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市政工程中绿色基础设施的应用与效益分析

作者

刘志付

辽宁瑞阳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110000

摘要: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周边环境影响深远。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如空气污染、水质恶化、生态系统破坏等;为应对这些问题,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应运而生,并在市政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绿色基础设施不仅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详细探讨市政工程中绿色基础设施的应用及其产生的多重效益。

关键词:市政工程;绿色设施;基础设施;应用

引言

绿色基础设施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通过优化设计和管理,实现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最大化,并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系列自然和人工系统的总称,它包括但不限于城市公园绿地、湿地、森林、河流湖泊、农田等,以及具有生态功能的城市雨水基础设施、绿色建筑等。

一、绿色基础设施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一)城市绿化与公园建设

在市政工程的宏伟蓝图中,绿色基础设施以其独特的生态魅力,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与公园建设之中,为城市绘制了一幅幅生动的绿色画卷[1]。通过精心挑选与布局多样化的植被,城市不仅披上了绿装,环境得到了显著美化,市民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些植被如同城市的天然空调,有效降低了温度,增加了湿度,为市民提供了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也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在炎炎夏日中也能保持一份清凉。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其设计更是将绿色基础设施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等创新设施的引入,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绝佳场所,更在无形中发挥着水质净化、雨水收集与利用等多重生态功能,这些设施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实现了雨水的自然循环与利用,有效减轻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同时也为城市增添了一份生态之美。公园内绿道、自行车道等低碳出行设施的铺设,更是为市民提供了更加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这些设施不仅鼓励市民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降低碳排放,还促进了市民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让市民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宁静与放松。如此一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也得以更加深入与广泛。

(二)道路绿化与生态廊道构建

道路作为城市的生命线,其绿化与生态廊道的精心构建,无疑是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关键一环[2]。在市政工程的精心规划下,绿色基础设施被巧妙地融入道路设计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为城市编织了一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绿色网络。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宛如城市的绿色屏障,不仅为过往的行人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更在无形中发挥着降噪、防尘、净化空气的重要作用。这些绿化带内,多样化的植被错落有致,既美化了道路景观,又通过光合作用等自然过程,为城市带来了清新的空气,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而中央分隔带的植被种植,更是道路绿化的一大亮点,它们不仅起到了分隔车道、保障行车安全的作用,还通过其独特的生态功能,为城市增添了一份宁静与和谐。这些植被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释放氧气,为城市提供了一片片清新的绿洲。更为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连接城市公园、绿地、自然保护区等生态节点,构建了一条条生态廊道,这些廊道如同城市的绿色动脉,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迁徙与栖息的通道,有效维护了生物多样性。它们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亲近自然、感受生态之美的机会,让市民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能够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绿色天地。

(三)雨水管理与海绵城市建设

在城市化浪潮的推动下,城市雨水管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市政工程亟待解决的关键议题;绿色基础设施在此领域的应用,犹如一股清新的绿色力量,为海绵城市的建设开辟了全新的路径[3]。绿色屋顶,作为雨水管理的创新实践,通过在建筑物屋顶铺设植被层,有效减缓雨水径流速度,增加雨水滞留时间,进而实现雨水的自然渗透、蓄存与净化,这一技术不仅减轻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还提升了建筑物的能效,为城市增添了一抹生动的绿色;透水铺装则是城市街道与广场的革新之举。通过采用高透水性的铺装材料,雨水能够迅速渗透至地下,增加地下水资源,同时减少地表径流,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这种铺装方式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排水能力,还美化了城市景观,为市民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生物滞留设施,如雨水花园、生态树池等,更是城市雨水管理的点睛之笔。它们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利用植物、土壤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雨水进行净化与利用。这些设施不仅能够有效削减雨水中的污染物,提升城市水质,还为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生态之美的场所。

二、绿色基础设施的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

绿色基础设施在市政工程中展现出显著的生态效益。通过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有效改善城市微气候,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绿色基础设施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释放氧气,提高空气质量。这些生态效益不仅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社会效益

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带来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它们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如公园、绿地等,增强了市民的身心健康。绿色基础设施还能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发展。通过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如骑行、步行等,绿色基础设施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降低碳排放,提高城市交通效率。这些社会效益体现了绿色基础设施在促进城市社会和谐、提升城市竞争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经济效益

绿色基础设施在市政工程中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通过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洪涝灾害损失,绿色基础设施有助于降低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绿色基础设施还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提升周边地区的地价和房价,此外它们还能吸引投资,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这些经济效益表明,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环境效益

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们通过净化水质、减少污染、保持水土等方式,有效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绿色基础设施还能降低城市噪音污染,提高城市声环境质量,并且它们还能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升城市景观品质,为市民提供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这些环境效益体现了绿色基础设施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宜居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总之,市政工程中绿色基础设施的应用对于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率,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同时,我们还应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绿色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信息化发展,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张斌,董菁,郭飞,等.帽子公园: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更新模式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 2023, 45(10):11-15.

[2] 唐强.基于绿色理念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施工技术探讨[J].砖瓦, 2020(7):3.

[3] 春光 邢.基于绿色理念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 2019,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