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初中数学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
欧阳国锋
湘潭县锦石乡中心学校 411217
引言: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不仅能够监测教、学效果,暴露典型问题,还能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程度,巩固学生的基础能力,辅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在现阶段,很多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比较盲目,作业内容量大且缺少教学价值,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在新课标背景下,倡导教师应该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创新形式、优化内容,以此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教者针对新课标视域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与策略展开论述。
一、新课标对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要求
注重多样性。作业设计应多样化,避免单一的习题或知识点重复。这可以包括预习新知识、自编课时作业、课本习题或教师积累的题目等。学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习题练习,了解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技巧,找到数学知识点的考核要点,进而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2)循序渐进。作业设计应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原则,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扎实前进。教师逐步增加数学习题的难度,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3)注重实用性。数学作业应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实践问题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实用性的认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4)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除了传统的习题作业,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创新性或实用动手型的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和实践类型的作业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5)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师应及时对布置的作业进行批改,给予学生全面的信息反馈。这样不仅可以根据学生的完成质量来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全面发展。
二、初中数学课堂作业的现状
教者通过长期教学视导工作发现,目前初中数学课堂作业有诸多问题,如:教师作业观主要停留在知识立意而忽略能力、素养立意;教师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结果性单一评价,而忽视思维与能力的提升、过程性多维评价;作业素材使用上,“轻教材,重教辅”;作业的题目设计、活动实施、讲解评析等方面不符合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教学实践过程缺乏可以直接使用的设计流程等. 对于初中数学课堂作业的设计与实践研究,教师可以着眼于单元视角下初中数学课堂作业的设计方法和策略,并对学生学科知识能力水平的提升情况、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情况等实施评价,以此来判断作业设计方法是否可行,作业内容是否有效。
三、新课标视域下初中数学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
1. 注重知识整合, 让作业有针对性
一节课中往往会教给学生多个知识点 ,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注意所学知识点的整合 , 尽可能地把多个知识点整合到一个例题中或一组例题中。此外 , 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 , 还可以将前后有关联的新旧知识点整合到一个例题或一组例题中。这样设计作业有助于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同时掌握一连串相关的、前后有联系的知识点 , 既能有针对性地复习知识点 , 又能很好地训练逆向思维 , 还能减少作业量, 避免重复、大量的作业, 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2.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生活化作业
数学是一门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新课标视域下倡导教师应该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以此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因此,在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也要基于课程知识,围绕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作业,从而提高作业的实效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解题能力。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运用方程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出发,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生活类作业。例如,春节大促,商店每天可以卖出 20 箱牛奶,每箱的净利润是 40 元,若每箱降价1 元,则可以多卖出 2 箱,若想每天盈利保证在 1200 元,每箱牛奶应该降价多少?通过超市销售问题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同时也让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通过解题可以发现,生活中很多问题都能够用数学思维去思考,深刻体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锻炼了应用能力。
3. 布置实践作业提高应用能力
传统作业布置中 , 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 总是挑选几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 , 翻来覆去 , 引导学生解答 , 虽然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熟悉度 , 但无法提升其知识应用能力。在新课标背景下 , 教师应联系学生实际生活 , 布置具有实践意义的作业 , 引导学生解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另外 , 实践性较强的作业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 让其在动手实践、探究中 , 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 , 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例如以“数轴”教学为例 , 考虑到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有理数”, 教师可以布置实践类作业 , 让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加强对知识的掌握。首先 ,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 应着重讲解数轴的概念、数的表现形式等理论知识。同时 , 数轴的三要素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 其独立绘制数轴时经常出现错误 , 教师可以在随堂练习中设计具有对比性的问题 , 让学生在判断中加深对数轴的理解 , 如图 2 所示 , 是数轴的打“√”, 不是数轴的打“×”。随后 , 在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 , 如①请观看近一周的天气预报 , 画出气象图后 , 在数轴上将本地的气温表示出来 ; ② 以学校为原点 , 回想学校东西两侧的建筑物 , 估算出其大致位置后 , 在数轴上表示这些建筑物与学校之间的位置关系。由此 , 联系日常生活实际设计作业 , 能够让学生了解数轴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途径 , 并懂得数轴上不同数字所代表的意义。最后 , 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 判断课堂教学水平 , 并归纳出作业中学生易犯的错误 , 作为后续教学重点, 助力学生攻克学习重难点。
结语
新课标视域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面临着新的改革挑战,教师应该提高作业的多元性、精练性和功能性,设计有效作业,满足课标要求,从而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素养型作业,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设计生活化作业,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设计层次化作业,在作业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设计趣味性作业,在作业中突出学科知识的特色;设计创新型作业,在作业中融入信息技术等多元元素。以此构建完善的数学作业体系,让每一课堂都有合适的作业对应,让每一份作业都有其功能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主性和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温建红,吴致光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要素与策略 [J]. 教学与管理,2023(31):42-46.
[2]李坚.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17):71-73.
[3]陈伟.新课标视角下的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17):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