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威尔钢琴作品《水妖》的音乐特征和演奏技巧研究
李睿欣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23
【摘 要】拉威尔所创作的钢琴组曲《夜之幽灵》,是20世纪音乐的代表作,而《水妖》是其组曲的第一部分,所以无论是从其音乐风格还是演奏技巧来说,都具有很高的音乐欣赏价值。它不仅充分发展了钢琴演奏技巧,而且极大丰富了钢琴的音响、音色等各方面的音乐表现力。因此本文意在通过对这部作品音乐特征和演奏技巧两大方面的研究,进而希望能更好地把握拉威尔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以及钢琴的演奏技巧。
【关键词】水妖 音乐特征 演奏技巧 拉威尔
引 言
钢琴组曲《夜之幽灵》是拉威尔钢琴作品中个人风格最为浓郁的扛鼎之作,亦享有“二十世纪钢琴作品的里程碑”的美誉。钢琴作品《水妖》是该钢琴组曲的第一部分,由于其技术上的难度极高,对于训练演奏者的音乐表现力和演奏技巧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在各类钢琴比赛中,这部作品经常被参赛选手当作参赛曲目,以此来展现自己高超的演奏水平,在音乐会中音乐家们更是喜欢把这部作品作为舞台上的一部重头戏演奏。
《水妖》这部作品极具印象主义音乐风格。所谓印象主义音乐的“描绘性”,是指它舍弃对事物清晰轮廓的刻画,而是意在捕捉事物的瞬间印象和朦胧的氛围。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使得印象主义音乐成为一种崭新的艺术风格。印象主义作曲家们摒弃了传统固有的音乐表达方式,形成的印象主义音乐创作特征是富有气氛和色彩的:在和声方面,各类色彩性和弦、平行和弦、非三度叠置和弦在印象主义音乐中得以大量应用,它们丰富了和弦结构。
1 钢琴作品《水妖》音乐特征
1.1 曲式结构及调性特点
《水妖》这部作品的曲式结构为“三部—五部式结构”,虽然乍一眼看全曲有五个部分,是相对独立的小乐段A、B、A、B、A但是这五个部分是通过重复形成的,并没有出现新的材料,所以它的总的框架结构仍为三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A共28小节,由a、a1、a2三个乐句构成,后两乐句是第一乐句升高二度和八度后的再现。第二部分B共10小节由b、b1两个乐句构成,b1是对b加厚织体的高八度再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均在#C大调中展开。第三部分A共10小节,分为两部分,是对第一部分A高二度的重复和转调到C大调上后八度的重复。同时,第三部分A的低声部也有加入新的素材,使旋律不会显得单调乏味。第四部分B共28小节,也是分为两部分。由第二部分B的材料展开而成并形成了C-#C-f-B-#F-C-B的转化。这部分的展开因素主要体现在伴奏音型的织体更加丰富,设计更加巧妙,层次不断扩大,经过连续不断上升的平行和旋,在66小节全曲达到高潮。因为全曲是以弱的感觉为主,所以此处的高潮会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第五部分A对第一、第二部分的主题做了缩减回顾,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开始并不是主调#C大调,而是延续了第四部分结尾的B大调,并经过C大调,尾声处再现了乐曲开头#C大调附加六级音的主和弦,实现了调性的回归。
1.2 和声特点
1.2.1 附加音和弦,制造神秘感
附加音和弦是拉威尔在曲目中所擅长运用的。所谓附加音和弦就是在三度叠置的和弦的基础上,增加了非三度叠置的音符。附加音和弦大量的出现在《水妖》作品中,是在以#C#E#G构成的三和弦的基础上增加六度音,这一举动使原有的和旋结构发生了改变,大大提高了和声的色彩浓度,使音乐变得更加立体。利用这种不稳定的附加小二度音程,拉威尔塑造了女妖娆妩媚,楚楚动人的形象。通过这些音乐设计,水面朦胧的景象被拉威尔很好地营造了出来。全曲有大量的三和弦及半音组合而成的附加音和弦,大三和弦表现出明朗欢快的状态,小二度表现阴暗忧郁的感觉,加上不断的移调转调,来体现水面忽明忽暗的状态,其氛围营造得细致入微。
1.2.2 平行和弦,增强音乐延展性
平行和弦因为其有一种“流动”的感觉,而常常使用于印象主义音乐中。拉威尔为了拓宽听觉上的空间、拓展和声进行时的立体空间,而常常在使用平行和弦时夹杂不同结构的和弦。因此,拉威尔作品的平行进行具有“动态”特征。十一组平行和弦并不只是单调地级进向上,其中部是有明显的变化的,这不仅体现了平行和弦功能的变化,也为和声进行拓宽了空间。
2 钢琴作品《水妖》演奏技巧
2.1 手指的控制
《水妖》的开头使用了大量重复的附加音和弦,力度标记是 ppp。虽然旋律短小,但每一句都十分精致、优美。科学的指法是演奏的关键,要尽量避免使用大拇指,因为大拇指对比其他手指而言更难掌控,因此使用其他手指更容易演奏出如水一般的旋律。除了指法的要求外,演奏者内心对音乐充分的理解和对色彩有准确想象也是演奏好本首作品的关键。建议演奏者弹奏附加音和弦的指法为 1、2、4 指以及 5 指(如谱例7所示),所演奏出来的音色应该是非常微弱但清晰的,从而营造出一种黑暗中透着点点微光的感觉。4、5 指需要一直保持极弱的力度进行快速的抖动,但同时1、2指的声音也不能忽视,因此,演奏右手掌心应该要有稳定的支撑,弹奏时手指要有颗粒性,手指尖也要有敏感度。
2.2 力度的控制
在作品16到17 小节,拉威尔的力度标记为ppp,18到19 小节力度的标记为 pp,而 20 到21 小节的力度标记则为 p,三次出现的旋律相同,但这三次的色彩变化是不同的,所以对于这段的弹奏,力度的对比要表现的明显一些。16到19 小节为了让产生的音响效果是轻柔的,因此需要踩住左踏板。到20 小节时因为力度记号稍微强了一点,故而放掉左踏板,让声音稍微亮出来一些。演奏时,为了表现出虚无、梦幻的意境,演奏者不能弹奏得具有很强的颗粒感,演奏时要用指腹触键,声音和速度都要平均,不能时强时弱时快时慢,尤其是左右手交替演奏时,应该要做到伴奏织体音色的一致。在第 21 小节末尾处,拉威尔用 Cedez Legerement(减慢速度、变柔、轻)的术语标记又回到了 ppp,这里因为力度上的变化,因此需要踩住左踏板控制好音量,给人一种神秘、变化莫测的感觉。
3 结语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印象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复杂多变的色彩和柔美、朦胧、富有共鸣感的音色。作品《水妖》在和声上大量使用了附加音和弦和平行和弦,在织体上采用了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相结合的形式。在演奏的技巧上非常注重附加音和弦的手指控制、极弱力度的控制、音色的想象和踏板的使用。
通过研究分析拉威尔钢琴作品《水妖》的音乐特征和演奏技巧,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更深刻地认识到拉威尔的音乐风格及其音乐作品的内涵,更精准地把握作品音色上的需要,选择合理的指触和运用恰当的演奏技巧。有了这些理论依据做支撑,可以使我们在演奏中更加好地理解作品,并且使演奏更有说服力、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郝澎.《西方古典音乐入门》,南海出版公司 2011 年 8 月第 1 版
[2] 洪士銈.《拉威尔钢琴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年 6 月第 7 版
[3] 沈旋.《杰出的管弦乐色彩大师——法国作曲家拉威尔》,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7 年 8 月第3 版
[4] 许丽雯.《你不可不知道的 100 首钢琴曲与器乐曲》,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6 年 1 月第 1 版
[5] 许钟荣.《古典音乐 400 年——现代乐派的大师》,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 年 1 月第 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