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传统龙舟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研究
汤振港 欧阳丽洁 谢鄠
湖南城市学院 湖南省益阳市 413000
引言
文体旅融合发展是我国当前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我国学者不管是对文体旅融合发展的现状、困境还是路径都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但是在传统龙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及路径方面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益阳市传统龙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以益阳市传统龙舟文化发展的困境及发展路径为研究对象。对益阳市传统龙舟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开展现状进研究,旨在弘扬和创新益阳市传统龙舟文化,推动益阳市文体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实现乡村振兴做出一定贡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益阳市传统龙舟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益阳市传统龙舟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进行研究。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以“益阳市”、“传统龙舟文化”、“旅游融合”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维普等中文期刊数据库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收集与本研究相关文献资料,整理与分析了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文撰写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2 访谈法
通过面谈、电话交流等形式,对益阳市传统龙舟文化与旅游融合研究领域的专家、益阳市龙舟协会相关人员进行咨询访谈,探讨益阳市传统龙舟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3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的需要,向益阳市龙舟协会的领导、参加益阳市传统龙舟文化的传承者等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益阳市传统龙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策略。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益阳市传统龙舟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困境分析
1 缺乏专业的策划管理人才
益阳市传统龙舟活动的开展多以民间组织方式为主,缺乏专业的团队对传统龙舟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持续的挖掘。组织人员对文化资源利用、游客体验设计等相关领域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益阳市传统龙舟文化传统资源闲置与低效开发。同时益阳市的传统龙舟赛事仅仅停留在端午节庆短期引流层面,缺乏日常化、多层次的赛事开展。
2 文化传承与创新动能不足
益阳市传统龙舟活动更多的被简化为“竞速表演”,例如龙舟制作技艺“双桡龙舟”榫卯工艺,因流程复杂、耗时耗力,面临“去技艺化”趋势,现代材料替代传统工艺,文化符号逐渐失真。核心技艺传承人老龄化严重,龙舟匠人年龄普遍偏大,青年群体因传统技艺经济回报低、社会认可度不足,不愿投身到传统技艺的学习,龙舟文化的开发还主要停留于“赛舟观光”之上。但陈春华在《龙舟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中提到,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和龙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龙舟将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1]。因此需益阳市大力的推动本土特色龙舟的发展,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3 政策法规不完善
制度不够完善,市场资本投入低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面临的普遍困境。益阳市传统龙舟文化也面临相同问题,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资金缺乏,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政策脱节,如龙舟文化的保护主要侧重于技艺的保护,而旅游规划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缺乏系统的传统龙舟文化赋能。
4 旅游产品同质化
大部分的龙舟旅游以端午节短期活动为主,同时以龙舟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质量不高,不同地方的旅游产品出现同质化,无法突出当地特色。因此益阳市需要突出具有本土特色的龙舟旅游产品,从而吸引游客。
(二)益阳市传统龙舟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发展路径
1 引进专业策划管理人才
人才培养与专业化管理是解决民族体育传统与旅游融合发展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民族体育传统与旅游融合发展起到保障[2]。开展定向人才培养计划,可以联合本土高校,开设“非遗旅游管理”“民俗文化策划”特色专业,输送懂龙舟文化、会旅游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可以设立龙舟传统文化工作站,邀请高校导师、文旅策划师驻地指导。与其他地区文旅相关企业合作,聘请资深策划师通过线上顾问、短期驻场等方式指导益阳市市内河流沿岸的地表构建,设计更具地方特色的民宿,加深传统龙舟与当地经济的联系。
培养数字文旅人才,运用 3D 建模技术复原传统龙舟制作工艺,开发 AR 导览系统还原历史赛舟场景,通过短视频、体育明星代言人等新媒体手段吸引年轻受众。
引入旅游大数据分析人才,实时监测游客行为数据,动态调整文旅产品的供给。例如:通过流量预测优化龙舟赛期间交通路线,设计分时段体验项目缓解接待压力。
2 激活传承基因,创新龙舟文化
完善仪式叙旧事,强化文化认同感,联合相关学者、非遗传承人复原龙舟祭祀、起水仪式等一系列的流程,让益阳市整个传统龙舟文化更系统。培育新的龙舟传承人,在益阳市各所高校、高中、初中开设龙舟兴趣班,切身的体验龙舟文化,加深同学对龙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习龙舟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激活龙舟文化的传承。其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可以开发AI 龙舟体验系统,让体验者随时随地进行龙舟体验。
3 设立完善的相关政策法规
益阳市相关部门要出台完善的政策对益阳市传统龙舟 + 旅游进行指导,设立专门的“龙舟文旅融合发展基金”,对文旅企业给予补助与支持。设立“益阳市传统龙舟文化传承基金”,对益阳市传统龙舟文化+ 旅游的创新项目进行资助。
4 生产多元化产品
产品同质化,就会造成吸引力不够,因此要设计多元化的产品来吸引游客。例如:龙舟博物馆、龙舟工坊 DIY 体验、“龙舟宴”特色餐饮、龙舟体验馆、龙舟主题酒店等等。
结论
本文通过剖析益阳市传统龙舟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现状困境,提出以挖掘文化价值为核心、以传承与创新为动力、以政策法规为基石的融合发展路径,从而推动益阳市传统龙舟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总之,益阳市龙舟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需跳出“为保护而保护”的传统思维,转向“以用促活”的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 陈春华 . 龙舟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 [J]. 文体用品与科技 , 2024, (14): 1-3.
2. 荣帅男 . 河池市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分析 [J].文体用品与科技 , 2024, (06): 96-98.
3. 何剑 , 刘三妹 . 湘西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J]. 体育科技 , 2024, 45 (03): 68-70+73.
4. 王亚坤. 黄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价值及高质量发展路径 [J]. 体育研究与教育 , 2024, 39 (04): 24-29.
5. 吴进 , 李利强 , 杨宇航 , 等 . 民族传统体育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研究 [J]. 体育文化导刊 , 2024, (04): 15-21.
6. 汤武 . 乡村振兴背景下益阳兰溪双桡龙舟特色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J]. 旅游纵览 , 2024, (04): 167-169+173.
7. 林阳 . 乡村振兴视域下福州闽侯方庄村龙舟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J]. 设计艺术研究 , 2025, 15 (03): 56-60+123.
8. 郭晓民 . 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高校龙舟运动数字化传承与推广 [J]. 当代体育科技 , 2025, 15 (17): 113-116.
作者简介:
汤振港(1997.1—),男,汉族,籍贯:湖南长沙人,工作单位:,助教,硕士学位,专业:体育教学,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体育教育
欧阳丽洁(2003.3—),女,汉族,籍贯:湖南郴州人,体育学院,22 级在读本科生,专业:体育教育,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谢鄠(2002.5—),男,汉族,籍贯:湖南长沙人,体育学院,专业:体育教育,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