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预测与诊断
罗与生 卢启武
广西电网公司柳州鹿寨供电局 广西 545600
引言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体系中,配电自动化系统作为衔接电力供应与用户侧需求的重要环节,其运行状态对民生用电质量及社会生产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用电负荷特征日益多元的背景下,配电网拓扑结构趋于复杂,故障发生的潜在风险与表现形式也随之呈现新的变化。既有故障预测诊断手段在应对新型电力系统运行场景时,部分功能特性可能难以充分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而深度学习技术凭借其独特的数据挖掘与特征解析能力,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故障分析领域提供了具有潜力的研究方向与实践思路。
1 配电自动化系统故障概述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进程中,诸多因素可能引发系统异常状况。这些异常情况不仅会对供电的持续与稳定造成一定影响,在某些情形下,还可能致使设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耗,进而给电力企业的运营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压力。
从故障呈现的形态分析,实际运行中存在多种常见故障类型。例如线路短路故障,当线路中相线之间、相线与地线之间形成直接连通状态时,回路中电流可能出现显著增长。在此情况下,线路及设备面临损坏风险,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线路焚毁等不良后果。而变压器、断路器等关键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受老化、磨损、环境湿度变化等因素影响,其性能参数会逐渐偏离初始设计标准,随着时间推移,设备出现功能异常的可能性亦随之增加。此外,在中性点不接地的配电网系统内,单相接地故障发生频率相对偏高,是运维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故障类型之一。
配电自动化系统所采集的故障相关数据,具有较为突出的特性。系统内各类监测装置持续收集的运行数据,涵盖电压、电流、功率、温度等多个维度,数据总量颇为可观。并且,这些数据包含正常运行信息的同时,也叠加了多种干扰信号,不同故障类型对应的特征表现亦存在明显差异,数据结构较为复杂。再者,故障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变过程,各时间节点的数据相互关联,呈现出较强的时序特征。
2 深度学习在故障预测中的应用
2.1 循环神经网络(RNN)及其变体
RNN 作为一类适用于时序数据分析的神经网络架构,通过构建循环连接机制,为模型赋予了对历史信息的记忆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数据时间依赖特征的捕捉。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故障预测研究中,已有实践表明,RNN 能够有效挖掘设备历史运行数据中的潜在规律,为预判设备未来运行状态提供参考依据。
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作为 RNN 的典型改进形式,在应对长序列数据处理时,其在缓解梯度退化问题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该模型通过引入输入门、遗忘门和输出门的设计,形成了较为精细的信息调控机制,在处理配电系统中存在长期依赖关系的故障预测任务时,具有较好的适配性。
门控循环单元(GRU)作为 RNN 的另一重要改进架构,通过简化网络结构提升了计算效率。其基于更新门和重置门的设计,在平衡模型预测性能与计算资源消耗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在配电系统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故障预测应用场景中,GRU 展现出值得关注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2.2 卷积神经网络(CNN)
CNN 发端于图像识别领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时序数据处理方面的潜力也逐渐得到挖掘与验证。CNN 所特有的卷积层、池化层等架构设计,为数据特征的提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能够实现从局部到全局特征的自动捕捉。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场景下,若将与故障相关的时序数据转化为类似图像的二维矩阵表征形式,进而采用CNN 进行分析处理,有望成为提取故障特征信息、开展故障预测的可行技术路线。
2.3 自编码器
自编码器作为一种无监督学习神经网络模型,由编码器与解码器构成。其中,编码器负责将输入数据映射为低维特征向量,解码器则尝试基于该向量还原原始输入数据。在故障预测场景下,该模型通过对设备正常运行数据特征的学习建模,当输入数据与已学习的正常模式出现显著偏离时,即可作为潜在故障隐患的判断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自编码器在处理高维非线性数据时展现出良好的特征提取能力,其无监督学习机制无需大量标注数据支撑,这种特性或能为配电自动化系统中故障样本稀缺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3 深度学习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3.1 基于 CNN 的故障诊断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故障诊断领域,CNN 凭借独特优势展现出一定应用潜力。它能够对原始故障数据开展处理工作,相比传统方法,在特征工程方面的复杂程度有所降低。以短路故障引发的电流波形数据为例,将其转换为二维图像形式后输入 CNN 模型,借助卷积层与池化层的协同作用,能够有效提取故障特征,再通过全连接层进行分类操作,进而实现对故障类型的判断。
在实际部署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优化 CNN 的故障诊断性能,数据增强策略不失为一种可行思路。通过对故障数据实施旋转、缩放、加噪等多样化处理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样本多样性,降低模型出现过拟合现象的风险。此外,迁移学习技术也值得关注,利用在大规模图像数据集上完成预训练的 CNN 模型,结合配电自动化系统故障诊断的具体需求进行参数微调,或许能够在减少模型训练时长和数据依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2 基于 LSTM 的故障诊断
LSTM 在处理时序故障数据时展现出一定的应用潜力,在挖掘故障数据时间维度特征方面具有可行性。以变压器故障诊断为例,对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浓度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实践表明,LSTM 方法能够为判断变压器故障类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从对长时故障序列数据的处理效果来看,LSTM 在应对数据动态变化和延迟效应方面具有独特思路。通过对不同时间节点故障特征的学习与解析,该方法在提升故障诊断准确性与可靠性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化空间。
3.3 混合深度学习模型
在实际应用中,单一深度学习模型对故障数据特征的挖掘可能存在局限性。相比之下,混合深度学习模型为故障诊断性能的提升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整合不同模型的特性,有望更全面地解析故障数据。
此外,将深度学习模型与传统故障诊断方法相融合构建混合诊断系统,也是值得探索的方向。比如,可先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对故障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再借助专家系统对诊断结果进行评估和优化,这种组合方式或许能有效增强故障诊断的可靠性。
结束语
深度学习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故障预测与诊断领域已展现出一定应用价值,通过对运行数据的分析处理,为故障预测与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有助于提升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推进,深度学习技术有望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为电力行业的技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后续在算法创新和应用实践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探索空间,或将推动配电自动化系统故障预测与诊断技术取得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幸伟鹏.基于深度学习的矿山机电设备智能故障预测 [J]. 中国矿业 ,2024,33(S1)238-242.
[2] 王艳,刘亚东,皮婵娟,等.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的CNNBIGRU磁盘故障预测方法研究 [J]. 大数据,2024,10(5):109-122.
[3] 史天一,时轮,何其昌.基于深度学习的齿轮箱故障预测方法[J]. 传动技术,2024,38(1)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