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的措施
红军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前德门苏木人民政府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 029100
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引发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畜牧兽医管理工作作为动物疫病防控的核心环节,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疫病防控的效果。但在实际工作中,畜牧兽医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动物疫病防控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深入分析畜牧兽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对于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畜牧兽医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1.1 畜牧养殖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下
部分畜牧养殖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对科学养殖技术、疫病防控知识掌握不足。在养殖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落后的养殖方式,忽视养殖环境的清洁与消毒、畜禽的科学喂养等关键环节。例如,一些养殖户不了解合理的养殖密度对疫病防控的重要性,过度密集养殖,导致畜禽生存环境恶化,疫病传播风险增加。同时,养殖管理人员对新出现的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控手段接受能力较弱,难以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求,严重制约了畜牧兽医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
1.2 疫病防控观念淡薄
许多养殖户和部分基层畜牧兽医管理人员对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他们往往在疫病发生后才采取措施,忽视疫病的预防工作。比如,不重视疫苗接种,认为只要畜禽没有出现症状就无需进行预防接种;对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不设置消毒设施,人员和车辆随意进出养殖场,增加了疫病传入的风险。此外,在疫病防控宣传方面存在不足,养殖户缺乏主动获取疫病防控知识的渠道和意识,进一步加剧了疫病防控的难度。
1.3 没有配备充足的兽医技术人员
在广大农村地区和基层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兽医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一方面,由于基层工作条件艰苦、待遇不高,难以吸引优秀的兽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知识更新缓慢,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动物疫病防控需求。据统计,部分偏远地区每千头畜禽对应的兽医技术人员数量远低于标准水平,导致疫病监测、诊断和防控工作难以全面覆盖,一旦发生疫病,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容易造成疫病的扩散和蔓延。
2 措施
2.1 提高广大养殖户防控意识
构建 “ 线上 + 线下 + 社群” 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宣传教育体系。线上利用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制作系列科普微视频,通过动画演示病毒传播路径、疫苗接种规范等知识;在农业资讯网站开设疫病防控专栏,定期发布权威解读文章和典型案例分析。线下组建 “ 畜牧专家宣讲团” ,深入乡镇开展巡回讲座,结合当地高发疫病类型,现场演示养殖场消毒流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方法;联合乡镇政府举办 “ 养殖技术大比武” ,通过实操竞赛提升养殖户防控技能。此外,搭建数字化交流平台,开发专属 APP 或微信群组,邀请行业专家实时答疑,设置 “ 月度防控之星” 评选机制,激励养殖户分享非洲猪瘟疫苗冷链运输管理、禽流感早期症状识别等实用经验,形成 “ 比学赶超” 的防控氛围。
2.2 加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支持力度
建立 “ 财政主导、多元补充、动态调整” 的经费保障机制。在中央与地方财政协同发力方面,依据养殖规模、疫病风险等级等指标科学测算资金需求,明确中央和地方财政按 6:4 的比例配套专项防控资金,形成稳定的财政投入体系。同时,细化资金分配标准,要求疫苗采购占比不低于40% ,用于保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检测设备更新占比 30% ,重点支持基层兽医站配备荧光定量 PCR 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设备;应急储备占比 20% ,用于储备防护服、消杀药剂、应急疫苗等物资,确保突发疫情时快速响应。
在创新资金引入模式上,大力推广 PPP 模式,制定税收减免、特许经营等优惠政策,吸引生物科技企业投资建设区域性动物疫病检测中心。以某省试点为例,通过 PPP 项目建成的 5 个检测中心,检测效率提升 3 倍,覆盖周边 10 个县市。同时,联合保险机构开发 “ 疫病防控责任险” ,对参保养殖户给予 50% 的保费补贴,降低养殖风险。
在资金监管层面,运用区块链技术搭建经费监管平台,将资金拨付、使用、绩效评估等环节全流程上链,确保数据不可篡改、可追溯。每季度向社会公示经费使用明细,接受审计部门和公众双重监督。建立防控资金使用 “ 红黄牌” 预警机制,当项目支出超过预算 80% 时亮黄牌预警,超预算 100% 或绩效评估低于 60 分则亮红牌,对相关项目及时叫停整改,确保每笔资金发挥最大效能。
2.3 加快培养高素质的畜牧兽医工作队伍
实施 “ 学历教育 + 职业培训 + 技能认证” 的人才培育工程。推动高校畜牧兽医专业与养殖龙头企业共建 “ 订单班” ,学生在企业实训基地完成 80% 实践课程,毕业论文直接对接企业技术难题;设立 “ 基层兽医成长基金” ,对连续服务满 5 年的毕业生给予安家费、职称晋升加分等政策倾斜。针对在职人员,开发 “ 云端学院” 在线学习平台,上线基因检测技术、智慧养殖系统操作等前沿课程;建立 “ 师徒帮带” 制度,组织省级专家与基层兽医 “ 一对一” 结对,每季度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将疫病防控成功率、养殖户满意度等指标纳入职称评审标准,设立 “ 首席防疫专家” “ 技术能手” 等荣誉称号,对在口蹄疫应急处置等重大任务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重奖,打造 “ 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的人才生态。
2.4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监督
构建 “ 智慧监管 + 网格化巡查 + 信用惩戒” 的全链条监督网络。运用物联网技术在养殖场部署智能监测设备,实时采集温湿度、粪便含菌量等数据,异常情况自动触发预警;开发 “ 防疫通” 小程序,实现疫苗接种记录、消毒台账等信息电子化备案,监管人员可通过手机端随时抽查。将乡镇划分为若干防控网格,配备专职巡查员,实行 “ 日巡查、周通报、月考核” 制度,重点检查活禽交易市场 “ 1110′′ 制度(一日一清洁消毒、一周一大扫除、一月一休市、活禽零存栏)落实情况。建立企业和养殖户信用档案,对违规行为实行分级管理:轻微违规者纳入重点监管名单,限期整改;严重违规者列入 “ 黑名单” ,取消政策扶持资格并向社会公示;设立 “ 防疫监督先锋奖” ,对举报属实的群众给予涉案金额 10%-20% 的奖励,构建群防群治的防控格局。
3 结束语
畜牧兽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制约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提高养殖户防控意识、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培养高素质工作队伍以及加强防控工作监督等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解决现存问题,提升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在未来的工作中,还需持续关注畜牧兽医管理工作的动态变化,不断优化防控措施,完善管理机制,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刘俊珍.新时期畜牧兽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N].山西科技报,2024-12-16(A12).
[2]李传兵.如何加强畜牧兽医管理和提高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J].吉林畜牧兽医,2024,45(11):151-153.
[3]林秋敏,赖宝色,邱阳,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与产业融合的创新实践[J].智慧农业导刊,2024,4(18):159-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