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高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技术要点及应用实践
罗彬
身份证号码:130631198605090831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类大型、复杂建筑工程不断涌现,高模板支撑体系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愈发广泛。高模板支撑体系作为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结构安全与成型质量的关键,其施工技术的合理性与可靠性至关重要。深入研究高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技术要点,总结应用实践经验,对于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章对建筑工程高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技术要点及应用实践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要点;应用实践
引言
高模板支撑体系在施工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还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建筑工程高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技术要点及应用实践,旨在于保障施工质量和安全。
一、建筑工程高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技术要点
施工准备阶段,需精准研读图纸,科学设计方案,严格检验材料,确保材质达标;模板搭设时,基础处理要坚实,依据规范合理设置立杆、水平杆与剪刀撑,保障体系稳固;模板安装注重拼接严密与起拱适度,提升混凝土成型质量。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遵循合理顺序与方法,实时监测支撑体系变化;对高大模板进行拆除,在混凝土的强度满足相应的标准之后,令有关人员对其进行审核,相关人员同意签字之后才可进行拆除,对跨度在8m以上的模板来说,强度要达到100%之后才可进行拆模处理。
二、建筑工程高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的常见问题
(一)材料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钢管、扣件等材料在采购环节,因成本控制因素,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规格与质量标准不符。钢管壁厚未达设计要求,在承受较大荷载时易发生变形,降低支撑体系稳定性。模板材料质量也常被忽视,劣质模板强度不足,周转几次后便出现破损、翘曲等问题,影响混凝土浇筑成型效果,导致表面平整度差、尺寸偏差大等质量缺陷。材料进场检验流程有时执行不严格,未能有效筛除不合格材料,为后续施工埋下安全隐患。
(二)施工过程违规操作
立杆间距设置随意增大,未按设计方案执行,使单根立杆承受荷载超出极限,破坏支撑体系整体力学平衡,易引发坍塌事故。水平杆与剪刀撑缺失或设置不规范,削弱体系整体稳定性,在混凝土浇筑振动等外力作用下,支撑体系易失稳变形。模板安装时拼接不严密,未采取有效防漏浆措施,导致混凝土浇筑时出现漏浆现象,不仅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还降低结构强度。
三、建筑工程高模板支撑体系的应用实践
(一)加强材料管控
采购人员需具备专业知识,优先选择信誉良好、资质齐全的供应商。采购合同中要明确材料的规格、型号、质量标准等详细要求,对钢管的壁厚、扣件的力学性能、模板的材质及强度等关键指标做出明确规定,从源头上把控材料质量。材料进场时严格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包括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按规定比例进行抽检,利用专业检测工具对钢管的外径、壁厚,扣件的抗滑、抗破坏性能等进行检测。对于模板检查其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及强度等。一旦发现不合格材料,坚决予以退场处理,杜绝流入施工现场。材料应分类存放于干燥、通风良好的场地,避免钢管生锈、扣件变形。
(二)规范施工管理
组织施工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邀请专家讲解高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技术要点、规范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施工人员深刻认识违规操作的危害。进行技能考核,只有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参与施工,提高施工队伍整体素质。施工前技术负责人要向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确保每个人清楚施工流程、质量标准及安全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经审批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立杆间距、水平杆步距、剪刀撑设置等关键参数。现场管理人员加强巡查,对违规行为及时纠正,保证施工全过程符合规范要求。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职责,做到责任到人。定期开展质量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与整改期限,跟踪整改情况,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营造良好的施工管理环境。
(三)完善监测体系
利用高精度水准仪、全站仪等对支撑体系的沉降、位移进行监测,运用应力应变传感器监测关键杆件的受力情况。引入智能监测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传输与分析,提高监测效率与精度。根据高模板支撑体系的结构特点与受力分布,在关键部位如立杆底部、梁跨中、支撑体系四角等设置监测点。在混凝土浇筑前,对支撑体系进行初始数据采集;浇筑过程中,增加监测频率,每浇筑一层或一定方量混凝土监测一次;浇筑完成后,根据混凝土凝固过程及支撑体系稳定情况,适当调整监测频率,确保全过程监测。依据规范要求与设计参数,设定合理的预警值。当监测数据接近或达到预警值时,系统立即发出警报,相关人员迅速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以完善的监测体系保障高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安全。
(四)强化技术创新与应用
推广使用新型铝合金模板,其重量轻、强度高、周转次数多,能有效提高模板安装与拆除效率,且成型混凝土表面质量好。探索采用盘扣式脚手架替代传统扣件式脚手架,盘扣式脚手架具有连接牢固、搭设速度快、稳定性强等优点,能大幅提升支撑体系的安全性与施工效率。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对高模板支撑体系进行三维建模,直观展示各构件的空间位置与连接关系,提前发现设计与施工中的问题,并进行优化。通过虚拟施工技术模拟施工过程,对施工方案进行预演,评估不同施工顺序与工艺对支撑体系受力的影响,从而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还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大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潜在规律,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五)加强各方协同合作
建设单位应发挥主导作用,确保建设资金及时到位,为施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在项目前期组织各方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明确各方在高模板支撑体系施工中的职责与目标。设计单位要深入了解工程实际情况,结合施工现场条件与施工技术水平,精心设计高模板支撑体系方案。施工单位作为实施主体,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与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主动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汇报施工进展与遇到的问题,寻求支持与指导。监理单位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对高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理。从材料进场检验到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要进行细致检查,确保施工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各方应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共同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协同合作的良好局面。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高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要点贯穿于施工的各个环节,从施工准备的精心策划,到模板搭设、安装的规范操作,再到混凝土浇筑的科学组织以及模板拆除的严格把控,每一步都紧密相连,对整个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和建筑结构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模板支撑体系在材料、工艺和监测手段等方面有望取得更多创新与突破。
参考文献
[1]韦应泰.探析建筑工程中高大模板支撑的施工技术[J].居舍,2021,(17):61-62.
[2]张崇稳.建筑工程中高大模板支撑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05):65-66.
[3]李志清.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监理控制管理要点探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8):207-208.
[4]李盛飞.建筑工程中高大模板支撑的施工技术分析[J].安徽建筑,2020,27(03):73-74.
[5]池启贵.建筑工程新型组合式模板支撑架体系的研究[J].城市建筑,2019,16(34):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