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消费的出场逻辑、当代价值及引导策略
韩璐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一、情绪消费的出场逻辑
马克思认为,“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2,且消费具有满足生产目的的功能。当今时代,情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商品化,成为可以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情绪消费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受主观情绪和情感影响,以注重心理体验为特点、以满足愉悦自我需要为目的而购买商品或服务的行为,它并非是冲动状态下的“情绪性消费”,更多的是一种提供“情绪价值”的消费。以情绪价值为核心的情感需求、以符号消费为象征的身份认同、以个性凸显为追求的话语表达、以爱国情感为内驱的价值支撑
情绪消费的出现,与人们的成长环境、心理状态等密切相关。青年群体是“情绪消费”的主力军,他们成长于物质丰裕和信息爆炸的社会中,消费水平相较于以前有了明显提升,消费不单是为了购买商品和服务,而是隐含在其背后的情绪价值和情感需要。同时,当今时代下的青年也承担着巨大的外界压力,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以及人际关系的虚拟化,使人与人之间关系更加疏离,需要通过情绪消费来缓解现实焦虑,寻求社交需要。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资本扩张驱动下对情感价值的精准把握。资本方通过不断刺激消费者的心理需要,甚至制造虚幻的需要,激起消费者购买的欲望。
二、情绪消费的当代价值
“情绪消费”的壮大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于扩大消费市场规模、助推产业升级、强化文化认同、减轻青年现实焦虑具有重要作用。
(一)培育新的消费场景,扩大消费市场
情绪消费凭借其独特的情感属性,催生了一系列新兴消费品类,如围绕动漫、游戏、偶像等二次元 IP 衍生出的周边商品等,构建起庞大的消费市场,同时涌现出一系列新型的消费场景,如沉浸式体验馆、数字陪伴产品等,这些新的消费产品和场景突破了传统消费的时空限制,将消费从单纯的物质交易场所拓展到精神体验空间,极大地丰富了消费的形式和内涵,促进了消费市场的扩容和升级。
(二)驱动企业创新转型,助推产业结构优化
情绪消费的迅速发展有效带动了消费的升级,而消费升级又呼唤着新型优质供给,促使企业转变发展策略,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的情感附加值。企业在产品设计和研发中,不仅关注产品的性能,更致力于赋予其独特的情感内涵和文化价值,通过新颖的形式和创意表达,满足消费者对文化情感的追求,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同时,情绪消费需求的增长,带动了相关产业及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升级。以文创产业为例,从 IP 创作、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到市场营销,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促进了文化、艺术、科技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产业附加值,推动经济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推动文化与消费的融合,强化青年文化认同和爱国主义情感
近年来,花西子、回力、茶颜悦色等国潮品牌强势出圈,以国潮为设计理念的产品种类扩充了 231% ,购买国潮产品的消费者数量增长了 74%3 。这些国潮商品以其特有的本土文化和设计理念,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潮流相结合,迎合了消费者注重体验,追求个性和文化内涵的消费心理。蕴含在国潮产品中的文化密码已然成为强化青年文化认同和爱国情感的精神坐标,体现本土特色、东方韵味的文创产品、游戏人物等让消费者感受国家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
(四)满足青年一代情感需求,缓解现实焦虑和压力。
情感寄托与宣泄:在“内卷”式竞争愈演愈烈的大环境下,青年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情绪消费能够为他们提供情感寄托和宣泄的出口,让青年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放松和舒缓情绪的方式,也有助于青年实现自我认同和建立社交连接,在特定的社交圈子中找到归属感,丰富了情感生活,缓解了现实生活中的孤独感和焦虑情绪。
三、引导情绪消费市场健康发展
情绪消费蓬勃发展的背后,也面临着价格虚高、盗版猖獗、交易欺诈等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另外,由于情绪消费的主体大多为青年群体,其个人的信息筛选机制和心理结构还不够成熟,极易掉进情绪消费的陷阱。因此,未来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对情绪消费市场及消费行为予以规范和引导,使其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以宏观调控,打破一味逐利的资本逻辑
政府要通过科学的宏观调控,遏制资本在情绪消费领域的过度逐利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与秩序。一方面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情绪消费产品与服务的生产、销售、交易等环节的规范,打击盗版侵权、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为消费者权益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工具,引导资本流向具有正向社会价值的情绪消费领域,鼓励企业开发兼具情感价值与文化内涵的产品,避免资本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制造虚假需求或破坏市场生态,为情绪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在IP 创新、产业链协同与合规经营中寻找平衡
其一,要注重 IP 创新,目前许多商家都尚处在试错阶段,单纯模仿和引入、缺乏原创性,对消费市场而言只会是昙花一现,因此要不断挖掘产品的文化价值,开发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的产品,避免同质化竞争;其二,加强产业链协同,推动 IP 创作、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上下游环节的高效联动,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整体的效率;其三,坚守合规经营底线,明确产品信息与交易规则,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在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维护行业的良性竞争环境。
(三)强化主流文化的价值渗透,规范情绪消费行为
要将主流文化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等融入情绪消费的产品设计、服务体验中,通过情绪消费的载体,潜移默化地接受正向文化熏陶。对于情绪消费中可能出现的低俗化、拜金主义等倾向,需以主流文化为标尺进行规范,揭露过度娱乐化、符号化消费背后的错误价值观,引导消费者在追求“情绪价值”的同时,兼顾精神层面的健康追求。鼓励情绪消费与优质文化内容深度融合,通过文化产品的情感共鸣功能,将青年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引导至更具社会意义的方向,实现 “悦己”与“认同” 的统一。
(四)聚焦青年群体的情感需求,提供情感关怀
青年群体是情绪消费的主力军,由于其个人信息筛选机制和心理结构尚未完全成熟,因此需要凝聚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合力,关注青年的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营造一个理解、支持的环境。家庭应加强与青年的情感沟通,理解其心理状态;学校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青年的情绪管理能力;社区或社会组织可搭建社交平台,促进青年群体的互动与交流,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建立身份认同和情感连接。通过提供充足的情感支持,降低青年对情绪消费的过度依赖,引导其理性消费。
参考文献
1. 魏代文 , 陈华洲 .Z 世代青年情绪消费的现实表征、形成原因与引导策略 [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5,41(01):24-37.2. 管 健 .“ 情 绪 经 济”: 展 现 消 费 新 场 景 [J]. 人 民 论坛 ,2024,(06):86-89.3. 宋寒业 .“谷子经济”掀动二次元消费新浪潮 [N]. 中华工商时报 ,2025-05-27(004).4. 孙兵燕 , 杨希 . 青年情绪价值消费的生成、隐忧及引导 [J]. 青年学报 ,2025,(01):98-103.5. 袁 岳 .Labubu 热 与 新 消 费 逻 辑 [J]. 企 业 改 革 与 发展 ,2025,(07):13-15.6. 曹政. 实施消费提振专项行动 培育“情绪消费”新增长点[N].北京晚报 ,2025-04-0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