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推进国有企业财会监督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作者

李志娟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共享运营分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1 财会监督在国有企业中的作用

财会监督作为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保障企业合规运营、提升管理水平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首先,财会监督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有效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在国有企业中,财务资源的管理涉及庞大的资金流动与复杂的交易结构,若缺乏有效的监督,容易导致资源浪费、腐败行为及财务信息失真。因此,财会监督能够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审计、资金流动的监控以及资产管理的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点,从而为企业的稳健运营提供保障。其次,财会监督在增强企业透明度和提高公信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有企业的资金大多来源于国家财政,社会公众对其运营的透明性和公正性有着较高的期待。通过严格的财会监督,企业能够向外界展示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增强投资者和公众的信任。例如,定期发布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形象,还能有效吸引投资,助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再次,财会监督在优化资源配置与提升经济效益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对企业各项财务活动的监督,企业能够更好地识别和评估资源使用的效率,发现并纠正不合理的资源配置,进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这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国有企业的使命既要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要发挥国民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推动经济的整体发展。最后,财会监督有助于强化内部管理与制度执行。在国有企业中,良好的财会监督机制能够促使管理层及各级员工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与企业文化。通过对财务行为的规范化管理,企业能够有效提高内部管理效率,降低操作风险,从而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推进国有企业财会监督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2.1 完善监督制度建设

在国有企业中,完善财会监督制度建设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首先,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使财会监督体系能够有效覆盖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这一机制不仅包括财务报表的审计与核查,还应涵盖资金流动、资产管理及风险控制等方面,以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其次,要制定明确的监督职责和权限,确保各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在监督过程中具备相应的权责清晰,从而提升监督的有效性。国有企业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财会监督制度,通过立法和政策引导,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监督框架。例如,结合国有企业的特性,设置专门的监督委员会,负责对重大财务决策和预算执行的监督与审核,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时,定期对监督制度进行评估与调整,以适应市场环境和政策变化,确保制度的持续有效性。

2.2 强化监督执行力度

在推进国有企业财会监督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强化监督执行力度是确保监督制度有效落实的关键。企业应建立严格的监督执行机制,确保各项监督措施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执行标准和流程,将监督责任明确分配到具体的岗位和人员,形成层层负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此外,定期开展监督执行情况的检查与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国有企业应重视对监督执行力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在制度设计上,可以通过设立奖励与惩罚措施,引导相关人员积极履行监督职责,以此增强监督执行的主动性和严肃性。

2.3 提升信息化水平

在推进国有企业财会监督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提升信息化水平是实现高效管理和监督的重要保障。首先,国有企业应积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这一系统能够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报告,增强财务透明度,帮助管理层及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与运营风险,从而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其次,信息化建设还应注重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国有企业在使用信息化工具时,必须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财务信息不被泄露或篡改。此外,可以采用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增强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进一步提升财会监督的公信力。最后,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还需结合企业内部的流程再造,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财务与其他业务模块的无缝对接,不仅能减少人为错误,还能提升财务报表的生成效率,确保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2.4 加强人员培训与职业道德建设

国有企业应定期开展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这不仅包括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还应涵盖相关法律法规、财务管理新理论及技术手段等,以帮助财务人员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技术发展。培训内容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建设是保障财会监督有效性的另一关键环节,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道德规范,引导财务人员树立诚信、公正和责任感。在此基础上,企业应通过案例分析、道德讲座等多种形式,增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使其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职业操守,抵制不正之风。同时,企业应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鼓励员工在发现财务违规行为时,积极进行举报并提供保护,从而形成良好的监督环境。

2.5 构建“ 激励相容” 的治理闭环

在推进国有企业财会监督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构建“ 激励相容” 的治理闭环是确保监督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一环。首先,“ 激励相容” 意味着企业的各项激励措施应与监督目标相一致,使得管理层和员工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能自觉地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为此,国有企业可以设计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将财会监督的结果与员工的薪酬、晋升等直接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其次,在激励措施的设置中,应考虑到不同岗位的职责和贡献,确保公平性与透明度。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感,还能增强监督执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最后,企业应定期评估激励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不适应的部分,确保激励机制始终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匹配。通过构建“ 激励相容” 的治理闭环,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财会监督的目标,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财会监督是国有企业实现稳健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在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时,国企必须加强内部控制与信息化建设,通过培养专业人才和完善激励机制,不断提升财会监督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张 铙 木 . 国 有 企 业 财 会 监 督 体 系 完 善 思 考 [J]. 财 经界,2022,(27):120-122.

[2]蔡博文.关于国有企业财会监督的思考[J].财经界,2022,(25):102-104.

[3]金星.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财会监督重要性的认识[J].中国工会财会,2022,(06):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