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理对防汛抗旱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程琳
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应急管理局 陕西省 713100
引言
水旱灾害作为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且影响深远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复杂多样,水旱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水利工程作为抵御水旱灾害的核心手段,在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拦洪削峰、蓄水抗旱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的水利工程管理能够确保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其防汛抗旱功能,降低灾害风险。然而,当前部分水利工程存在老化失修、管理体制不完善、监测预警不及时等问题,制约了防汛抗旱能力的提升。水利工程作为调节水资源的重要手段,其管理对防汛抗旱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讨水利工程管理对防汛抗旱能力的提升策略十分必要。
1 水利工程管理概述
水利工程,作为人类调控水资源、防御自然灾害的重要设施,其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水利工程管理,是指对水利工程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行维护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管理,以确保工程安全、高效运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在水利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确保工程安全。这包括定期检查工程设施,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同时,管理还需注重工程的运行效率,通过优化调度、合理配置水资源,实现防洪、灌溉、发电等多重效益的最大化。此外,水利工程管理还承担着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职责。在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取必要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2 提升防汛抗旱能力的策略
2.1 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与维护
(1)加大工程建设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新建一批具有防洪、抗旱、灌溉等综合功能的水利工程,如大型水库、调水工程等,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提高区域防汛抗旱能力。(2)强化工程维护管理:各级相关部门要落实管理工作,将责任明确到个人,建立专门的农业基础设施维护管理小组,小组内则将各组员责任、工作内容进行详细、合理的划分,这一定程度上就能避免管理工作混乱的情况出现,在出现问题时也能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并及时解决问题。(3)推进病险工程除险加固: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病险水库、水闸等水利工程,加快实施除险加固工程。通过科学论证,制定合理的除险加固方案,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2 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灾害的频发,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已成为提升防汛抗旱能力的当务之急。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首先要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确保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管理不善、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严肃问责,形成层层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系。同时,要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其次,要针对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能。要建立健全项目审批、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水利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对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全过程进行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再次,人才是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支撑。要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队伍。要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需要。最后,要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参与水利工程管理,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要通过公开透明的管理方式,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水利工程管理的良好氛围。
2.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加强水利工程相关专业的教育和培训,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水利工程管理、防汛抗旱等专业课程,培养一批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水利人才。(2)引进高素质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水利人才投身水利工程管理事业。特别是引进具有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背景的人才,为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兴平市水利局通过提供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发展平台,引进了一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推动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3)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对在防汛抗旱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充分调动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4 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的参与积极性
首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如社交媒体、移动应用、乡村广播等,结合传统的宣传方式。内容上不仅要强调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还应详细介绍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知识、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保护意识等,确保信息既具有权威性又贴近农民实际需求。其次,组织定期的农田水利管理教育培训班,邀请水利专家、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现场教学、实操演练等方式,向农民传授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技能、节水灌溉技术的操作方法等。最后,鼓励农民成立农田水利管理自治组织,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管理小组,主要负责农田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2.5 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
(1)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平台,整合工程运行管理、监测预警、调度决策等功能模块,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例如,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对水利工程设施和流域内的雨情、水情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建设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对水利工程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模拟和分析,为调度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2)加强信息共享与协同。建立水利工程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打破信息孤岛。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水利工程管理信息与气象、应急、自然资源等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通过信息共享和协同,提高防汛抗旱工作的整体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管理是提升防汛抗旱能力的关键所在,通过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与维护、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强化科学调度管理、健全应急管理体系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的策略实施,能够显著提高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效能,有效降低水旱灾害带来的损失。从实际案例来看,这些策略的综合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保障水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程艳玲,徐德亮.农田水利管理工作对于防汛抗旱的意义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16):74-77.
[2]宋刚勇.强化蓄水调水发挥水利工程在旱灾防御中的关键性作用[J].中国防汛抗旱,2022,32(09):36-37+50.
[3]郑挺,黄玉华,黎军.广东省重构防汛防旱防风指挥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J].中国防汛抗旱,2020,30(04):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