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刍议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作者

孔令超 薛振霞 贾诺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 山东聊城 252000

“高中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同时还要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为核心呢?

一、构建高效课堂要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表现行为进行梳理。

当前,课堂教学的低效性表现在课前准备上教学设计不精心,很多教师备课只停留在对教参、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没能做到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对象的年龄、知识、认知能力等,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表现在课堂教学上是缺少智慧生成: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讲解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批评指责多,激励表扬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智慧生成,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也只停留在“牵引”上,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的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空间和权利。

二、构建高效课堂要结合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是要树立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意识。学校的生命是教学质量,提高质量的关键是课堂,课堂的焦点是效益,只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才会产生较高的课堂教学质量。二是要以人为本,建立构建高效课堂的长效机制。构建高效课堂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任何教师不可能一蹴而就、一鸣惊人。因此,学校、教师不要把构建高效课堂当作一时的“活动”,而要看成是贯穿教学始终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营造环境,建立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构建高效课堂热情和激情的长效机制,并将其纳入教学工作考核范围。既注重骨干教师培养,又关注全员教师参与。把骨干教师培养作为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领头雁”,舍得花精力与物力适时组织学科骨干教师外出理论学习、课堂观摩、实践锻炼,充分发挥他们示范、引领作用。学校要根据构建高效课堂要求定制度、定规划、定时间、定效率,所有教师无论年龄大小、学历高低都要投身其中,努力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提高,个个发展,使90%左右的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达到优秀或合格等次。三是要以有效教研为载体,推进构建高效课堂持续、良性发展。学校要扎实有效的开展以构建高效课堂为内容,以学科教师为主力,以达标课、研究课、优质课、示范课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活动。在校本教研中要注意把握好“制定方案、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评课反思、再次验证、推广应用”等环节。每次活动有目标、有专题、有步骤,一次只围绕一、两个问题进行研讨,切忌急于求成或只停留在表面上的听听课、评评课。

三、构建高效课堂要把握好“三关”。

构建高效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即使同一学科不同的课型也有不同的具体要求。所以,在构建高效课堂中,每个学科教师要从每节课、每种课型做起,并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评价认真把握好课前、课中、课后“三关”。

课前备课,认真分析,精心设计。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科、课型牢固确立三维目标意识,课前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认真思考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与策略。围绕教学目标去研讨教材、研读学生,确定适合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充分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设计精当、快捷、高效的教学流程。努力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突出学科、课型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不同程度的都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科学感悟、能力发展。

课堂教学,以人为本,因学定教。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要有效组织、营造民主课堂,创设真实、高效的教学情境,把预设和生成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在预案、生成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使课堂教学在民主、真实、朴实、扎实基础上更智慧、更富生命一些,给学生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给学生留一点思考的时间,给学生一些活动实践的余地,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的体验,即使不能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也要努力使每个教学环节更加落实,目标科学的达成;绝不能“演戏摆架式”,只注重设计的形式与任务,忽视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情感和态度的培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更多地采用即时的、多元的、极富个性和针对性的评价,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委婉的语言批评学生,用形象的语言启迪学生。

课后反思,积累经验,促使进步。教学反思涉及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这里所说的反思重点是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反思是一个深层次认识过程,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每一位教师课后要善于反思,要经常与学生、同伴、教科研人员探讨、交流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可以随时将反思铭记于心,留心于下次课堂教学;也可以用笔记录下来,一句、两句就行,一段、两段也可,洋洋洒洒成文成篇更好,主要是反思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即使一个细小的环节、甚至是教学机智方面的因素也不轻易放过。成功之处要认真总结、完善、推广与创新,不足之处要认真分析、克服、纠偏与改革。这种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思过程,就一定会起到积少成多,厚积薄发之功效。

四、建立明确的导学方案

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教材上新知识的80%可由学生自学获得。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就让学生自己学习。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节省课堂时间,集中精力突破难点,同时,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明确的导学方案,有利于指导学生有效地自学。学案内容及呈现形式如下: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自学,让学生明确本节核心内容有哪些,应学会哪些内容。

(二)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从学案中体会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学案给予学生完整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在课前预习,可节省课内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攻克重难点。

(三)基础练习

通过基础练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哪些内容已经掌握,哪些内容还存在问题。上课时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只要我们投入其中,从自身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就会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