促进,以会议传达会议、文件学习文件的现象普遍活动组织缺乏吸引力和实效性,难以激发党员参与热情。在化工行业快速发展、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的当下,党建工作未能充分结合行业特点创新,如未将党建与化工设计领域的数字化转型、绿色环保设计理念推广等热点结合,致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脱节。

(二)考核体系缺陷

基层党建考核评价机制是党建工作的指挥棒,但当前党建工作考核多以定性为主,定量指标少,党建工作对生产经营的实际贡献难以体现,存在就党建考核党建的现象,导致员工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无法有效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的融合发展。同时,考核内容侧重于活动开展次数、参会人数等表面数据,难以根据考核对象的类型、岗位性质的不同,设计不同的考核指标,对于党建工作对业务提升、员工思想引领等实质性成果缺乏有效衡量,存在“好与一般差不多,一般和差没两样”的现象。

(三)党务队伍建设滞后

工程公司多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党务工作者多为兼职,专业培训机会少,往往面临角色冲突和能力挑战。他们既要承担繁重设计任务,又要兼顾党务工作,精力分散,对党建理论、政策法规和工作方法掌握不足。部分党员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缺乏清晰认知,未将党建工作与实际业务紧密联系,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如何有效提升这支队伍的综合素质,激发其工作热情,带动党员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干事创业,也是推进党业融合的关键。

(四)组织生活质量低

“三会一课”是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途径与方式。但在业务工作压力下,“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形式化,内容枯燥,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党课多为照本宣科,未结合化工设计院实际案例与党员需求;党员大会讨论缺乏深度,多为传达文件,未充分发挥党员民主参与作用。组织生活频率不稳定,常因业务繁忙被挤压,无法保证党员正常教育管理。部分设计人员反映,党建工作对生产工作不仅没有起到推动作用,反而占用了大量工作时间,拖慢工作进度,党性教育流于形式。

三、党建引领管理效能提升的有效路径探索

针对以上难点和问题,中国化学赛鼎宁波公司党委(以下简称“宁波公司党委”)基于企业管理视角,秉持 “融入中心抓党建” 的核心理念进行积极探索,从党支部共建精准化、党员突击队项目化、党小组会专业化三方面入手开展创新实践,将党建工作深度嵌入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管理效能迈向新的高度。

(一)“精准化”党支部共建赋能业务提升

传统党支部共建在加强党组织联系、推动业务合作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时代发展和企业需求变化,其局限性逐渐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部分党支部共建缺乏战略导向,仅为完成上级任务,未与企业战略目标、业务需求深度结合,未围绕业务难点开展联合攻关或资源共享,易导致共建活动与企业核心业务“两张皮”,无法真正解决生产设计中的技术瓶颈。

(2)共建双方资源对接错位,对彼此资源优势与需求调研不足,常出现“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问题,双方难以在技术创新、项目管理等关键领域形成合力。

针对以上问题,宁波公司党委立足部室特性,从形式创新、战略导向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升级,以创新思维打破组织壁垒,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1)服务企业战略需求:围绕公司发展战略需求,聚焦公司重点业务,借助“党建 + OKR”模式 [2],结合业务需要和岗位职责及当下承担的生产任务情况,设立支部 / 部门共建小组,如急难项目突击小组、软件开发小组、模块化设计小组、数字化交付小组等,进一步突出共建重点,全面服务企业战略需求,提升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深度”和“精度”。

(2)拓展共建对象:突破传统共建局限,打破“一对一”共建界限,鼓励各党支部开展“一对多”联合共建以及“跨企业/ 跨部门/ 跨专业”精准共建,根据发展需求,阶段性地选择共建对象开展工作,推动上下游单位联席会商、资源共享、问题共解,提升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效度”。

(二)“项目化”党员突击队分类施策保交付

党员突击队是党组织在关键时刻和重大任务中 , 组织广大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的重要形式。传统党员突击队常以“应急救火”为导向,多在项目进度滞后、技术难题突发时仓促组建,任务目标仅聚焦于解决当下问题,缺乏与企业战略及业务发展的长期规划衔接。对此,宁波公司党委分类施策加强突击队建设,根据项目特点,组建不同的突击队伍,着力发挥在推动工作高效开展、攻克技术难关中的关键力量。

针对年度重点项目,宁波公司党委编制《党员突击队重点项目任务跟踪表》,制定从项目角色任务、设计输入、条件往返、进度管理、质量控制、设计成品交付等全过程推进办法。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突击队可高效协调各方资源,打破部门壁垒和专业隔阂,保障项目各环节有序衔接、高效运转,成为推动团队协作的“先锋队”。

针对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度高的复杂项目,宁波公司党委编制《突击攻坚任务应急预案》,明确各方职能,构建高效的应急处置体系,确保在事件突发时,各方能够迅速依据预案中明确的程序采取行动,从而有效避免混乱与延误,确保响应的及时性与高效性。在这一过程中,党员突击队成员主动请缨,迅速集结,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无畏的担当精神,勇挑重担,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成为解决复杂问题、推动项目进程的“尖刀力量”,为生产设计部门啃下“硬骨头”提供坚实保障。

针对特色鲜明的创优项目,党员突击队成员依据自身专业特积极揭榜领题,将项目目标细化分解为具体任务,确保项目推进方向清晰,高效破除阻碍项目进展的难点堵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他们带头加班加点,深入一线调研,以严谨的态度和创新的思维推进工作,积极组织团队成员学习交流,分享经验,营造出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激励团队成员提升专业技能,提高工作效率,推动企业在创新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

(三)“专业化”党小组会激发技术创新活力

党小组会是党支部开展工作的 “神经末梢”。尤其在化工设计院中,生产部室党支部通常由不同专业、不同项目组的党员构成,党小组会能够细化管理颗粒度,让组织生活更加灵活高效。但传统党小组会多以 “集中学习文件” 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缺乏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讨论,难以发挥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党小组会作为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最经常、最普遍的方式,除理论学习外,宁波公司党委将其作为实现党建与设计业务深度融合的重要桥梁,积极探索创新,以技术思维重构组织生活形态,以项目式、主题式、开放式等组织形式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实现“管理质效升级”“组织力提升”“价值创造”,不断凝聚基层党员创新合力。支部党小组与部门专业组充分融合,由各专业组组长中的党员担任党小组组长,打破了党组织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壁垒,使党建工作能够更好地融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同专业党小组成员定期组织专业技术赋能培训,通过设立问题解答、交流环节,开展资深骨干专业知识经验分享会、技术设计难点专项交流研讨会,共同挖掘技术难点的突破口,强化专业技术水平。

跨专业小组成员建立联合攻关机制,整合梳理多专业条件数据、优化实践专业协作条件,通过跨部门党员技术骨干联动协作,推动各项专业技术取得新的突破。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党小组能够及时了解专业组的工作需求和困难,组织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项目提供有力支持。

四、结语

党委在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方面进行了多维度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期这些实践经验能为国有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国有企业应立足战略管理视角,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企业发展的融合路径,将党建工作深度嵌入企业管理体系,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融合模式,确保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国有企业尤其是工程公司还需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持续深化党建与生产经营的融合,着力将党建优势转化为项目策划、技术创新、质量管控等关键环节的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长效赋能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管理效能提升形成价值共振。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 开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0-12(001).

2. 孟丽娟等 . 党建 +0KR 模式探索——以中国移动某地市公司为例[J]. 企业管理 ,2024,8: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