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钢- 混组合桥梁预应力体系施工方法研究
朱元贵
云南高创人才服务有限公司 650000
1、概述
桥梁预应力体系能有效的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加大桥上部结构的跨度,可大幅度减少梁的扰度,消除桥梁运营过程中因活载所致裂纹,增加桥梁的耐久性;桥梁预应力施工通常采用张拉钢筋、钢丝束、高强钢丝、钢绞线等方式建立,钢-混组合梁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不能采用常规的张拉方式建立桥梁预应力体系,尤其是在采用装配式施工方法情况下;
装配式钢-混组合桥是钢混结构的一种新的施工方式,钢混组合桥充分发挥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力学特性,充分发挥了混凝土和钢材的材料性能,弥补了混凝土结构抗拉和钢材受压易屈等问题,使桥梁整体结构具有受力经济合理,结构自重轻、跨度大、易施工等特性;但装配式钢混组合桥预应力的设置成为了其实施的关键;由于装配式钢混组合桥梁由构件装配而成,不同于常规桥梁通过增设通长钢绞线实现桥梁的预应力体系,需采取特殊方式设置桥梁预应力。
(1)预应力钢筋法:配重预应力钢筋法,即在桥面板内设置预应力钢筋、钢绞线、高强钢丝等;本工程桥面板采用装配式施工,桥面板仅 26cm 双层双向布筋,最小钢筋净距 5.6cm ,如采用预应力钢筋法,在结构上不可行。
(2)调整支座高度法:即在支座位置通过预顶升钢梁部分,待桥面板施工完成后,降低支座高度,使桥面板内部产生压力而形成的预应力体系;采用该种方法须根据桥梁的跨度、结构形式、结构材料等严谨的计算顶升高度,如顶升高度偏小,将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如顶升高度偏大,对跨中位置的主梁和桥面板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顶升的高度一般可通过 MidasCivil 法建模进行计算和模拟;经过建模计算,本工程最佳顶升高度为 4× 60m 组合梁中墩位置顶升高度为 20cm 。在工程施工上,顶升作业可采用设置于盖梁的千斤顶进行顶升作业;其预应力体系的建立仅需投入PLC 多点同步液压操控系统和千斤顶,在经济上可行。
(3)加载配重法:即调整混凝土浇筑顺序,先浇筑中跨跨中和及边支点区段的混凝土后,待混凝土凝结硬化后进行配重,再浇筑负弯矩区段混凝土,最后待混凝土硬化后卸除配重;该方法无需改变现有结构,在结构上可行;但本桥采用装配式施工,分段多次浇筑混凝土,工期较长,不能充分发挥装配式结构在工期上的优势,且多次分段浇筑混凝土桥梁整体性较差;该种方法,由于需配重,需增加配重装置,其配重重量与桥梁跨度成正相关关系,故该种方法在中小跨径的桥梁上面效果显著,但对于大跨度其重量过大,经济上不可行。
(4)部分组合梁法:即在负弯矩区段不布设连接件或仅设置柔性连接件,但在设置连接件的分界处会造成很大的应力集中,需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需改变现有结构设计,在结构上不可行。
(5)体外预应力法:即在钢主梁外侧采用张拉钢丝束、钢绞线等方式建立预应力体系;该种方法不会对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造成重大改变,结构上可行;但采用该种方法,需增设外预应力系统,在经济上一般。
通过对比分析,装配式钢-混组合桥梁其预应力体系宜采用调整支座高度法,无论是在结构方面、施工方面和经济方面,均有较大的优势。
4、施工工艺流程
顶升施工工艺流程对钢梁、桥面板及预应力体系的受力有直接影响;不同工艺顺序的顶升其桥梁内部应力、支座反力、桥梁预应力有不同的影响。本文将对顶升、桥面板安装、落梁之间顺序进行分析研究;研究主要分两部分:先安装桥面板后顶升和先顶升后安装桥面板。
(1)先安装桥面板后顶升:先安装桥面板后顶升,可以有效的避免钢梁顶升后,因钢梁内已存在较大的应力,在桥面板安装过程中,由于桥面板安装时荷载不均匀分布的问题,导致钢梁起翘和梁底脱空,以及由于不均匀荷载问题导致钢梁应力增大对钢梁造成损坏;但先安装桥面板,在桥梁整体顶升时,会存在桥面板滑移现象,不利于桥面板之间钢筋连接;如在顶升之前进行钢梁连接,在顶升后,桥面板纵向钢筋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处于受拉状态,钢筋在结构受力上属于不利情况。
(2)先顶升后安装桥面板施工:先顶升钢梁后安装桥面板,可以大幅度降低顶升过程中顶点位置的顶力大小,降低顶升作业难度和施工成本;但钢梁顶升后,因钢梁内已存在较大的应力,在桥面板安装过程中,由于桥面板安装时荷载不均匀分布的问题,会导致钢梁起翘和梁底脱空,以及由于不均匀荷载问题导致钢梁应力增大对钢梁造成损坏;其次,钢梁落梁时,由于预制板荷载分布不均的影响,钢梁落梁时宜发生偏移。
从方案可行、安全可控、施工成本三方面综合考虑,本桥二次顶升采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采取分跨顶升的方式,即在全联钢箱梁顶推到位,拆除导梁、安装永久支座、落梁后,从一端开始,先铺设第一跨 1/2 预制桥面板,再浇筑梁段现浇段及湿接缝。待混凝土到达设计强度及养护时间后,将第二个墩墩顶钢箱梁向上顶升 20cm 至设计顶升高度;完成第一跨桥面板铺设,并铺设第二跨 1/2 预制桥面板,浇筑湿接缝,浇筑 1#墩顶湿接缝,待混凝土达到指定强度后, 1# 墩顶钢箱梁回落至原位,将第三个墩墩顶钢箱梁向上顶升 20cmc 。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其他跨桥面铺设和湿接缝浇筑。在预制板吊装和现浇带浇筑时,需均衡对称施工,尽可能避免因荷载不均匀分布使钢梁产生次应力;在落梁的时候,需设置纵、横纠偏千斤顶,以确保落梁时的精准度。
5、预应力施工关键技术
桥面预制板预制完成后,需存储 6 个月以上,待预制板收缩和徐变稳定后,方可吊装;现浇带须采用补偿收缩高性能混凝土,低收缩混凝土水中14d 限制膨胀率 20.025% ,水中14d 转空气中28d 限制膨胀率 2-0.02% ;其现浇带浇筑完成后,养护时间不小于42 天,待其强度和弹性模量达到设计要求,方可进行落梁;避免因预制板和现浇带收缩徐变导致预应力值衰减较大。
6、结论
1、通过 Midas Civil 建模计算和模拟,并经工程实际验证,采用调整支座高度法能有效解决装配式钢-混组合桥梁预应力设置问题。
2、在装配式钢-混组合桥梁施工中,采用先顶升钢梁后吊装预制板,顶升和落梁均采用同步实施,其施工工艺流程具有明显优势。
3、装配式钢-混组合桥梁施工中,需采用措施尽量减少混凝土因收缩徐变导致桥梁预应力值的衰减。
7、参考文献
[1] 郭小土, 郑史雄. 斜拉桥钢混组合结构的新发展[J]. 四川建筑,2010,30(02):120-121.
[2]董军,唐伯鉴.预应力钢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2-01;
[3] 刘 飞 . 连 续 钢 混 组 合 梁 负 弯 矩 区 处 理 措 施 [J]. 北 方 交通,2015(01):33-35.
[4]刘荣钧,何绍南.体外预应力钢混叠合连续梁的应用[J].铁道建筑,2004(11):30-32.
[5]王志春,朱丰军,贾宇倩.高速铁路钢混叠合梁的顶升工艺研究[J].低碳世界,2019,9(04):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