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绿色矿山建设中机电设备节能减排关键技术探讨

作者

焦杰

甘肃靖煤能源有限公司王家山煤矿分公司

引言

当前矿业发展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压力上升与能效水平低下等多重挑战,推动绿色矿山建设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机电设备广泛应用于矿山的采选、运输、通风、排水等关键环节,是矿山运行的基础支撑系统,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主要源头。绿色化转型要求矿山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同时,有效提升设备能效、减少能源浪费与有害排放,构建高效、智能、低碳的运行体系。

绿色矿山建设不仅是政策推动的结果,更是市场竞争与环境治理倒逼的现实选择。特别是在“双碳”目标引导下,矿山企业对节能技术的接受程度显著提升,机电系统节能减排的实施基础日益完善。本文将围绕绿色矿山背景下的机电设备能效优化展开研究,系统梳理主要设备的节能技术应用路径,分析当前节能减排面临的问题与制约因素,探讨以智能化、系统化为特征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机电系统节能减排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目前多数矿山仍处于机电设备能效水平不高、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阶段。大量老旧设备在长期运行中效率下降、故障频发,尤其是通风系统、水泵系统和破碎输送环节,存在设备超负荷、空转率高等现象,导致能源浪费严重。在管理方面,缺乏动态能耗监控手段,运行调整主要依赖人工经验,缺乏精细化调度与智能反馈机制,能源调控滞后、排放指标难以实时掌握。节能减排虽已成为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中,普遍面临技术选型难、投资回报周期长、改造施工干扰大等问题。

节能减排分为两部分:其一为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其二为减少污染物排放。从这一定义出发,矿山机电设备的节能减排应以系统优化为目标,通过技术集成与运行策略调整提升整体效率,而非单点节能。当前部分企业将重点放在单项技术改造上,如更换电机或安装变频器,忽视了系统协同问题,导致节能效果不稳定。尤其在多系统联动场景下,能耗转移、负荷不均等问题易被忽略,反而影响整体运行性能。因此,需在整体架构上进行系统化设计,推动设备智能联动与资源综合利用。

二、关键节能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中的实践路径

在通风与水泵系统中,变频调速技术是最为成熟且应用广泛的节能手段。其通过实时监控负载变化,自动调整电机转速,实现按需供能,降低无效运行。例如在矿井主通风系统中,采用变频风机后可有效减少30% 以上能耗,且设备启动柔和、运行稳定,有效延长设备寿命。排水系统亦可通过变频泵控制运行曲线,在雨季或突发排涝时快速响应,在旱季降低运行频率,从而实现全年节能运行。这些改造通常不影响原系统结构,适应性强、经济效益显著,适合大多数矿山推广。

在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绿色矿山建设以其明显的环境友好性及经济效益,成为全球矿业发展的主流模式。新型技术如余热回收与能量回馈装置也逐步进入机电系统节能体系。在大型提升设备中,回收制动过程中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可供系统再利用或并入局部电网,极大提高能效比。在高温场景中,余热回收系统可用于办公区供暖、热水等,实现生产生活联动式节能。此外,通过自动控制系统优化启停逻辑和工况切换,实现各环节高效衔接,降低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峰值冲击和资源闲置,提高整体能源利用率。

三、智能化技术驱动下的排放控制与效率提升

随着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在矿业中的推广,智能化手段正逐步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支撑。通过部署设备传感器与边缘计算模块,矿山可实现对机电设备运行状态、能耗水平、温度振动等多维参数的实时采集与分析,为科学运维提供数据基础。在此基础上构建智能调度平台,不仅可远程控制设备启停与调频,还可实现故障预测、保养提醒等功能,减少设备非计划停机与能耗异常。智能系统还能将运行数据与排放指标联动,建立绿色评价机制,推动能源管理向精细化、动态化方向发展,从而构建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绿色管控闭环体系,助力矿山实现智能节能与精准减排的双重目标。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矿山生产中,粉尘、废气、噪声与电磁干扰等污染形式广泛存在,而这些多与机电设备运行密切相关。通过优化设备布局、增加隔音与降噪设施、采用封闭式输送系统等手段,可显著改善作业环境质量,降低对周边生态的干扰程度。在排放治理方面,采用高效除尘设备、湿式清洗装置和负压输送等方式降低颗粒物扩散。此外,对能耗峰谷时段进行智能切换与负载平衡,可有效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提供技术保障,同时也符合当前国家节能降碳政策对矿业企业的转型要求。

四、绿色矿山机电系统协同优化策略与案例借鉴

实现绿色矿山机电系统节能减排,不能仅依赖技术设备升级,更需构建“设备—系统—管理”三位一体的协同优化体系。在技术层面,应推动高效电机、智能变频系统与节能控制策略的集成应用,避免“低效叠加”。在系统层面,应开展能源流分析与用能分级管理,建立矿山能源地图,实现可视化调度。在管理层面,应强化能耗审计与绩效评估制度,将节能减排指标纳入班组考核与企业年报,提升全员节能意识与执行力度。节能项目应有前期论证、中期监测与后期评价的闭环机制,确保改造效益真实可量化。

在典型实践中,某露天煤矿在运输系统中引入光伏直供电驱动 + 智能控制模式,提升运输链能效 30% 以上,同时通过边坡喷淋系统降低扬尘排放。另一家金属矿通过智能通风系统实现风量动态调节,每年节电 40 万千瓦时,降低通风设备故障率 50% 。这些案例表明,节能减排措施的成功关键在于贴合实际工况、配套运行逻辑与完善评估体系。未来绿色矿山应继续强化技术引领、提升数据驱动能力,推动节能减排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提升”,构建生态与经济并重的可持续运行新格局。

结论

绿色矿山建设对机电系统提出更高的节能与排放控制要求。本文围绕矿山机电设备的运行现状与技术路径,探讨了节能调速、智能监控、余热回收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效果,并指出了当前技术部署与管理机制中的突出问题。在推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应以系统思维推进技术集成与运行优化,构建设备高效、运行智能、管控精准的节能减排体系,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价值的有机统一。未来应持续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推动节能机制制度化,为矿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参考文献

[1] 张明 , 祁润岳 , 刘红 , 等 . 浅析矿泉水绿色矿山建设 [J]. 饮料工业 ,2021,24(05):62-65.

[2] 刘晓蕊 . 某矿山绿色矿山建设情况 [J]. 矿业工程 ,2020,18(02):53-55.

[3] 徐夕岭 , 宋焕虎 . 唐山矿绿色矿山建设实践与探索 [J]. 煤炭与化工 ,2017,40(09):152-154+157.

[4] 王洪仁 , 张永坤 , 南世卿 . 司家营铁矿节能减排和绿色矿山建设实践 [C]// 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 .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 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2011: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