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分析
张珊
乐山市通江小学 614000
引言: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同时,千百年来的发展,衍生出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哲学思想、戏曲音乐、文学经典、节庆习俗、饮食文化等内容。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文化自信作为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可通过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培养。因此,应积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路径,合理选择融入时机,进而对学生教学内容加以拓展,以便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其一,有助于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教师在语文课程中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育,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知识,进而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让其感受到语文课程知识的丰富,进一步提升语文课程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其二,有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我国历经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让学生了解其具体内容,让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其三,有助于提升核心素养。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可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度,确立文化自信。同时,还能对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加以培养,全面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
(一)探索课文内容,挖掘传统元素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应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索,进而挖掘其中的传统元素,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培育。小学语文教材中拥有多种课文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应借助语文课文资源优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课程《传统节日》时,教师便可做好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工作。其一,阅读课文内容。该课文主要是通过歌谣的方式对中国传统节日加以阐述,让学生对我国优秀节日文化加以了解。因此,教师可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通过唱歌谣的方式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进行初步了解。其二,传播节日文化。教师可对课文中所呈现的传统节日进行拓展,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教师可通过网络资料查询,对各个节日的由来、习俗等加以介绍,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具有更加深入地了解,进而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为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其三,节日思想传播。教师可针对每个节日所传递的思想加以传播,达到德育目标。如,教师可对端午节中屈原的爱国精神加以阐述,让学生能够以屈原为学习榜样,传播爱国思想,进而完成爱国教育目的。总之,教师借助文本分析的方式拓展传统文化内容,不仅可以进行立德树人教育,还能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二)注重诗词教学,提升审美素养
古诗词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因此,教师可通过诗词教学的方式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能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体会其美。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课程《绝句》时,教师便可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其一,创设虚拟情境。《绝句》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象。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打造与古诗词内容相关的虚拟情境。教师可提前进行信息化情境的设计,利用软件将古诗中的意象进行设置,如,两个黄鹂、柳树、白鹭、青天、窗子、西岭、雪、门、船只等,并要求学生进行诗歌意向的观看,从而为学生展现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古诗所描绘的场景中,不仅可以方便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内容,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其二,布置课堂任务。在观看虚拟情境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课堂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和虚拟情境内容进行古诗情境内容的描述,并注重对语言的合理运用,展现出古诗中应有的美景和意境。通过此种方式进行古诗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有效渗透优秀诗词文化。
(三)开展实践活动,融合传统文化
为了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教师可在语文课堂中开展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融合传统文化内容,既可以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又能对学生的多种语文核心素养加以培养,有效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2]。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课程《羿射九日》时,教师可在语文课堂中开展实践活动。其一,绘画活动。神话传说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仔细阅读,在了解《羿射九日》神话故事内容后,教师可为学生开展绘画活动,要求学生通过绘制连环画的方式将《羿射九日》的神话故事加以展示,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小学语文与美术学科进行结合,达到跨学科教学的目标,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二,表演活动。在绘画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为学生设置课堂表演任务,要求学生纷纷扮演后羿这个角色,在讲台前表演后羿射日情节。通过课堂表演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加以培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带入到后羿角色中,完成课堂表演任务,可有效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力。总之,在实践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课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课堂具有重要价值,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知识,而且还能通过传统文化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探索课文内容、注重诗词教学、开展实践活动等路径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的。
参考文献:
[1]苏彩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奇妙之旅[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2025(2):66-66.
[2]舒奕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开放式阅读课堂的策略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5(2):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