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新课标视角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探析

作者

张丽静

唐山市路南区新华西道小学,063000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教学成为教师创新学科教学模式、推进学科创新发展的重要教学思路,在教育领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与价值。而本文将围绕新课标视角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这一主题,具体提出了融合多元学科挖掘隐藏知识、实践生活情境增强应用能力、搭建创意平台激发创新潜能这三个有效策略,推进数学课堂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视角;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

引言: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这一理念与新课标倡导的跨学科教学不谋而合。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打破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与科学、艺术、生活等领域有着天然的联系,跨学科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其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一、融合多元学科,挖掘隐藏知识

要知道,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有着多种可能、多种思路,可以把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学科应用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创建数学教学的多元化课堂。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新课标对于跨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在讲解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的基础之上融合多元化的教育学科,试着挖掘一些与数学教学关联性较强的隐藏知识,自然而然推进数学课程的跨学科教学。

具体来看,教师可以在《测量》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推进数学课堂中科学学科的融合与应用,向学生介绍一些较为科学的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水平仪等,教会学生应用这些基本的科学测量工具并学会读取工具中的测量数据;在《倍的认识》的教学导入环节中组织“成语接龙”趣味游戏,试着调用学生语文学科的知识积累帮助他们理解“倍”的概念,使他们在利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时事半功倍。

二、实践生活情境,增强应用能力

要想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养成跨学科学习与探究的综合能力,教师必须让学生成为数学跨学科学习的参与者,创建一些与跨学科知识应用、跨学科思维培养的实践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中灵活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学会应用多学科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一步提升对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

以“长方体的体积”知识点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总结环节设置一个名为“包装礼物”的生活情境,要求学生对长方体外观的礼物精心包装,为自己的好朋友赠送生日礼物,完成整个礼物包装的实践过程。在这个任务中,学生需要包装的礼物尺寸不一、大小不同,必须自主完成对长方体或正方体外观数据的测量,对礼物包装纸的筛选与裁剪,并且进行礼物包装的整个实践过程,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语言理解能力、数学面积计算能力、科学观察测量能力、美术图案审美能力等,从多学科维度入手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提升对于相关实践场景与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

三、搭建创意平台,激发创新潜能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潜能,帮助学生把自己的创意思维转化为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助推剂,教师可以利用跨学科教学思路搭建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意平台,主动搜集与数学跨学科相关的优质教学案例,筛选体现跨学科整合与应用的数学材料,并且整理一些数学与其他学科创意融合的手工艺品等,让跨学科学习思路点燃学生的创意思维火花。

比如,教师可以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创建一个以跨学科为主题的资源库,整合自己在课堂上讲解跨学科知识的课件、文档、图片与视频等,并且链接一些与数学跨学科相关的论坛、网址等,逐步构建更加完善的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资源体系。当学生在这一资源库中看到跨学科思路可以应用在生产生活、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等不同领域中后,就会主动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内心深处埋下一个跨学科学习与探究的种子,在知识融合的过程中形成创新创造的新颖观点,让学生将跨学科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结束语:综上所述,新课标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可以打破数学学科与小学其他课程存在的边界,站在教学的角度上进行多学科知识的灵活调用,推进数学跨学科教学课堂的创新发展,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灵活化、创新化。在未来,教师可以持续推进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创新发展,将多个学科融入某一节数学课堂上,强化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调用能力与跨学科问题的处理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庆伟,朱汶婧.小学数学跨学科背景下有效教学实践研究[J].小学生(上旬刊),2025,(02):16-18.

[2]阙美琴.巧妙融合助力知识构建——浅谈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J].读写算,2025,(05):97-99.

[3]朱静华.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5,(Z1):117-119.

[4]肖金珠.让跨学科融合在数学课堂上真实发生——小学数学课堂跨学科教学研究[J].教育,2025,(0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