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作者

厉鹏

磐安县人民医院 浙江省金华市 322300

引言

质量管理标准化是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路径,其核心在于通过构建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结合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质量管理标准化能够实现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追溯和管控,有效提升工程质量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1 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材料质量问题

在各种类型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材料质量问题都是一项较为重要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在施工材料上偷工减料,对施工材料的配比擅自改动,甚至还会直接使用劣质材料代替高质量材料进行施工,这就造成许多建筑工程在施工后会出现一定质量问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甚至造成人员伤亡。这一问题在建筑行业中并不少见,这也是人们对建筑企业失去信任的重要原因。而此类问题的出现多是因为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成本和资金,为了自身的利益忽视他人的安危以及社会的稳定。

1.2 缺乏完善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体系

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在建筑施工材料、建筑施工队伍、建筑施工设备以及施工工艺的选择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同时这些建筑工程的规模体量和技术应用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如果采取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去进行管理,不仅无法为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提供帮助,反而会因其存在的不合理性和普遍性而限制建筑施工的进度,降低整体施工质量。除此之外,由于缺乏科学完善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也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难度,不利于整个工程建设以及后续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如何打造科学的建筑施工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是目前建筑施工管理者需要重点考量和关注的要点。

1.3 施工人员管控问题

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中,存在技术人才队伍的素质不均、短缺与更新乏力现象,尽管部分企业已拥有了一定规模的高技能人才储备,但在宏观层面,技术人才仍呈现明显的供不应求,尤其缺乏能够适应高新科技与复杂工况要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且行业工人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与新的建筑工程技术发展不相适应,从而导致质量管理标准难以落实到位。同样,在教育培训结构与内容上,教育内容的陈旧与更新滞后不能帮助学员及时掌握新理念新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对复杂问题的解决效率不高。且现存的培训有时会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及实效性,对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甚至不同个体能力的差异考虑较少,导致培训结果与实际需求相差较大。

2 建筑工程管理对策

2.1 质量计划管理

质量计划管理是指在项目实施前,根据项目的质量目标和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计划,明确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管理流程、管控措施等内容,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质量计划管理强调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对影响项目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统筹安排。通过编制项目质量管理计划、质量保证计划、质量控制计划等,对项目的质量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和部署。质量计划管理要明确质量目标和指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责任制,优化质量管理流程,配置质量管理资源,选择适宜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工具。质量计划管理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供了系统化、规范化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2 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

建筑原材料的质量是决定工程最终品质的核心因素,只有使用合格的原材料,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高质量。因此,必须严格把关从采购、检测到验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采购部门应严格按照程序执行采购任务,优先选择信誉良好的知名厂家产品,杜绝低价劣质材料流入施工现场,同时坚决禁止“ 三无产品” 进场。一方面,提升采购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材料鉴别能力,通过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培训,确保采购人员具备公正性和专业性;另一方面,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筛选供应商,综合评估其资质、产品质量、价格及供货能力,建立并维护一份完善的合格供应商名录,确保原材料的来源可靠。

2.3 加强对施工现场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

人是决定事物发展的首要因素,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必须明确这一原则,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如技术管理人员、现场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施工材料检查人员等,以更好地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进而服务建筑工程建设,或是从优选择施工人员,从源头上确保施工团队的质量水平。在具体的实践中,要培养岗位人员的质量意识,首要就要树立起“ 质量第一、预控为主” 的基本思想,并采取各项措施去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养,增强施工人员应对质量问题的能力。对于建筑施工现场人员的技术培训,一般可以通过与高级技工“ 结对子” 的指导方式,让更多的人掌握精湛的技术,或者以施工单位牵头,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或专业技能考核,让每一个施工人员都持证上岗,避免滥竽充数的情况发生,最终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

2.4 加强施工图纸审核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设计图纸审核程序进行明确,对审核流程、审核标准以及审核要点等内容涵盖在内,保证图纸中的各项设计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审核与检查。施工单位在审核施工图纸的时候,需要明确了解设计单位的需求,并与设计单位进行有效沟通,保证设计单位设计出的图纸可以满足建设单位的需求,并确保设计图纸的合理性,可以保证施工质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对施工图纸审核后,还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查,对施工方案与设计图纸的匹配度进行判断,检查施工方案能够将设计图纸中的全部内容落实到位。在施工期间,还需要对施工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各施工环节的工期,并定期对施工进度和施工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施工进度与施工计划相符。在检查中若是发现施工进度和施工计划不符的情况,则需及时对施工进度进行调整,并对施工期间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判断施工中的各项开支是否与施工预算相符。

2.5 竣工验收的标准化流程

为了保证验收过程的规范性和公正性,要建立标准化的竣工验收流程。1)竣工验收前进行全面的自查和内部验收,确保所有施工任务、设计变更及修缮工作已完成,并符合质量要求。2)组织具有资质的第三方验收机构进行正式验收,验收内容主要是工程的施工质量、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3)验收过程中,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行业规范和合同要求,逐项核对工程质量,必要时进行现场测试和检测,确保工程达到设计和技术规范的要求。4)竣工验收报告由各方签署确认,明确工程的验收结论,并记录所有发现的问题及整改要求。

结语

施工单位及相关的建筑企业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将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放在首要位置,通过采取建立健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机制、科学选取建筑施工工艺和方法、加强施工材料的监管以及对施工现场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等途径,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为建筑工程的整体效果保驾护航,让建筑企业在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实现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 子 维 . 建 筑 工 程 施 工 现 场 进 度 及 质 量 管 理 探 究 [J]. 居舍,2023,(35):126-129.

[2]朱佰林.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度及质量管理的策略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33):13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