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关怀的有效措施

作者

张真益

重庆市兼善中学 重庆北碚 400700

摘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给予学生充分心理关怀,既可以帮助学生疏解不良情绪,保持学生心理健康,又可以提升学生学习与生活自信心,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基于此,文章分析高中班主任工作中运用心理关怀策略意义的基础上,提出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关怀的多元措施,旨在通过心理关怀策略的合理运用,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心理关怀;有效措施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而班主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心理关怀是一种优质的管理策略,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十分可行。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研究如何利用心理关怀策略,能够让班主任工作指向学生的身心健康,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一、在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运用心理关怀策略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给予学生心理关怀时,班主任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生活或学习中的烦恼,帮助他们排解不良情绪。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正视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不断突破各个难题。所以,心理关怀策略融入班主任工作中,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1]。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拥有自信心的学生更容易克服困难,更可能取得成功。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心理关怀策略,能帮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及时针对不足进行改进。这样,每个学生都更加信任、感激班主任,会更积极参与学习中或是多元活动中,进而提升学生学习与生活质量,并由此提升学生自信心[2]。

(三)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在班级中给予学生心理关怀,能够让班主任始终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信任、喜爱班主任。同时,心理关怀策略的运用过程中,班主任能够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各个问题,如学生之间关系不和谐、学生不遵守班级班规、学生缺乏集体意识等,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成效。此外,心理关怀策略的运用,也能够让家长更加认同班主任,更主动与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的配合,从而优化班级管理效果。所以,从以上几点来分析,足以说明心理关怀策略具有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的积极作用[3]。

二、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关怀的有效措施

心理关怀既然是一种有效的管理策略,那么班主任就需要将其合理融入自己的工作中,以不断提高自身工作的质效。具体来说,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四种心理关怀措施。

(一)密集沟通

密集沟通是一种沟通方式,它是通过与学生之间的频繁而深入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困扰自己的问题。因此,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及时发现需要密集沟通的对象,通过对应的密集沟通,发挥心理关怀的作用。

例如,当班级中某位学生面临不敢交际困扰时,班主任应及时与其进行密集沟通。首先,班主任将这位学生带到办公室,与其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其不敢交际的原因是过于自卑。然后,班主任向学生介绍几个关于自卑的案例,使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掌握克服自卑之法。再次,班主任多设计一些交际活动,鼓励这位学生参与其中,并在学生每次参与活动结束后,及时与其进行一对一沟通,了解其自卑问题的解决程度,直至学生彻底不再自卑,完全摆脱不敢交际的困扰。

在学生面临学习压力、不良行为等问题时,教师也要及时发现,采取密集沟通方式给予他们心理关怀,以此让全体学生感受来自班主任的心理关怀,帮助他们解决个人问题的同时,也更善于进行思考、沟通、交际,为学生良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增强语言的可理解性

在给予学生心理关怀的过程中,班主任若采取过于专业的语言,或是过于深奥晦涩的语言,很容易加深师生之间交流的障碍,影响预期心理关怀目标的达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注意心理关怀中语言的可理解性,也就是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更好理解相关道理。

例如,班主任发现某位学生存在偏激行为时,应用通俗语言说明偏激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是用一些不易于理解的专业心理知识进行说明。这样,学生更乐于认识到自己的偏激行为,并与班主任共同分析自己的偏激行为,探讨解决自己偏激行为的策略。可见,增强语言的可理解性,可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心理关怀,从而增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控制力

控制力即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运用心理关怀策略时,班主任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控制力,使学生形成控制意识与能力。在培养学生控制力时,班主任先带领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情绪,如嫉妒、焦虑、骄傲、伤心等。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情绪并传授学生控制情绪的方法。如采取STA法进行训练。第一步,遇到不好的事情先让自己停下来,以此来达到平缓情绪的目标;第二步,仔细思考接下来可以采取的办法,其作用是客观审视各种办法;第三步,选择最合适的办法去行动。通过对学生实施自控力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形成理性思考能力,对学生日后学习、解决生活问题均产生了积极影响。

可见,班主任对学生控制力的培养,可使学生学会控制情绪,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做自己真正的主人。而这正是班主任所运用心理关怀策略效果提升的重要体现。

(四)加强家校合作

班主任要想发挥心理关怀的辅助班级管理作用,除了自己积极运用心理关怀策略外,还应积极引导家长运用心理关怀策略。这样在完整的心理关怀下,学生才可以真正得到正向心理引导,促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对此,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

首先,班主任应定期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动心理关怀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使家长通过系统化学习,提高自身心理关怀意识与能力。其次,班主任鼓励家长分析孩子在家庭中的不良表现,并给予心理关怀,解决孩子存在的不好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在家庭中沉迷于网络,这时家长需要分析孩子沉迷于网络的原因,如学习难度大、亲子关系不和谐、关心孩子程度不足等,并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心理关怀策略。在此基础上,家长还应将自己的发现即心理关怀计划反馈给班主任,与班主任做好配合,提高家校协同育人效果,共同为学生成长助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心理关怀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能够增强班主任工作的育人实效性,这有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班级管理中的落实。对此,班主任应明确心理关怀的作用,并借助密集沟通、增强语言理解性、培养学生自控力及加强家校合作等几种策略,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谢伟鹏 . 关于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心理关怀的实施策略探讨 [J]. 高考 ,2019(15):61.

[2]陈志刚 . 心理关怀在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实施策略 [J]. 教育观 察 ( 下半月 ),2016(8):42+44.

[3]刘颖 . 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班主任工作改进策略研究 [D]. 大连 : 辽宁师范大学 ,2007.