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烧伤患者医院感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巨霞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山西太原 030000

引言

重度烧伤患者由于皮肤屏障功能严重受损,大量体液渗出,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极易发生医院感染,而合并高血压更是增加了治疗与护理的复杂性。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成本,还可能引发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的标准化护理模式,通过制定有时间顺序和有效的照顾计划,整合多学科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连续、动态、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将其应用于重度烧伤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有望通过规范护理流程、加强感染防控环节管理、优化血压监测与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 2024 年 1 月至 2024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40 例重度烧伤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0 例。对照组男性 13 例,女性 7 例;年龄 21-68 岁,平均( 45.2±8.3 )岁。观察组男性 12 例,女性 8 例;年龄 20-69 岁,平均( 46.1±7.9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重度烧伤诊断标准(烧伤总面积 ⩾50% 或Ⅲ度烧伤面积 ⩾20% );入院时已确诊高血压(收缩压 ⩾140mmHg 和 / 或舒张压 ⩾90mmHg );年龄18-70 岁;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存在精神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护理;中途转院或死亡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每小时记录1 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严格执行烧伤创面换药操作,遵循无菌原则,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每日换药 1~2 次;按照医嘱给予补液、抗感染、降压等药物治疗;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定期为患者进行血压测量,根据医嘱调整降压药物剂量。

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1)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由烧伤科医生、护士、感染科专家、营养师等多学科团队,依据患者病情、临床指南及循证医学证据,共同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路径表以时间为横轴(入院第 1 天至出院),以护理措施、医疗操作、康复计划等为纵轴,详细规划每个时间节点的护理工作内容。(2)感染预防护理:加强病房环境管理,每日采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2次,每次1小时;地面及物体表面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每日3 次。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前后、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均需规范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对患者烧伤创面进行重点管理,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定期更换引流装置,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密切观察创面有无红肿、渗液、异味等感染迹象,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3)血压管理:增加血压监测频率,每 30 分钟测量 1 次血压,并详细记录。根据患者血压波动情况,联合医生调整降压药物种类及剂量,确保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收缩压 130-140mmHg ,舒张压 80-90mmHg )。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限制钠盐摄入(每日 <3g ),增加富含钾、钙的食物摄入;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放松训练,每日 2 次,每次 15~20 分钟,缓解紧张情绪,辅助控制血压。(4)营养支持与康复护理:由营养师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根据烧伤面积、体重及代谢需求,制定营养支持方案。鼓励患者经口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对于无法经口进食或进食不足的患者,采用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早期开展康复护理,指导患者进行肢体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使用弹力绷带、压力衣等进行瘢痕防治,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

1.4 统计学分析

所采集的资料采用 SPSS25.0 作为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均值 ± 标准差( ),采用 t 测试。计数资料用 n 及 % 表示,用卡方检定加以对比。 ΔP<0.05 表示此差别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对比( ,mmhg)

3 讨论

重度烧伤伴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复杂且凶险。重度烧伤致使皮肤完整性被严重破坏,大量体液丢失,机体免疫功能急剧下降,为病原菌入侵创造了条件,使得医院感染风险显著增加。高血压的存在不仅影响烧伤创面局部的血液灌注,延缓创面愈合进程,还会因患者在烧伤后的应激状态,导致血压剧烈波动,加重心脏、血管等靶器官负担,增加心脑血管意外发生风险。传统护理模式下,护理工作多以执行医嘱为主,缺乏对患者病情变化的系统评估和预见性干预,难以有效应对此类患者在感染防控和血压管理方面的特殊需求[1]。

从本研究数据来看,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这表明临床护理路径在血压控制方面效果显著。临床护理路径通过增加血压监测频率,能够更及时地捕捉患者血压波动情况,联合医生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动态调整降压药物方案。个性化饮食指导限制钠盐摄入、增加钾钙补充,配合呼吸放松训练,从药物、饮食、心理等多维度协同作用,有效降低了血压水平。在感染预防方面,虽然本研究未详细呈现感染相关数据,但临床护理路径中严格的病房环境管理、强化的手卫生规范以及对烧伤创面的重点监控与干预,如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应用,能够减少病原菌滋生与传播,降低感染发生风险。在康复相关指标上,临床护理路径通过营养师制定的精准营养支持方案,保障患者在高代谢状态下的营养需求,为创面愈合和机体恢复提供物质基础;早期介入的康复护理,从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的逐步过渡,结合瘢痕防治措施,有助于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缩短康复周期[2]。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重度烧伤伴高血压患者,能够有效控制血压、预防医院感染、促进患者康复,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东琪 , 唐晓红 .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清 Alb、Hb 影响 [J]. 临床医学工程 ,2023,30(4):531-532.

[2] 方娇玉 , 张育淑 . 以临床护理路径为框架的优质护理干预在手部烧伤整形患者中的应用 [J]. 中国医疗美容 ,2024,14(12):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