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策略
布玉峰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引言: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逐步确立的关键时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文化自信教育,不仅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应对文化全球化所带来诸多挑战的必要举措。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当中包含了大量中西方文化内容,这些丰富素材为开展文化自信教育提供了良好的依托,基于此,深入研究以教材为基础的文化自信培养方法,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培育其健全人格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挖掘教材文化元素,构建文化认知体系
教材是文化传承的关键载体,教师应当深入研读教材,对其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进行系统梳理,并将这些元素与语言知识点有机结合,助力学生建立对本民族文化的系统认知,从而为文化自信筑牢认知层面的根基。
在 Unit 5′′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 的教学过程中,针对“ 语言多样性” 这一主题,教师可对教材中涉及汉语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梳理汉语的发展脉络、方言特征以及汉字的独特构造。例如,通过剖析“ 孝” “ 礼” 等汉字的字形演变轨迹,促使学生理解其中承载的传统伦理观念;同时,结合教材中关于英语全球传播情况的介绍,组织学生探讨汉语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变迁。像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分布状况、汉语被纳入多个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等现象,均能让学生切实认识到汉语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与国际影响力,进而强化对母语文化的认同意识。
二、创新文化对比活动,深化文化认同
跨文化对比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普遍,然而传统对比模式多聚焦于差异认知,这一倾向容易使学生形成对不同文化优劣的片面判断。通过创新对比形式,引导学生以平等姿态探寻中西方文化的共通之处与各自特色,既能助力学生理解多元文化,又能使其更清晰地把握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味,从而进一步深化文化认同。
Unit 3"Food and Culture"这一单元以饮食文化为核心探究对象,教师可据此策划一场名为“ 中西饮食哲学对话” 的专题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引导学生系统研习教材所涵盖的中西方餐桌礼仪规范、各类特色菜品相关知识之后,进一步指导他们对中医所倡导的“ 药食同源” 理念与西方营养学体系展开比较研究,剖析二者之间存在的相同特质与不同之处,同时深入探究饺子所蕴含的“ 团圆” 这一文化象征意义与披萨所具备的“ 共享”社交功能背后所折射出的不同价值观念。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运用英语完成一篇短文的写作任务,重点阐述中国饮食文化中“ 天人合一” 的生态智慧,像依据节气制定的饮食习俗与自然节律之间形成的相互呼应关系便属于典型体现。借助这样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对比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全面且清晰地认识西方饮食文化的独特风貌,还能更为深刻地领会中国饮食文化所具有的深厚历史积淀与丰富内涵,进而有效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与自豪感。
三、创设文化输出情境,提升文化表达能力
英语教学领域需要突破以“ 输入” 为核心的传统模式,积极构建多元的文化输出场景,推动学生运用英语阐释中国文化内涵、讲述中国发展故事,通过持续的实践活动,逐步提高文化表达的流畅程度,增强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自信心。
高三选修三 Unit 1"Art"单元包含艺术鉴赏相关内容,教师可将教材里中西方艺术流派的知识结合起来,组织一场“ 中国传统艺术海外展” 模拟活动,具体可让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从京剧、书法、剪纸等传统艺术形式中挑选其一,运用英语编写展览解说词并制作宣传海报。在介绍京剧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准确翻译“ 生旦净丑” “ 唱念做打” 等专业术语,详细阐释脸谱色彩所蕴含的象征意义;讲解书法时,把王羲之《兰亭集序》与西方书法的审美特点进行对比,用英语解析“ 墨分五色” 所体现的艺术境界。通过模拟向海外观众介绍中国艺术这一过程,学生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传统艺术的理解,还提高了运用外语传播文化的能力。
结束语
在高中英语教学范畴内,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属于一项系统性工程,这要求教师对教材当中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通过构建认知体系、深化文化认同、提升表达能力、拓展传播维度等一系列策略,将文化自信的培养贯穿于语言教学的整个过程。依托人教版教材所提供的丰富素材,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够深入领会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建立起对本民族文化的坚定认同与由衷自豪。展望未来,随着教学实践的持续推进,还需要探索更多具有创新性的策略,让英语教学切实成为培养具备文化自信与全球视野的时代新人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李海彬.高中英语教学中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策略[J].校园英语,2024,(51):149-151.
[2]孙姝彦.高中英语教学中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策略[J].求知导刊,2024,(29):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