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温度的教育陪伴问题孩子健康成长
汤红仙
无锡立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2024 年3 月9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教师成长为有情怀、有水平、有温度的好老师、大先生,用自己的行为示范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让孩子们在学校能够感受到更美好的成长陪伴。
问题孩子的现状(以职业学校为例)
(一) 问题孩子的家庭环境大多比较复杂
1、 家庭结构缺陷
据统计职业学校学生中家庭结构缺陷的比例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如单亲家庭、隔代抚养、亲戚监护等都不在少数。这种结构缺陷不仅意味着情感支持和经济资源的减少,也导致教育连贯性和一致性的破坏。家庭作为初级社会化机构的功能受损,使学生难以形成稳定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2、 家庭教育方式失当
职校问题学生的家长常呈现两种极端:一种是过度严厉和控制,稍微考试不好或者看看手机,动辄就打或骂,甚至取消孩子的生活费,完全不顾孩子的自尊心。另一种是过度放任和忽视,有些家长帮孩子向班主任撒谎请假逃课出去玩。这种两极分化的教育方式反映了家长教育能力的不足和教育观念的偏差。更有甚者,有些家长把学校当做“ 托管所” 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为了帮他们看几年,完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3、家庭情感支持缺失
职校问题学生家庭普遍缺乏健康的情感交流和表达,学生容易出现生活无人照顾、学习无人督促、思想无人引导、不良行为习惯无人矫正等一系列问题。这种情感支持缺失导致学生难以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情绪调节能力发展受阻。
(二) 问题孩子的心理健康堪忧
1、 情绪自控能力弱
中职学生情绪自控能力普遍较弱,容易表现出激动、亢奋或极度悲观、愤怒等极端情绪,理智性差而冲动性强。这种情绪调节能力的缺陷在家庭环境不良的学生中尤为明显,他们往往对生活逆境缺乏充分心理准备,抗挫折能力较差。
2、 自卑与焦虑的叠加导致的抑郁
职校学生中有 30% 左右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和负罪感,这种负面情绪状态与多重因素相关:比如学业挫折的累积体验、家庭支持的缺失、对未来的迷茫等。还有部分学生经常担心遭到同学的嘲笑,形成自卑、忧郁、退缩等消极心理。
3、 自我价值实现受阻导致的自我认同危机
职校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向青年过渡的关键期,他们中有 60% 的学生对现状不满,主要表现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独立需求与依赖现实的矛盾、升学与就业的抉择等,都使他们容易陷入身份困惑。这种不满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自我价值实现的受阻和自我认同感的缺失。
4、 缺乏正确的认识交往和技巧
研究指出,职校学生普遍渴望被理解并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但同时又缺乏正确的交往认识和技巧,导致交际失调,出现交往恐惧症,特别是父母关系破裂的学生,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对他人普遍产生不信任感;家庭经济困难或父母有生理缺陷的学生则常还有自卑心理,害怕被取笑而回避社交。
(三)问题孩子的学习动力不足
1、 目标不明,没有动力
以职业学校为例,学生进校后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本人,在思想上都
较中学有所放松,也降低了对学习的要求,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熟悉也就没有明确的目标,致使学生读书压力太小,没有良好的学习动机。
2、 方法传统,没有兴趣
目前还有许多职校教师仍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僵化的教学方法加剧了学生的学业挫败感。尤其是基础薄弱的问题学生,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厌学情绪。学生从"听不懂"开始到"听不进” ,再后来就是“ 很反感"不想学了直接放弃,甚至退学。
3、没有压力,学习动机难以维持
当前的职校教育环境中,面试入学让学生没有入学压力,免费教育让学生没有经济压力很多考查科目写个文稿就能通过,让学生缺少学业压力。这种无压力环境虽然减少了学生的即时焦虑,但也消除了激发学生学习行为的外部动力,尤其对自我驱动能力本就薄弱的问题学生影响更大。
如何做有温度的教育陪伴问题孩子健康成长
(一)政策环境的支持是前提
我国悠久的办学历史成就了一大批好老师和大先生的典范,国际教育研究也为成为好老师和大先生提供了丰富经验。目前,对好老师与大先生的大力提倡与殷殷期待,营造了良好的成长氛围与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关键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基础支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一支富有教育情怀、具有高深专业水平,并对学生温暖相待的教师队伍是关键所在。
(三)教师个人的成长是内涵
1、滋养自己、照顾自己,做个内核稳定的人
很多时候,其实我们职业学校老师经常做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情,这样就好像一直在输出,那过度的输出没有输入人就很容易内耗。所以,老师在自我照顾这方面要常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这个事情很小很小,譬如喝茶、聊天、看电影、或者是爬爬山接触大自然。在觉得自己很疲累的时候,一定要挪出时间为自己,不是为工作、 不是为经济不是为什么,完完全全为自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有时候是时间空间的关系没有办法去做某一样事情,那就多储备几个,有动态的、有静态的,写在一张张卡片上。需要自我照顾、需要输入、需要滋养的时候,拿起来翻翻这个时候适合哪一张就做哪一件事情,就这样来做自我照顾。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时间很短暂,也可以滋养很多。只有内核稳定的人生活才会有“ 支点” 。
2、在生活中保持觉察、积极阻断自动化反应,助力自我成长
自动化反应:是指想都没想,就蹦出来,比如你的坏脾气、或者是你的不好的应对模式。 那么阳断自动化的反应,哪怕是 0.1 秒,而成为自已有意识、有觉知、有选择的反应,这样你在处理学生问题和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就会变得不一样,尤其是在处理问题学生的方式方法上你就会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这是自我成长的重点。
所以,教育的本质不是改造,而是唤醒和陪伴。做有温度的教育陪伴问题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在教师自我成长的基础上结合问题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如学生心理特点、行为习惯、学习考证等),通过个性化关怀和情感联结帮助学生重建自信、找到方向、热爱生活,让稳定和谐的师生关系修复问题孩子对世界的信任。
[参考资料]中国教育报(2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