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践路径探究

作者

徐秋香

福建省福鼎市第十七中学 福建省福鼎市 355209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一)核心素养与思辨性阅读的内涵

语文核心素养涵盖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四个方面。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辨性阅读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途径。思辨性阅读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质疑、推理与评价,不仅理解文本表面含义,更挖掘文本背后的逻辑、价值与思想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思辨性阅读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学作品、实用文本等进行多角度解读,提升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独创性。

(二)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意义

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对学生和语文教学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从学生角度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升语言表达与信息处理能力,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对语文教学而言,思辨性阅读教学打破传统阅读教学 “ 满堂灌” “ 浅层次解读” 的局限,推动教学模式革新,使课堂更具深度与活力,契合新时代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助力语文教学向高质量方向迈进。

二、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偏离核心素养导向

部分教师在设定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时,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如字词解释、文章结构分析等,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设定。在讲解经典文学作品时,仅停留在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简单分析,未引导学生对作品主题、价值观进行深入思辨,导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导向脱节,学生思辨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教学方法难以激发思辨活力

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主导课堂的情况较为普遍,采用 “ 串讲法” “ 提问法” 等方式,以教师的讲解和预设答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虽有应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讨论主题缺乏思辨性、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等问题,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思辨活力,阻碍了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多以考试成绩为主,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文本知识的记忆与理解,缺乏对学生思辨过程、思维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学生难以从评价中获得关于思辨能力发展的有效反馈,无法对思辨性阅读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践路径

(一)精准定位教学目标,融入思辨核心要素

教师应依据语文核心素养要求,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文本特点,精准定位思辨性阅读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知识和技巧外,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的目标;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强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开展思辨性阅读活动;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和独立思考精神。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将 “ 分析孔乙己形象的社会意义,探讨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影响,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设定为教学目标,融入思辨核心要素。

(二)创新教学方法,营造思辨阅读氛围

1.问题驱动教学法:教师围绕文本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层次性和思辨性的问题。在讲解《变色龙》时,提出 “ 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色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如果是你,会如何评价这个人物?” 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思辨能力。

2.角色扮演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扮演文本中的角色,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动机。在学习《范进中举》时,组织学生分别扮演范进、胡屠户等角色,进行情景表演和对话。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逻辑,从而展开深入的思辨讨论。

3.辩论式教学法:针对文本中存在争议的话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在学习《愚公移山》后,以 “ 愚公移山的做法是明智还是愚蠢” 为辩题,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辩论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资料、组织论据、反驳对方观点,有效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营造出积极的思辨阅读氛围。

(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促进思辨能力发展

1.丰富评价主体: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引入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可以帮助其反思自己在思辨性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互评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家长评价则可以从家庭阅读环境和学生课外思辨表现等方面提供反馈,形成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2.细化评价标准:制定涵盖思维过程、思维品质、语言表达等多个维度的评价标准。在思维过程方面,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论证;在思维品质方面,考量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创新性;在语言表达方面,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多样化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采用读书笔记评价、课堂表现评价、项目式学习成果评价等多种方式。通过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了解学生的阅读思考过程;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辩论中的表现,评价其思辨能力;对学生参与的阅读项目成果进行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明确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内涵与意义,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索实践路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创新,将思辨性阅读教学落到实处,培养出更多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培茹.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探究[J].新教师 . 2025 (02)

[2]房晓燕.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践[J].天津教育 .2024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