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

叶春英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二人民医院 新疆阿克苏 842000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极具危害性的传染病,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使其功能进行性衰退[1]。近年来,我们国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流动性明显增加,使得艾滋病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升高的态势。当前,并没有能够彻底治愈这一疾病的药物,患者只能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2]。而如何优化抗病毒治疗药物组合方案,以提升艾滋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成为国内医学界重点研究的课题。本研究即对比三种不同的抗病毒药物组合方案在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为艾滋病治疗提供参考。详细研究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 2023 年 1 月 -2024 年 12 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共计 75例被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设 A、B、C 三组,将相同数量的患者分入三组中。三组基线资料:A 组:男 11 例,女 14 例;年龄 23-64 岁,平均( 36.37±2.41 )岁;B 组:男 10 例,女 15 例;年龄 25-65 岁,平均( 36.52±2.37 )岁;C 组:男 12 例,女 13 例;年龄23-65 岁,平均( 36.44±2.58 )岁。经分析,三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基础实验室检查。

A 组治疗方案为齐多夫定 + 拉米夫定 + 奈韦拉平,齐多夫定服用剂量为每次 300mg (1 片),拉米夫定服用剂量为每次 300mg (1 片),奈韦拉平服用剂量为每次 200mg (1 片),以上药物均每天服用2 次。

B 组治疗方案为齐多夫定 + 拉米夫定 + 依非韦仑,齐多夫定与拉米夫定用药方法和A 组相同,依非韦伦服用剂量为每次 600mg (1 片),每晚1 次。

C 组治疗方案为替诺福韦 + 拉米夫定 + 依非韦仑,拉米夫定用药方法与 A 组相同,依非韦伦用药方法与 B 组相同,替诺福韦服用剂量为每次 300mg (1 片),每天1 次。

三组均连续用药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治疗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时HIV RNA 转阴情况。将以上指标在三组间对比,分析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用统计分析软件为 SPSS 26.0,若得到计数资料,数据呈现为 [n (% )] 的形式,行 χ2 检验,得到计量资料,数据呈现为( )的形式,行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经统计计算,发现三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有差异,C 组明显较A 组、B 组低( P<0.05 )。见表1。

表1 三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2.2 三组治疗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时 HIV RNA 转阴情况比较

经统计计算,发现治疗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时三组 HIV RNA转阴率均无明显差异( P>0.05 )。见表2。

表2 三组治疗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时HIV RNA 转阴情况比较[n (% )]

3 讨论

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比较常用的联合治疗方案有三种,即齐多夫定 + 拉米夫定 + 奈韦拉平、齐多夫定 + 拉米夫定 + 依非韦仑、替诺福韦 + 拉米夫定 + 依非韦仑 [3]。经过本次研究发现,三种联合治疗方案在临床疗效方面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三种治疗方案下的三组患者治疗 1个月、3 个月、6 个月时 HIV RNA 转阴率均无明显差异( P>0.05 )。但第三种治疗方案在有效控制病毒复制的同时,表现出最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体现出这一治疗方案相较于其他两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优势,这一研究结论也和很多其他的研究结论相似。

综上所述,研究所用三种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虽然在临床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替诺福韦 + 拉米夫定 + 依非韦仑这一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更低,出于安全性考虑,建议对这一治疗方案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婉盈 , 郭姝悦 , 张晓丹 . 经典与新型艾滋病抗病毒药物的临床疗效 , 药用机制及不良反应 [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2(1):51-55.

[2] 刘长民 . 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J]. 中国保健营养 ,2021,31(27):63.

[3] 湛云 .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全文版 ) 医药卫生 ,2021(7):039-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