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单元架构搭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共舞

作者

吴明盼

莆田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一、导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程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成为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引擎。大单元教学凭借整合性、关联性优势,为该任务群落地筑牢基石。聚焦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我们尝试以大单元为依托,串联阅读与创意表达,引领学生在童话文学天地中,既品味阅读乐趣,又畅享表达愉悦,探寻素养进阶的可行路径。

二、大单元视域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逻辑关联

(一)理念契合:素养培育的双向奔赴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强调借文学作品阅读提升审美、理解能力,以创意表达转化阅读收获,本质是“输入—转化—输出”的素养培育链条。大单元视域下,以单元主题为统领,整合阅读鉴赏、创意表达活动,使文学理解与创意实践深度交融,契合语文核心素养“学用结合”的培育逻辑。

(二)实践关联:单元教学的一体推进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以“童话的奇妙与成长”为隐线,课文有《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节选)》等 。大单元教学里,阅读是挖掘童话“奇妙元素”“成长意蕴”的过程,创意表达是基于阅读感悟,对童话元素、主旨重构创新的实践,二者依托单元主题一体设计、分步实施,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三、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实践:以“奇妙童话,创意生长”为任务群

(一) 单元任务拆解与规划

总任务:“打造属于我们的童话小世界——从阅读奇妙,到创意生长”,拆解为三个子任务:

1. 解码童话奇妙:阅读鉴赏寻秘——挖掘课文中童话的想象、角色、主题魅力;

2. 激活创意因子:元素重组实践——提取童话元素(如魔法道具、奇幻场景 ),进行创意改造;

3. 搭建童话新境:创作分享圆梦——运用阅读所得,创作完整童话并开展评价。

(二)子任务一:解码童话奇妙,阅读鉴赏寻秘

1. 任务驱动:聚焦“童话里的奇妙从哪来”,引导学生精读单元课文,梳理童话的文学密码。

2. 教学实践

初读梳理:以《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为例,学生绘制“王葆与宝葫芦的奇妙互动轴”,梳理“想要—获得—波折”的情节链,发现童话“愿望驱动情节”的特点 。对比《巨人的花园》中“花园寒冬与春天的切换”,感受环境变化对塑造人物、传递主题的作用。

精读探究:开展“童话奇妙研讨会”,探究《海的女儿(节选)》中“小人鱼的情感抉择与奇幻设定”,讨论“文学想象如何服务人物成长”;分析《巨人的花园》中巨人态度转变与花园变化的关联,理解“性格影响境遇”的逻辑。通过小组合作,提炼出“奇妙想象贴合角色需求”“奇幻设定服务主题表达”等阅读发现 。

拓展迁移:推荐新童话《星星草的约定》片段,让学生运用“情节—角色—主题”分析框架,自主解码其中“会说话的星星草帮助小女孩克服自卑”的奇妙设计,巩固阅读方法。

(三)子任务二:激活创意因子,元素重组实践

1. 任务驱动:提取单元童话共性元素(魔法道具、奇幻场景、成长型角色 ),进行“旧元素新组合”,为创作储备灵感。

2. 教学实践

元素提取:整理单元元素库,如《宝葫芦的秘密》的“愿望宝葫芦”、《巨人的花园》的“魔法花园门” 。学生制作“童话元素卡片”,分类标注元素功能(如“推动情节”“塑造角色” )。

创意改造:开展“元素变形实验室”活动。例如,将“宝葫芦”改造为“会制造麻烦的‘烦恼葫芦’”,触发角色解决问题的成长;把“魔法花园门”拓展为“能连接现实与幻想的‘时光门’”,设定“通过门需完成善良任务”的规则。以《海的女儿》“小人鱼的歌声”为灵感,设计新元素“能交换记忆的贝壳”,构思“用快乐记忆换他人幸福”的情节。

融合实践:组织“元素创意拼盘”,学生分组用改造元素创编短故事。如“带着烦恼葫芦的男孩,误闯时光门,遇到守护贝壳的老人”,要求运用至少 3 个改造元素,锻炼创意整合与情节构思能力 。

(四)子任务三:搭建童话新境,创作分享圆梦

1. 任务驱动:以“成长中的奇妙相遇与改变”为主题,创作完整童话,通过多维评价完善作品。

2. 教学实践

创作支架:提供“童话创作三幕式模板”(相遇奇妙—遭遇挑战—实现成长),结合单元阅读所得,指导学生明确主题(如“勇气战胜怯懦”“分享带来幸福” ),细化元素(魔法道具如何助力成长、奇幻场景怎样烘托氛围 )。以创作《月光小镇的拼图店》为例,引导学生设定“能拼出记忆片段的魔法拼图”元素,围绕“店主用拼图帮助顾客直面过去”展开情节 。

创作实践:学生独立或合作创作,教师侧重指导“主题深化”与“语言童趣化”。如鼓励用拟人化语言写道具(“拼图精灵伸着懒腰说:‘这次要拼的,可是个勇敢的故事呢!’” ),用环境描写衬心情(“乌云压城般的拼图碎片堆里,店主的影子微微发抖” )。

多元评价:举办“童话星光展”,采用“自评 + 互评 + 师评”三维评价。自评聚焦“创作意图是否实现”,互评关注“情节创意与逻辑”,师评侧重“文学性与成长价值”。评价《云朵酿蜜坊》时,肯定“用云朵蜜治愈心灵创伤”的温暖主题,建议补充“酿蜜过程中角色的互动细节” ,通过评价迭代,提升作品质量与表达能力。

四、实践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显影

1. 学生成长:阅读上,能精准把握新教材童话的文学特质,从“被动接受奇妙”到“主动解码奇妙”;表达上,创意从“零散模仿”转向“系统创新”,创作中出现“会吃掉谎言的树洞邮局”“能收集微笑的玻璃罩”等新颖元素,语言更具童话韵味 。

2. 教学突破:构建“阅读奠基—创意激活—表达进阶”的大单元教学链,实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落地,让单元教学从“课文叠加”变为“素养磁场”。

(二)反思迭代

1. 差异关注不足:部分学生创意表达仍依赖“元素模板”,需设计分层创作任务(如“基础层:续写课文片段;提高层:原创童话;拓展层:跨媒介童话”),适配不同能力水平。

2. 生活联结待强:童话创作多聚焦“奇幻世界”,与现实生活关联浅。可结合“校园互助”“家庭温暖”等生活主题,设计“现实 + 奇幻”融合的创作任务(如《我的书包里有个魔法角》 ),让创意表达更具烟火气与育人价值。

五、结语

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样本,大单元视域下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实践,让童话教学从“单篇精讲”走向“群文融创”。未来,需持续深耕任务群教学,让文学阅读的滋养与创意表达的绽放,成为小学语文课堂培育核心素养的常态风景,助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见更具创造力的自己

六、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明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内涵、目标,为教学实践锚定方向 )

[2] 崔峦.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学指导(四年级上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对新教材四年级童话单元编排意图、教学要点深度解读,为实践提供文本分析、活动设计依据 )

[3] 吴欣歆 . 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与示例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阐释大单元教学架构逻辑,指导任务群设计与实施,助力教学整合与素养落地 )

[4] 王荣生 . 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第二版)[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从课程内容视角,解析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关联,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