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多角度研读教材,精准设计初中数学课堂

作者

汤海华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一中附属凤山湖中学

引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明确提出,需重点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推理能力以及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对课堂教学的精准性与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审视当下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其在教学研读与科学设计的适配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教师普遍对教材的使用停留在“ 知识点罗列” 层面,将教材内容简单拆解为定义、公式,忽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性,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常常陷入“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困境。同时,教师常常也过度依赖教辅资料,并未深挖教材本质,课堂设计缺乏创新性,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满足新课标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并打破当下数学课堂教学困境,已然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议题。

一、初中数学课堂多角度研读教材的重要性

多角度研读教材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项基础性且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其重要性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方面,从教育目标的实现来看,多角度研读教材是保证教学活动始终围绕课程核心方向展开的根本保障,因为教材本身作为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载体,其中凝练学科知识体系的净化以及育人价值的内核。对其进行多角度研读,可突破单一视角局限,更为全面把握教材所承载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多维度目标,从而使得教学设计不偏离教育的根本方向,每一节课教学均能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培育夯实基础,将抽象的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实现教育目标的精准落地。

另一方面,初中数学课堂多角度研读,也是促进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其主要归功于,多角度研读教材这一过程,使得教师不仅仅要熟悉教材表面所呈现的知识内容,更要深入探究、深入研读其背后的逻辑结构和编写意图,在不断研读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进一步深化对数学学科本质的理解,并明晰知识的来龙去脉与内在联系,最终构建起更为系统、完善的学科知识框架,提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驾驭能力和使用教材水平,最终助力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能。

二、多角度研读教材以精准设计初中数学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立足知识体系以构建结构化解读维度

对于数学教材而言,其知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以一定逻辑关系构成相互关联的整体。因此,需立足于知识体系研读教材,突破单课时、单章节的局限,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整体框架与知识脉络。以《正数和负数》一课为例,从纵向来看,小学阶段学生对于自然数、分数和小数有了初步的认识,构成了学生早期对数的认知接触,而这一课程作为初中阶段数系扩充的起始课,标志着数的范畴从非负数领域拓展到有理数领域。教师在进行研读时,应明确这一内容是对数的概念重大拓展,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相关内容的基石,应清晰把握这一知识间的前后惩戒,在课堂设计中合理设置情景问题,比如对比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像温度的零上零下、海拔,让学生意识到仅用小学所学数无法完整描述这些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对数系扩充的需求,顺利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从横向联系角度,这一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链接也较为紧密,教师在研读教材时,应注重这一联系,比如引入大量生活实例,让学生明白正数与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知识的横向迁移中深化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构建起更加丰富、立体的知识结构。

(二)深挖编写意图以把握教材的育人导向

教材的编写不仅是知识的罗列,其中更承载着学科的教育理念和育人价值,每一处内容选择以及呈现方式设计均蕴含着对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的深刻思考。因此,教师需深挖编写意图,实现“ 教书” 与“ 育人” 的统一。以《几何图形》一课为例,其教材开篇便呈现丰富的生活实例,教师应理解其绝非简单的知识导入,重点引导学生从现实世界提取数学元素,促使学生逐步养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习惯。同时,在其中对几何图形分类及性质探究部分,教材也循序渐进地从点、线和面,到复杂的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介绍,其编写初衷便是借此培养学生的空间关联,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领会这一意图,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促使学生观察、思考,自主发现图形性质,而不是单纯灌输理论,以发展学生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三)拓展教学视角以挖掘教材的多元价值

除以上两者以外,教师也需从多元价值角度研读教材,打破学科壁垒,重点关注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与其他学科的应用,从多角度视角使数学课堂设计突破“ 纯知识教学” 的局限,赋予数学课堂更为丰富的内涵。以《角》一课为例,一方面,鉴于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在进行教授时,可引入生活实践,如让学生测量生活中的角,像教师门窗开合形成的角,分析不同角度下的实际效果,使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也可将教材与多学科进行融合,比如融入美术学科,结合绘画构图中讲究角度选取知识点,融合角的学习内容。或者结合物理学科中光的反射、折射现象,与发射角、折射角知识点进行结合,以打破学科界限,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为今后深入学习数学奠定坚实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角度研读教材以精准设计初中数学课堂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赋予数学更为丰富的内涵,同时也可让数学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思维的乐趣和知识的力量。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多角度研读教材的价值,变革以往对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和机械解读,而是立足于学生认知特点和学科本质,不断研读、积极实践,力求让每一堂课都成为精准对接学生发展、助力核心素养落地的生动载体,让数学教育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坚实基石。

参考文献:

[1] 吴法. 基于解决问题的初中数学教材研读运用策略[J]. 今天,2023(10):99-101.

[2]倪方友.挖掘知识关联 整合教材设计 构建学习生态链——以三角形内切圆部分例、习题整合设计为例[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2(4):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