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启思
张纯语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涝店中心学校 710300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着各种新思想的引进,国内的教育理念受到新思想的影响,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教育行业承载着为国家发展输送人才的重要功能性,需要紧跟世界趋势,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英语作为语言类科目,学生们学习的难度较高,传统的教学方法作用较为有限,难以给学生们提供优秀的教学指导。为了转变教育行业现状,就应当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本文以问题教学法的应用为核心展开探究,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教育;英语教学;问题教学发;教学创新
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正处于培养学习习惯、奠定学习基础的重要时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育行业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道路,力求满足学生们的学习所需。英语作为主要科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学生们具备优秀的学科思维,才能够保证学习成效;而问题教学法的本质就是用问题引导、启发学生们,二者具有良好的相性,因此教师就应当考虑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对学生们展开启发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思维,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一、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
为了将问题教学法落实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并且展现出良好的成效,教师应当在应用问题教学法的时候重点关注学生们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年龄设置有效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式导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情景教学的模式对促进问题导入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将情景教学与问题教学相结合,共同给学生们提供良好的教育工作。小学阶段的学生们的知识储备相对较为薄弱,多数学生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英语知识学习习惯,为了吸引学生们参与到问题教学中,就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吸引学生兴趣,做好问题导入工作。英语作为语言类学科,沉浸式的语境能够帮助学生们深度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并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们建立英语语言系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们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英文歌曲,让学生们在课堂中用英语交流,锻炼学生们的口语能力。在完成英语课堂情景建设后,教师就可以将设计好的题目引入到课堂中。
比如说在进行小学人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My weekend plan”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们播放本单元英文课文相关的动画,带领学生们进入到动画主人公的周末生活。在完成情景建设后,教师就可以引出提前设计好的问题,如“What are the key words in this unit?”“What did the main character do on the weekend?”等,并且让学生们用英文进行作答,在锻炼学生们口语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们深入思考,以此来帮助学生们建立英语学科思维。
二、问题研究,鼓励小组合作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运转模式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而言,想要解决英语相关问题,除了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还需要掌握与同伴共同合作、探索问题的能力。只有让学生们进入到小组中依然保持着活跃的思考,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们进行问题的探究,才能够不断增强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们在沟通交流中深入理解学习主题,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成四到六人的英语学习小组,在问题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保证平衡性,教师需要重视每一个英语学习小组中都应该包含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讨论中,以此来保证小组合作的质量。
比如说,在进行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中“What’s he like?”这一单元的问题教学时,教师需要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们掌握用英语表达人物特征,从性格、外表等多个维度对目标进行描述,描述的对象为人物。为了保证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教师可以直接以本单元的标题“What’s he like?”作为主要问题,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某个任务作为描述对象。描述目标可以为身边的同学、教师,也可以为历史上的人物。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将研究成果整理成短文,并且在汇报展示阶段与其他小组学生共同分享。在问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们利用电子设备、字典等工具对不确定或者不认识的单词进行查找,在完成本单元学习任务的同时扩充学生们的英语知识储备,为学生们后续的英语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问题分析,拓展英语思维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因其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深度思考和主动学习的特点而备受推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教学策略的功效,教师需精心设计问题,使其具有高度的针对性,紧密贴合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进而引领学生步入知识的核心地带。比如说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材中的“Colours”这一单元为例,通过设置针对性的问题并开展教学工作,通过精准的问题设计,带领学生们直击本单元内容的核心,以此来推动英语教学的成效。
首先,教师需清晰界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能够识别并用英语表述基本色彩名称。围绕这一中心,教师可以构思一系列层次分明的问题链,旨在逐步引导学生探索和掌握色彩词汇。教师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提问的目标,比如橘子为切入点,首先发问:“Can anyone tell me what this is?”以此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当学生回答出“orange”之后,再进一步提问:“What colour is it?”“Orange!”学生们会发现同一个单词作为名词的时候是指水果的品种,作为形容词的时候就变成了颜色。通过这样的提问带领学生们进入到了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只是学习中,为后续的知识学习奠定了基础。
接着,教师需聚焦于课程的重难点——如何准确地用英语表达颜色,并询问物体的颜色。为了确保学生对这些关键概念形成牢固记忆,设计的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同时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比如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频繁引用教室内或学生熟悉的物品作为示例,如书桌、铅笔盒或是窗外的树木,提出问题:“What colour is the desk/pencil case/tree outside?”这种基于实际情境的提问方式,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对颜色词汇的掌握情况,还能增强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意识,从而深化理解与记忆。
为了防止重复性提问导致学生的兴趣减退,教师还需不断创新问题的形式和内容,保持课堂的活力与吸引力。可以考虑引入选择题、填空题甚至小测验等形式,如:“Which of these fruit is yellow: a banana, a peach, or an apple?”这类问题不仅因为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提问,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们练习区分不同颜色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们的语言运用的速度和准确度。
为了保证可以及时给学生们提供反馈,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况调整问题的设计方向和难度等级,是保障问题教学法顺利实施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态度、速度和准确率,判断所给出的问题难度是否符合学生需求,如果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困难应当及时做出调整,设置符合每一个学生所需的英语词汇,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出问题教学法的功能性,教师应当正确认知学生的根本所需,设置层层递进的阶段性问题,引导学生们逐步进入到深层次的英语学习中,以此来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来帮助学生们建立完善的英语学科素养。为了能够达成引导的目的,教师应当用心设置问题,让问题成为启发学生英语思维的钥匙,帮助学生们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自身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海娜.探索小学英语阅读训练中巧妙设问的策略[J].小学生(上旬刊),2024,(09):154-156.
[2]徐聂鑫.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分析[J].学苑教育,2024,(18):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