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会管理岗在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

郑文文

国家管网西部管道独山子输油气分公司 833600

引言

产业工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挑战,如何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成为新时代劳动力结构调整的关键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明确提出要健全制度机制,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突出工会组织的重要平台作用。在此背景下,工会管理岗位作为连接组织与职工的执行单元,其工作能力与机制设计直接影响改革成效。尤其是在实际操作中,工会管理岗不仅要完成事务性任务,更要承担政策传导、组织发动、服务引导与反馈协调等多重职责。本文将从制度职能、协同体系、服务机制等方面系统分析工会管理岗的工作逻辑与改革贡献,探索其在深化产业工人改革中的应有作用和优化路径。

一、工会管理岗在产业工人改革中的制度性定位

工会管理岗的制度性职能源于《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等法律政策文件,其在组织体系中的职责范围具有明确的制度授权。作为基层工会组织运作的核心岗位,工会管理人员需承担政策执行、组织管理、活动策划、协调监督等多维任务,贯穿于日常运行与重点工作推进之中。面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政策背景,其制度性职能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方面是政策落实的末端执行者,需将上级工会和企业党委关于技能培训、职工权益、激励机制等改革任务落地实施;另一方面是改革需求的上报通道,通过调研、反馈、建言等形式反映一线职工的合理诉求与现实问题。

工会管理岗所承载的制度任务,不仅是对现有政策的被动执行,更是在组织架构内部实现目标联动、职能整合与资源匹配的主动行为。通过标准化工作流程与绩效导向机制,工会管理岗位可有效推动相关改革任务有序展开,为产业工人提供更加规范、可持续的服务体系。同时,制度保障为管理岗位职责边界与绩效评估提供清晰依据,提升其执行力与回应力。

二、推动职业发展路径构建中的工会功能体现

推动产业工人成长成才是改革的重要目标。工会管理岗在该过程中承担着职业培训组织、技能评价对接、激励机制引导等关键任务,直接影响产业工人能力结构的重构。当前,面对职工职业发展层级不清、成长通道受限等现实问题,工会管理人员需主动作为,搭建由培训、考核、晋升、激励构成的闭环发展路径。

首先,在培训体系建设中,工会管理岗需协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与外部培训机构,制定贴近岗位需求与技能导向的课程体系,推动“ 培训即服务” “ 培训即评价” 的一体化机制落地。其次,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方面,应积极推动企业评价自主化,工会作为中介平台,可承担资格初评、材料审核、评价监督等职能,提升评估的公平性与权威性。同时,应构建涵盖表彰奖励、技能竞赛、晋升激励等综合机制,激发职工参与改革与提升的内在动力。

在推动职业发展过程中,工会管理岗应发挥“ 粘合剂” 与“ 放大器”的双重作用。一方面促进资源聚合,协调多方合作;另一方面强化激励效应,使职工获得感与成就感持续增强,进而增强改革的内生驱动。

三、职工权益保障中的工会监督与协调机制

权益保障是工会最基础也是最具底色的功能。在产业工人改革中,新的岗位模式与用工结构频繁出现,劳资关系结构不断复杂化,亟需工会管理岗在制度与实践层面发挥监督协调作用。管理人员需充分运用集体协商、民主评议、法律援助、心理干预等手段,建立动态维护机制,实现“ 问题早发现、纠纷早处理、权益早保障” ,不断提升矛盾预警与主动化解能力,

增强维护工作的实效性与时效性。

一方面,应健全职工诉求表达机制,设立合理的“ 职工诉求登记—分类分级处理—结果反馈” 闭环制度,实现意见建议常态化汇集与动态化处置,确保职工声音能够被快速响应与有效反馈。另一方面,应构建联动协调平台,推动企业行政、纪检、法律、安监等职能部门参与劳动争议预防与处理,使工会成为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强支撑。特别是在工资待遇、劳动合同、职业健康等关键领域,工会管理人员要增强法规意识与协商能力,在制度边界内有效争取职工合理权益,促进劳资双方形成良性互动。

与此同时,应加强制度宣传教育,使职工知晓自身权利与维权途径,从而在制度空间中主动维权、理性表达。工会管理岗的能动性在于“ 接得住情绪、转得出矛盾、办得成事情” ,将矛盾风险化解在萌芽阶段,真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展。

四、思想政治引领中的教育功能与文化建设

产业工人改革不仅是技能层面的提升,更是精神层面的塑造。工会管理岗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扮演着润物无声的引导者角色。其应立足职工思想动态变化与价值观构成,通过文化引导、榜样树立与认同重塑,激发广大职工投身改革、建功新时代的精神动力,促使其在工作与生活中实现思想升华与责任担当的统一,增强其对职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目标之间关联性的深度理解。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融合于日常管理与活动组织中,避免“ 形式主义”倾向。例如,通过主题教育、演讲竞赛、先进人物宣传等形式,使职工在互动中汲取思想力量,增强集体认同感与组织归属感。在制度层面,应推动“ 工会 + 党建+文化” 联动机制,通过工会平台承接思想教育任务,实现文化与制度的相互支撑,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环境,为职工思想成长提供系统性支持。

在文化塑造方面,工会管理岗应因地制宜打造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品牌,推动形成尊重劳动、崇尚技能、追求卓越的价值导向。特别要关注青年职工的价值认同与情感需求,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方式,如微课堂、短视频传播、互动社群等形式,使思想引领更具亲和力与时代感,从而为改革注入持续的精神动力与文化活力,形成积极向上的职工文化氛围与组织文化基础。

五、结论

在推动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进程中,工会管理岗作为关键环节,发挥着组织协调、制度执行、服务供给与价值引导等多重作用。其通过制度嵌入、机制创新与服务拓展,链接着改革任务与职工实际、政策目标与岗位实践、组织意志与基层诉求。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工会管理队伍的能力建设与制度保障,使其在产业升级、劳动关系重构与职工发展中更好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为全面建成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提供坚实支撑。唯有将工会管理岗的职能作用系统化、专业化与协同化,方能推动产业工人改革从制度构想走向现实实践,从阶段成果走向持续深化。

参考文献

[1] 张 琳 琳 . 新 时 代 中 国 产 业 工 人 队 伍 建 设 研 究 [D]. 山 东 大学,2020.DOI:10.27272/d.cnki.gshdu.2020.005160.

[2]李赫.Q 市总工会服务产业工人的工作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DOI:10.27060/d.cnki.ghbcu.2019.000798.

[3] 赵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研究[D]. 吉林大学,2021.DOI:10.27162/d.cnki.gjlin.2021.000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