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动态评估模型及可视化管控平台研究
牟少飞
身份证号:370687198412310013
一、引言
装配式建筑凭借其施工效率高、质量可控、节能环保等优势,在建筑行业中得到快速发展。然而,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涉及预制构件的起吊、运输、安装等多个环节,作业环境复杂,存在高空作业、大型机械操作等高危因素,安全风险较高 。传统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多为静态评估,无法实时反映吊装作业过程中风险因素的动态变化,难以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安全管理缺乏直观有效的管控手段,导致风险信息传递不及时、管理效率低下。因此,构建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动态评估模型,开发可视化管控平台,对提升吊装作业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2.1 人员因素
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操作技能和身体状况对吊装作业安全影响显著。部分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存在违规操作行为,如未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具、在吊装区域内随意走动等 。同时,新入职人员或培训不足的人员,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和经验,容易在吊装作业中出现操作失误。此外,作业人员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导致疲劳作业,也会增加安全风险。
2.2 设备因素
吊装设备的性能和状态直接关系到作业安全。设备老化、零部件损坏、安全装置失灵等问题,可能引发设备故障或失控。例如,起重机钢丝绳磨损严重、吊钩变形、限位装置失效等,都可能导致预制构件坠落等事故 。此外,设备的选型不当、安装调试不到位,也会影响吊装作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3 环境因素
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复杂多变,对吊装作业安全构成威胁。恶劣天气,如大风、暴雨、大雾等,会降低吊装设备的稳定性,影响操作人员的视线,增加作业难度和风险 。施工现场的场地条件,如场地狭窄、地面不平整、障碍物多等,会限制吊装设备的操作空间,增加设备碰撞和倾覆的风险。同时,夜间施工时照明不足,也会影响作业安全。
2.4 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监督不到位是导致安全风险的重要管理因素。部分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明确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安全监督检查流于形式,未能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此外,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足,也会影响吊装作业的安全管理效果。
三、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动态评估模型构建
3.1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基于对安全风险因素的分析,构建多层次的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 。目标层为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评估;准则层包括人员风险、设备风险、环境风险和管理风险 4 个一级指标;指标层则细化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设备维护保养情况、天气条件、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程度等 16 个二级指标,全面涵盖吊装作业安全风险的各个方面。
3.2 评估方法选择与应用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风险评估。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估指标的权重。通过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的相对权重,明确各风险因素对吊装作业安全风险的影响程度 。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指标进行量化评价。将风险等级划分为低风险、较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和高风险 5 个等级,建立模糊评价矩阵,结合指标权重,计算出吊装作业安全风险的综合评价值,确定风险等级。
3.3 动态评估机制设计
为实现对吊装作业安全风险的动态评估,建立实时数据采集与更新机制。通过在吊装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如倾角传感器、重量传感器、风速传感器等),实时采集设备运行状态、环境参数等数据 。同时,结合人员操作行为记录、安全检查结果等信息,定期更新评估指标数据。根据数据变化,动态调整评估结果,及时反映吊装作业安全风险的变化情况。
四、可视化管控平台设计与开发
4.1 平台架构设计
可视化管控平台采用 B/S(浏览器 / 服务器)架构,分为数据采集层、网络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展示层 。数据采集层通过传感器、监控摄像头、人工录入等方式,收集吊装作业相关数据;网络传输层利用物联网、5G 等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至服务器;数据处理层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运行安全风险动态评估模型;应用展示层通过 Web 界面和移动终端,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风险评估结果、实时监控画面、预警信息等内容。
4.2 平台功能设计
4.2.1 风险评估与分析功能
平台根据动态评估模型,实时计算吊装作业安全风险等级,并以图表、仪表盘等形式直观展示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趋势 。通过数据分析,生成风险评估报告,为管理人员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4.2.2 实时监控功能
利用监控摄像头和传感器,实现对吊装作业现场的全方位实时监控。管理人员可通过平台查看吊装设备运行状态、作业人员操作行为、施工现场环境等情况 。同时,支持视频回放功能,便于对历史作业过程进行复盘分析。
4.2.3 预警发布功能
当平台检测到安全风险达到预警阈值时,立即通过声光报警、短信通知、APP 推送等多种方式发出预警信息 。根据风险等级,进行分级预警,提示相关人员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整改措施。
4.2.4 数据管理功能
平台对采集的各类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包括风险评估数据、监控视频数据、设备运行数据等 。支持数据的查询、统计、导出等操作,方便管理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同时,建立数据备份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3 平台实现技术
平台开发采用 Java 语言和 Spring Boot 框架构建后端服务,利用Vue.js 框架开发前端界面 。数据库选用 MySQL 存储业务数据,采用Redis 缓存技术提高数据访问效率。在通信技术方面,运用 MQTT 协议实现传感器数据的高效传输,利用 WebSockets 实现实时数据推送。
五、结论
本论文成功构建了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动态评估模型,并开发了可视化管控平台。通过对风险因素的系统分析,建立了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合理的评估方法实现了对安全风险的动态评估 。可视化管控平台集成多种功能,为安全管理提供了直观有效的手段。实际工程应用表明,该模型和平台能够有效提升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管理水平。未来可进一步优化评估模型,完善平台功能,加强与其他智能管理系统的集成,推动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智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曦澄.装配式建筑施工吊装作业安全预警系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4.
[2]勾海珊,尹晨,赵志强,等.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防范措施研究[J].陶瓷,2023,(09):109-111.
[3]张琛.Z 项目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23.DOI:10.26944/d.cnki.gbfju.2023.00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